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价值取向上,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不再将审美的独立性理解成审美与生活隔绝的孤立性,不是将审美视为与此在人生相疏离的虚幻的彼在,审美创造和审美研究以人的此在的生活为动力、为源泉。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既不可能是中国古代凌空蹈虚的审美情怀的现代翻版,也不是对西方审美独立论思想的简单回应,只有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来阐释,才能真正在现代的意义上把握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以“消费主义”为主导范式的西方文化研究,较普遍地把马克思主义视作是一种传统的“生产主义”理论。马克思“自由时间”论把人的活动时间主要分成“必要生产时间”与“自由生产时间”、“自由消费时间”三种,与此相应的是“物质生产”与“真正自由的劳动”、“自由消费活动”三种活动方式,这三种时间、三种活动构成了“审美生产主义”的理论基础,而“审美消费主义”的主要问题也就表现为否弃“自由生产时间”、“真正自由的劳动”。“审美生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消费时代的新拓展,为我们今天批判不断扩张的“审美消费主义”与新兴的“审美生态主义”对话,进而构建当代美学发展的新格局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应于外在制度层面的合理化进程,审美主义成为现代社会内在精神层面的主导取向。现实世界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现代社会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改变,贝克"风险社会理论"是解释审美主义被超越的历史必然性的有效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文学经典《庄子》一书具有丰富、多元的审美意蕴,其审美意蕴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功利性与实用性具体肯定而抽象否定;他以丑为美,审丑是为了审美;他推崇自然之美;但重视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性美的结合。创作主体、接受客体、文本及世界是《庄子》审美意蕴形成的主要原因。《庄子》审美意蕴的价值应一分为三:一是庄子创造出来的审美意蕴价值;二是《庄子》文本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蕴价值;三是读者接受视野中审美意蕴价值。三者异质同构,分别从不同方面共同建构了内涵丰富、审美价值多维的《庄子》文本。《庄子》用文学的、艺术的形式探讨形而上的哲学和美学问题,阐释"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两种审美主义变体及其互渗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一川 《社会科学》2006,9(5):178-185
审美主义是中国审美现代性进程不可或缺的一副颜面,其双重源头即日常式审美主义和思辨式审美主义。周作人和宗白华两人可以分别视为两种主义在中国的代表。中国审美主义带着中国语境的深深印记,实际上呈现为两种变体——精英审美主义和市民审美主义。这两种审美主义变体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而存在独特的互渗性关联,构成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传统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6.
现代派文学的感性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洪岳 《文史哲》2003,1(3):53-58
现代派文学的诞生与美学的现代转型是互为参照的 ;“aesthetics”经历了由感性学到美学再到感性学的“游历”过程 ;在美学回归感性学的时代 ,现代派文学与审美现代性在非理性的价值诉求上是一致的 ,即美学经过了理性主义的“审美”阶段之后 ,随着“城市感性”的发育 ,进入了非理性主义的“审丑”阶段。而现代派文学的感性核心是关于身体的现代感性学  相似文献   

7.
审美主义的三大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审美主义一直是一个核心概念,但对它的界定却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规定性和严格的学理性。其实,在"生存"、"艺术"与"现代"的三维关联中,区分并考察审美主义的类型,这是一个颇有意义的课题。审美主义是有关生存与艺术的形而上构想,是有关现代的诊断与救治的方案。审美主义的表现形态是各种理论论述、艺术实践与生活实践。审美主义的主要类型有感性审美主义、游戏审美主义和神性审美主义,各种审美主义的关联是其精神价值的本源,这种关联在消费主义的时代已遭到致命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传统审美经验的经典还原,其审美特性主要在主客不分、想象力的自由施展、无功利性三个层面展开;其深层审美本体的追问则是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来完成的。以西方现代美学资源重新审视意境,可激活这一中国古典美学核心范畴的现代逸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族际主义”取向的替代,边疆治理“区域主义”取向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与认可。但十多年来,边疆治理“区域主义”取向研究一直停留在理论提出阶段。根据边疆问题性质和影响的范围来确认“区域”所指,超越了“区域主义”取向边疆治理中行政区域划分的“区域”内涵,这种认识与思维以及体现出来的治理思维称之为“域际主义”取向。与“区域主义”取向范式对比,“域际主义”取向下边疆治理的理念、范围、主体与方式更明确、更清晰、更具体。“域际主义”取向推动了“区域主义”取向向前发展,促进了对边疆治理内涵的整全性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一个症结在于长期以来我们没有能够真正建立起浪漫的审美范式.西方浪漫范式的内涵是审美感性、审美独立与审美批判,而这在中国现代审美实践中是难以实现的.缺乏真正的浪漫范式是我们的审美现代性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国美学、文论来说,20世纪乃是一个审美主义思潮挥之不去的世纪.新时期的审美主义思潮从康德开始,又回到了康德,重新皈依了西方启蒙现代性文化模式,其价值取向是明确清晰的,众多审美主义者致力于将美学话语因势利导引入西方现代性文化的意义域.但是,新时期以来的审美主义思潮并不是始终如一、一成不变的,它大致经历了李泽厚等人的启蒙现代性古典审美主义、刘晓波等人的个人主体论的非理性审美主义和消费意识形态的后现代审美文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未来主义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主义文学在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中,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未来主义从歌颂机械、科学到崇拜物质、速力,表现出对未来社会的热切向往和追求。本文着重对未来主义叛逆反抗的现代精神,未来主义的不同价值取向、艺术追求,未来主义标新立异的艺术审美主张进行一番梳理析论。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审美范式文学理论在当代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代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审美范式文学理论是在特定时期文艺政策、理论资源、学术事件等多方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生成的。在文学理论范式转型与知识合法性重建的进程尚未完成之时,从公共性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和反思是有必要的。文学观念趋于多元、“有学术”的文学理论论争、有文化抵抗意味的文论话语生产等公共性特征是值得赓续的审美范式文论传统,但审美范式文学理论对审美作“意识哲学”的理解以及它可能存在的本质主义知识观则需要反思、调整和通变。  相似文献   

