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张辛欣走上文坛之后命运多舛,关于她的是是非非实在太多,而她恰恰又是个不大在乎这种价值评判的人物。她的创作与她的生命联系得太紧了:她有着无尽的浪漫情调,于是她的作品也就在理想与现实中纠缠不清;她有着无比的善良,于是她的小说总是在真与善中百回千转。然而人毕竟要长大,生活毕竟要定型化,于是她把她的那份浪漫与善良用在人世艰难中磨炼出来的坚韧协调了,去追求一份美的理想,力图为同样艰难过或艰难着的人们送一片温暖。  相似文献   

2.
凡是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都是有自己的美学追求的,他们总是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来探索、揭示、提炼生活中的美。所不向的是,由于生活经历、思想修养、艺术趣味等方面的差异,在表现不同的美的形态中往往反映出各自独特的美学追求。那么,赵树理的美学追求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这位“象农民一样纯朴”、“憨直而又机智诙谐”的人民作家,所刻  相似文献   

3.
丁润生 《江汉论坛》2006,(9):115-120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先锋小说本质是追求文学自主性。把握先锋小说本质,必须考虑它对传统现实主义“内容”、“意义”的解构与颠覆,乃是借鉴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艺术形式走向的独立与自律。同时也必须考虑它所进行的形式实验与艺术探索,改变了人们对小说文本的感觉方式和阅读方式:文学绝不是对客观现实某种简单的复制品,而是具有自我呈现与超越的个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4.
曾宪瑞耕耘着多种文学体裁,耕耘着小说、散文、曲艺,耕耘着诗,更耕耘着歌词。他对歌词的耕耘,也像歌词的功能与社会性一样,那样宽广、硕大。他写歌词,他编辑歌词丛书,编辑歌词论文集。他在建构歌词大厦中,倾注着自己的心血和责任。他在广西这个载歌载舞的地方,建筑起了歌者舞者的第一座伊甸园。曾宪瑞的歌词创作有四个方面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5.
八二年,他从杭州大学毕业来到浙江师院,我们初次结识。但最初的印象不免使我有些失望,也许是和期待的不一致吧。人们平常所谓的诗人的气质,诸如敏锐、率真、慷慨激昂、热情洋溢、抑或忧郁、多愁善感……这些他似乎全然没有。他给人的感觉只是冷静,沉默、甚至有些淡漠,而且不善言辞。得了“青春奖”等几次奖,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较有质量的诗,人们赞誉,也好象不关他事似的。他对生活中别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些话题,也好象不感兴趣。他和现实生活似乎总隔了一层。难道,作为诗  相似文献   

6.
70年代末开始,林非陆续发表和出版了《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我怎样写〈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散文研究的特点》《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我和散文》《我爱读散文》《对当前散文创作趋势的思考》《散文的使命》《关于当前散文研究的理论建设问题》《散文论》《访美归来》《西游记和东游记》《读书心态录》《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林非散文选》等。此外,他还为不少研究者的散文理论专著和散文选集写了序言,这些序言都程度不同地阐发或论述了他的散文新观念。新时期文学中,在散文界,林非是位成绩斐然的散文史家、散文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7.
老舍思想理论和创作追求广受社会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时代不同,社会主义文学思潮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对老舍的影响也不相同,大体经历了1930年代的保持距离、40年代的有所接近、50年代全面皈依这一曲折过程。他有所保留却经受影响,接近但有所拒绝,皈依也有反弹和自守。其间的关系复杂而值得梳理。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性别群体的文化代言人,率先觉醒并群体崛起的中国现代女作家从人道主义出发,通过描写包办婚姻的罪恶,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贞操节烈的弊害,揭露了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女性长期遭受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的事实,体现出强烈的维护女性权益,谋求女性解放的女权意识。  相似文献   

9.
主体意识与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创作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叛出男门”、“拒绝婚烟”、“挑战贞操”几方面考察了现代女作家在其创作中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艺术表现和张扬,并结合作品实际分析论证了自我主体意识的恢复和建立对于女性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摆脱性别压抑走向自我解放所具有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诗歌审美追求与创作效果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阳修在诗歌理论上, 追求并推崇“奇险”、“险怪”, 在诗歌创作上也努力尝试写“奇险”、“险怪”风格的诗歌, 但是诗评家们却大都认为他的诗歌主体风格是平易。奇险和平易是两种完全相反的风格范畴, 欧阳修的诗歌在审美追求和创作效果上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主要是由欧阳修的个性和修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吴玉杰 《理论界》2005,(12):181-182
小品在中国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小品力压群雄的态势大家有目共睹。但在小品界存在被人遗忘的幕后英雄,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小品的成功,观众(包括我自己在内)只记得演员的名字,却不知道这是哪个作家的创作;而当小品没有精品出现时,观众(也包括批评家)又抱怨小品的创作跟不上。小品作者的头上没有闪耀的光环,只带着一顶等待批评的帽子。如果没有一种淡泊宁静、平和清寂的心态有时真难实实在在地创作小品。也就是说,小品对创作者提出这样一种要求,用一种淡泊的心态激情创作。小品的一度创作确实是小品成功的关键,就像剧本是一剧之本一样…  相似文献   

