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希腊人所生活的地中海地区是地跨欧亚非的多民族聚居区。希腊人在频繁的对外战争和贸易当中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文明成果,创造了不朽的古代希腊美术。古代希腊美术分为四个阶段: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荷马时期为古希腊美术启蒙时期,古风时期为古希腊美术发展时期,而古希腊美术巅峰状态出现在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驮小牛者像》为古风时期的作品,创作于公元前560年,雕刻的方法明显受到古埃及艺术的影响,雕像对称、肃立及正面表现是典型埃及雕像的特征,然而从驮牛这一形式及对人物肌肉精准的努力可以看出希腊人对既…  相似文献   

2.
在博大的宇宙怀抱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太阳。那温暾辉煌的日阳之光,那云蒸霞蔚的朝日壮景,那永恒环复的升降出没,这对蒙昧时代的原始先民来说,都是不解之谜,是具有无与伦比的神秘感和诱惑力的,是最容易煽起炽烈的宗教情绪的。古代希腊人在举行太阳神的大祭典礼中,用庄严肃穆的竖琴乐演奏《日神颂》,向阿波罗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古代阿巴拉支人当太阳出山没山的时候,唱着颂歌向太阳致敬,同时祈请它准时回来。”我国华夏民族的先祖们也是太阳神的热烈而虔诚的崇拜者,“又出日,又入日”与“出入日,  相似文献   

3.
台湾电视连续剧《星星知我心》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许多人一集不漏地观看到底,许多人牵挂剧中人物命运而投书询问,许多人见面即谈孤儿寡母之命运以至声泪俱下。人们欣赏该剧的音乐美、风光美、人情美,已有不少文章论及,本文仅拟对人们审美心态的伦理层面略作探析。中国人是重伦理的,常将道德评价作为价值评价的主要内容。这与中国人生存的环境,生活的内容密切相关。相对稳定、闭锁的社会存在产生了血缘、家族本位的社会意识。他们不像希腊人那样离乡背井。“少小离家老大回”是极不正常的现象;他们不像犹太人那样漂洋过海,“商人重利…  相似文献   

4.
从古代游记散文可以看出中西方古代的旅游文化特征:(1)古代中国人注重审美 感受和道德修养,重视审美主体与客体的交融,而不像当时西方那样注重对外部世界的科学考 察;(2)中国古人注重对祖国山河的歌颂,对故土家园的怀恋,表达“安土重迁”、“故土难离”的 情感,而不像当时西方那样,渴求走向外部世界,走向海外世界;(3)中国人有着“重义轻利”的 节操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不像当时西方那样致力于对外扩张、掠夺甚至屠杀以 谋取暴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西比较的层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进行考察。文章认为 ,中国古代文论在理论体系上 ,不像西方文论那样侧重再现而是侧重表现 ;在理论形态上 ,不像西方文论那样注重分析性和系统性而是注重直观性和经验性 ;在理论发展上 ,不像西方文论那样走彻底反叛的路子而是采取圆融折中的方法。文章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差异的比较凸现出中国古代文论独特的理论品貌。  相似文献   

6.
姮娥、夏娃神话是地处亚洲两端的古代华夏民族和古希伯莱人的神话.在故事建构上它们有着相同的叙事模式和视角.在文化身份上姮娥神话代表着农耕文明,夏娃神话则表现为游牧文化;在哲学意义上,姮娥神话反映着东方人本主义精神,而夏娃神话则显示着西方二元分立的哲学思想;在美学追求上,姮娥神话流溢着宁静空灵之美,夏娃神话则激荡着悲壮理想之情.  相似文献   

7.
读《谢榛研究》赵伯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长河中,明后七子之一的谢榛或许远不如横亘于其前的陶渊明、刘勰.李白.杜哺.韩愈、苏轼、严羽、王实甫等人那样声名赫赫,也没有他的同时代人如汤显祖等人那样高的知名度,更不像其后涌出的蒲松龄、曹雪芹等人那样有被后人广泛...  相似文献   

8.
漫谈“温”     
韩忠治 《社区》2013,(17):59-59
一个“温”字。与中国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气候上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北温带.这里既不像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那样阳光直射、全年高温,也不像以南北两极为中心的寒带那样只有冬夏之别,我国大部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希腊断臂女神维纳斯的雕象原作于一八二○年,在希腊米洛岛山洞里为一个农民所发现,后来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将其交给巴黎的卢浮尔博物馆陈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刻杰作之杰作的《米洛的维纳斯》。这件高约两米的女性站像的雕塑,乃是以创造性地再现古希腊女性美为目的的艺术杰作。其人物的身材十分匀称,体态健美,肌体圆润而生气焕发,人物曲立凝视,仪表以及下半部的衣纹,线条都极为柔和与自然,充分体现了古代希腊的女性美和古代希腊人的审美理想。因此,法国卢浮尔博物馆将其作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唐代史学批评显示出多种样式和不同的风格,有唐太宗对十八家晋史那样激烈的批评,也有刘知幾《史通》那样系统而全面的批评,还有散见于杂史、笔记中的批评。杂史、笔记中的史学批评,包含着作者们的史学意识与史学批评意识,以至于鲜明的追求信史的目标。其批评的对象,有关于史家言行、史书价值方面者,是谓史学批评之常态;也有关于学术门类、史学流变、学风转换者,则显示出史学批评的深入和特点。综而观之,唐代杂史、笔记中的史学批评呈现出极为活跃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甲骨文虽然只是商代后期的占卜文字(后来又包括西周甲骨文),但它却如同一部不藏善不隐恶的信史,记载了华夏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诸如政治、哲学、经济、宗教等等。其中也比较全面地记载了中国古代女性的辉煌和喜悦、厄运与悲苦,使人能从中看到中国古代女性的音容笑貌,也能听到她们的低沉呻吟。  相似文献   