14.
杨春时  朱盈蓓 《中州学刊》2007,1(2):230-235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适应现代性以及现代民族国家双重历史要求的产物。在现代性的不同历史阶段,文学对现代性的态度也各有不同,于是就形成各种文学思潮的流变:新古典主义是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肯定性回应;浪漫主义是对现代工具理性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反动;现实主义是对现代性带来的社会灾难的揭露和批判;现代主义是对现代理性的反叛以及对生存意义的反思。“五四”以前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滥觞阶段,形成了三种倾向:争取现代性的启蒙主义、争取现代民族国家的新古典主义,反思、超越现代性的审美主义。这三种文学潮流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端,也影响了“五四”及其以后的中国文学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们目前处于一种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杂糅的“别现代”社会形态中,网络文学的叙事审美契合了这种语境,这种语境塑造了网络文学的叙事审美特征。在叙事上,网络文学构建了一个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同时共存、文明博弈的时空,不同文明既“对立冲突”又“和谐共谋”,体现出时间空间化的特点。在人物塑造上呈现英雄化倾向,且英雄形象体现出多样化、凡俗化的特点,体现出一种后现代娱乐性价值追求、现代个人主义张扬和前现代宗亲伦理观念和儒家基本道德复归的杂糅、复杂而折中的别现代价值导向。在审美体验上,以根植于前现代中国文化土壤的“乐感”文化为根基,借用前现代文化母题,采取后现代的表现手法,生成了“爽”的审美形态范畴。这一审美形态范畴与大众在别现代时期多元思想涌动、内在对立紧张的社会精神结构下的需求相应和,体现了超越阻滞和有限、追求自由和无限的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的物质审美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现代人操持实用主义和现世享乐主义人生观,把人生看成享受,侧重于感官的体验,把审美理解为生理快感和声色之乐.将感官的快适等同于美感,这与人的本质自由、追求超越价值、提升内在精神的审美本质背道而驰.最终导致神圣价值的陨落、价值意义的缺失、精神世界的空虚.审美主义实质是形式主义的实用美学.审美主义的时代,社会反而没有了美.  相似文献   

17.
审美主义当下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理论界的热点话题。审美性和主体感性之间的同源与本质性联系是在现代语境中产生的,因而和现代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理性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其极端发展呈现出了弊端,审美主义的出现反映了现代性的自反和反思的内在能力,它的感性纬度被用于对抗理性的控制,然而感性过分扩张,往往也存在危机。通过分析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之间多重矛盾复杂的关系对审美主义进行现代定位,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后现代发展逻辑,后现代社会呈现了许多审美扩张的极端表现形式。可见,必须集合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才能最终完成现代性事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早期审美主义思想--中国现代审美主义理论的肇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早期审美主义思想是在西方现代审美主义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以悲观人生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审美超越、审美慰藉、审美救赎(解脱)为逻辑发展主脉.它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义相比,具有"现代性";与西方现代审美主义相比,具有"中国性".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日趋政治化和商业化的社会生态是京派审美主义生长的重要场域.京派文学的审美主义既是对现代政治和经济的批判和超越,也在现代社会变迁中表达出怀旧的感伤,隐含在"感伤"里的却是现代政治无意识,是现代社会的理想叙事和审美幻象.京派的审美主义是特定时代的政治和经济的产物,是一种"政治"诗学,它以想象的对抗方式重建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审美的同一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空间转向”对现代学术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和西方都有其理论话语.西方的认识论哲学和现代性进程很大程度上遮蔽了空间本体的话语言说;而中国古典美学是空间性美学,在传统文论、文学、哲学中对“空间”的体察和钟情俯拾皆是.整个古典美学从文艺活动到艺术思维,从诗性话语到思想传统,都体现出浓厚的空间特质,主要表现为“散点流观的审美表征”、“境由心生的主体空间”和“诗性同情的空间思维”.古典空间美学的精神实质和方法论价值在现代美学建构中继续发挥作用,经由“体验”为核心的美学方法论到“同情”的普遍性原则,再以“反思”的形式进行检验,形成了“体验——同情——反思”的方法论模式.而这一方法论有效弥补了现代美学哲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论的弊端与悖论,最终通达美学本体特质的审美至境与古典梦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