12.
李云迪的散文集《追寻蝉歌》中,最能代表作者散文创造特色,其中创造意象充满情思、富有意境、诗意浓浓的38篇美文中,作者十多次写到看窗子——这是作者散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一是展示自我;二是关注他者。透过作者所敞开的一扇扇有形、无形的窗子,向读者展示出了作者的人生,乐观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冯梦龙的历史小说理论与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冯梦龙的《新列国志》不是根据余邵鱼的《列国志传》增补而成,而是冯梦龙的独立创作。冯梦龙创作《新列国志》带有总结历史经验的动机,小说结构有其独到之处。在创作中形成了他对历史小说的基本认识,要求历史小说创作要严守史实,对历史小说和故事小说应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纪锐利 《东岳论丛》2001,22(5):114-117
边贡为明“前七子”重要成员之一 ,在诗歌理论上积极拥护李梦阳的复古主张 ,以《三百篇》及汉魏、盛唐之诗歌为宗。具体学习方法上 ,提出“守之以正 ,时出其奇”。强调诗歌应有真情实感。内容上主张“文以载道”。作品呈现出飘逸清丽、感情真挚的风格特征 ,为明代文学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照分析了萧红于个体生命与文本世界中体现出的对于两性之爱的矛盾人格 :执着追求与力图拒绝 ,并从父亲意象、童年经验、生活体验、创作意识、双重人格及悲剧预感等几方面解读其矛盾人格背后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6.
论端木蕻良小说创作的两种追求与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阳刚与阴柔  端木蕻良于 30年代踏上文坛时 ,时代政治和文学主潮的影响及自身对此的积极认同 ,所受外国文学的浸润尤其是对 1 9世纪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作家作品的偏爱 ,使外表清癯文弱、在东北作家群中显得最具有“文弱书生”气质的端木蕻良 ,产生了一种对“宏大叙事”和阳刚之气的审美热爱与文学追求。其实早在 1 92 8年 ,当端木还在天津南开中学求学时 ,就与人合作撰写过《力的文学宣言》并在他参与编辑的学生刊物上发表。在写于抗战时期的长篇小说《大江》的“后记”中 ,端木蕻良强调自己“欢喜巴尔扎克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学的价值追求与理论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中国社会学在发端之初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一体,既接受了西方社会学的影响,也承继了中国学术传统之精华,展开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建构了具有丰富内容的社会学理论,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显著贡献。中国社会学应当认真总结因人文精神而兴、借科学精神而实的历史经验,突破单纯经验化和技术化的狭隘倾向,摆脱由此而产生的表层化和边缘化困境。  相似文献   

18.
明、清两代是对联创作与发展的鼎盛时期。李渔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和戏曲理论家 ,除了创作戏曲、小说、诗、词、散文和撰著戏曲理论之外 ,还创作了 2 0 0余副对联。《默识名山胜楷联》从胜迹联的艺术理论、《笠翁对韵》从创作技法、《闲情偶寄·居室部·联匾第四》从堂联的装潢设计三方面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对联理论体系。所有这些都为有清一代对联的兴盛与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赵毅  徐国栋 《学术界》2013,(4):96-104,286
新人文主义家庭法哲学与新人文主义民法哲学一脉相承,在理论准备上,通过"家庭关系主体不平等说"、"权利能力不平等论"和"民法公私法混合说",消解了"平等原则为民法基本原则"观,造成现行民法体系坍塌;在理论追求上,主张在承认其公法性的前提下实现家庭法对民法的回归,反对家庭关系的私人化,强调国家对家庭关系的介入,以达致对弱者权益之最大保护。新人文主义家庭法哲学基于对传统观念与制度之"解构"容易招致误解,但她自身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正义"。  相似文献   

20.
张洁是新时期一位重要作家.多年来,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和执着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理想人生和理想社会的顽强追求,在追求的道路上有曲折,有反复,也有变奏,但其基本精神始终未变.这是张洁的创作理想,也是张洁创作的总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