12.
巴勒斯坦是中东的一个组成部分 ,历史上有许多民族曾生活在那里 ,特别是自希腊、罗马以来 ,该地区的政治所属历经变化 ,不同民族都曾对之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然而就历史联系而言 ,没有任何一个其他民族像犹太民族那样对巴勒斯坦抱有持之不渝的追求 ,犹太人不仅将其视为自身文明的发源地 ,而且历经几千年的散居生活都无法割舍与之的联系。了解和认识犹太民族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历史联系及犹太民族对这片土地所属问题的态度 ,对于我们今天了解以巴冲突的由来有特别的意义 ,本文对此问题试做一定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兼与黄松英、吳澤二同志商榷古代东方与希腊、罗马等奴隶制国家的历史,是统一而不可分的世界奴隶制时代的历史。所有这些国家的生产方式的根本特点,是同一的。同时,古代东方与希腊、罗马之间,古代东方各国之间的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不平衡的,而且,各国内部各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也不平衡。一个同一性和三个不同范围內的不平衡性,规定了世界古代奴隶制各国既具有统一的规律性,又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两方面,都要我们认真地探讨、总结和肯定。阐述古代东方奴隶社会的特点,必须同时考虑古代东方和希腊、罗马的各种社会现象,准确地说明古代东方与希腊、罗马的不同方面。把某一方面社会现象夸  相似文献   

14.
从西方古代法治理论的源流来看 ,希腊人把法治从“尚法”观念演绎成“良法之治”,罗马人则把法治从希腊人的“良法之治”推进到“制约权力”,而近代西方法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渊源于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智慧。因而 ,如果说古希腊是西方法治思想和理论的源头 ,那么古罗马则架起了古代西方法治理论与近代法治理论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叫卖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小商贩以叫唱的方式与顾客建立联系,从而达到商品交易的目的。作为一种特殊的口语,叫卖语言不像一般口语那样有比较单一而确定的交际对象,而是要跟所有的人去交际;它也不像一般口语那样有较合适的交际环境,有理想的交际距离,而是要在比较嘈杂的公共场所或幽静的街巷以及乡间小路上去吸引交际对象的注意力。因此,叫卖语言就必然有不同于一般口语的特点。本文主要考察叫卖语言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古代哲理辨析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希腊古瓮颂>和<夜莺颂>之审美理念;探究济慈的名言"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哲学意蕴,阐释济慈审美追求的终极意趣.  相似文献   

17.
简单美之简单是一种至美的境界。在四季中,我独爱冬天。她不像春天那般娇艳,满世界的缤纷;也不像夏天那样浓烈,将你紧  相似文献   

18.
在地中海古代文化史上,东地中海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自新石器时代之初或更早的时代起,在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方面领先的西亚北非地区居民通过海上走廊,逐步移居于基克拉底斯诸岛以及希腊半岛等地,使新石器革命的成果西传,同时也开启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民族融合过程。希腊人与皮拉斯基人的关系史,是古希腊早期民族关系史的主轴。希腊半岛上的非希腊语居民,在希腊人到来之前,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种族集团。皮拉斯基人的文化是西亚北非诸部族长期社会生产实践的结果。"希腊人的到来",是希腊及爱琴海地区居民相互融合的继续;它在某种程度上促成希腊大陆(皮拉斯基亚)的希腊化,同时促成希腊人在文化上的皮拉斯基化。古希腊文化乃是希腊人与皮拉斯基人共同创造出的一种新文化。?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古琴作为传统文人君子的大雅之器,呈现出与其他乐器不同的审美追求之旨趣。"琴者,禁也"的命题提出,意味着琴乐不像其他音乐那样,追求华丽的音乐表现力,以悦耳享受的音声满足听者的感官享受。琴乐的根本是禁止欲望杂念,收敛身心,回归心性的本源,达到万物合一的超然状态。"技"是"道"的基础,其实存境界仍是"以技入道",追求恬逸、闲适、虚静、深静和幽远的大雅意境。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思想,不像希腊思辨哲学那样来自于观念的辨析和推衍,而是来自于历史的经验。孔子的政治智慧在于,在精神层面要守经志道,建立“大同”的社会终极理想,这种理想既是追求,又是原则,更是一种信仰,给人类一种继续发展下去的希望;在这个希望的指引下,积极地适应历史实践,根据人类的本性,建立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秩序;在历史实践中体现理想追求和终极关怀。只有这样,历史才就有了意义,人类也就有了希望,而以人事为本的政治活动才会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