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个世纪以来,考古部门在常德德山发掘楚墓近千座,出土大量珍贵楚文物,并尚有千余座楚墓未发掘。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常德德山是一处楚文化繁荣之地。从古籍记载来看,德山一带时称“枉渚”,是楚国江南一处要塞之地,极可能就是楚国“洞庭五渚”之一。屈原在沅水下游一带留有许多踪迹,屈赋《涉江》中明确提到“朝发枉渚,夕宿辰阳”,可见德山一带是屈原十分熟悉、经常往来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楚文化特质新探石宗仁在楚国的族属与楚文化的研究中,有楚为“北夏说”、“东来说”和“苗蛮土著说’等几种看法,这种争论仍在深化之中。在探讨若干与语言有关的楚文化特质之前,我们应了解荆楚时代我国南北的民族构成状况。那时的夏人居住在北方黄河流域,而南楚则居三...  相似文献   

3.
楚文化的特点是"巫"。屈原是历史上楚文化的代表和传承者,近现代湘西文化作为巫楚文化的孑遗,成为沈从文创作的源头活水。沈从文和屈原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承传了楚文化,使楚文化成为不同时代人们表达文学理想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4.
5.
屈作楚辞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深切的爱国精神,感染国人,影响世界。建议端午节应增加祭拜屈原的仪式;增强端午赛诗的内容;升华原生有形文化赛龙舟等;在屈原乡里建立"国际端午节研究中心",以加强组织,规范其节俗活动。  相似文献   

6.
班固《汉书·地理志》:“(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吕氏春秋·侈乐》:“楚之衰也,作为巫音。”《汉书·郊祀志下》:“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今之学人中有几位大约依据上举诸条,再见屈诗中又有那许多神话传说或神鬼之事,便以为楚国  相似文献   

7.
屈原的悲剧意识与楚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结合屈原的生平事迹及诗赋文本,笔者拟从地理文化、民俗文化、学术文化等三个层面对这一问题加以初步探讨。我们认为:地理文化是屈原悲剧意识滋生的土壤;民俗文化是屈原悲剧意识萌芽的氛围;学术文化是屈原悲剧意识成长的养料。  相似文献   

8.
屈原与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简单,是对影响有无的判定而言。 无论何时何地,屈原对于绝大多数炎黄子孙来说,都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他是我们全民族唯一至今还用传统节日纪念的诗人,而这节日又是一年中的三大佳节之一。每当“端五”来临,人们热热闹闹地赛龙舟、包粽子的时候,屈原的名字就会在全中国的上空响起。 更重要的是,这个纪念并不得力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屈原没有象孔子那样被封为“大成至圣先师”,也没有象孟子那样被封为“亚圣”,汉武帝仅仅只是“喜欢”楚辞而已。纪念屈原是人民自发的行动,是历代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真挚感情的体现。屈原的声誉和人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赞誉之词,不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岁月的流逝而减弱减少下去,反而越来越高、越来越强、越来越大。近世以来,诗人、画家、雕塑家常以“国魂”、“民族魂”赞誉屈原,大家自然而然如此,并没人来统一口径、统一称谓,由此足以看出:屈原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屈原精神及其文化传统在21世纪的审美走向,其基本精神(爱国主义、上下求索、浪漫精神、人与自然合谐)不会断裂,而是继续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家园中发挥作用。屈原精神永存,必将会在新世纪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一《屈原》是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论成就,在我国现代历史剧发展史上,还没有一个作家一部作品能望它的项背;论影响,当时在重庆演出,曾出现过空前的辉煌灿烂的盛举。别的不说,单是演出后革命前辈、民主人士、进步作家等的唱和诗就蔚为奇观。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一百零一首。国民党政府害怕《屈原》的演出,他们开动宣传机器,唆使御用文人胡说《屈原》“歪曲史实”,鼓吹“爆炸”,是“别有用心”,千方百计地企图削弱它的影响。而这些唱和诗,有的赞扬演出成功,有的肯定剧本意义,大  相似文献   

11.
具有楚人个性气质的沈从文,在其湘西小说中对楚文化精神表现出特有的文化体认。这便是:崇尚自然、活泼灵动;热爱生命、尊崇人性;感世伤生、沉郁忧患;神秘奇幻、浪漫诡谲。  相似文献   

12.
屈原在巫风激荡崇尚自由的楚文化圈中生发出一系列浪漫壮观的"神游"畅想,而诗人的执着精神和故土情怀又使这份浪漫畅想包蕴了深厚的现实情怀。这个时而虚无缥缈时而又充满人间气息的"神游"世界里,呈现出诗人与楚文化之间的离合关系,而这种关系正是造成诗人悲剧必然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论述了楚人在哲学、法律、文学等方面的创新精神 ,并分析了楚文化具有如此强的创新精神的原因 ,以期能够对当今的创新产生启发、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寅格先生对屈原十分仰慕,深受楚骚精神影响,"置以为像兮",以开显其人格魅力.也正因如此,陈寅格先生所倡行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考究其源,应追溯到屈原及楚骚精神.  相似文献   

15.
廉洁是立身之本、为人之道、为官之德、从政之基。充分利用屈原诗廉文化基地开展廉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仔细品读屈原诗词并在秭归屈原祠这一诗廉文化基地亲身感受其伟大而崇高的人格,对于陶冶性情、净化灵魂、提升人格境界、树立清正廉洁的价值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屈原大悲剧——屈原精神形象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 言 本文的主旨,是对屈原的精神形象结构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笔者将完全全放弃道德主义这一传统的批评视角,力图对存在于屈原作品的精神结构进行客观描述和透视。在笔者看来,屈原的精神结构是复合而非单一的系统,他的大悲剧,主要是由这精神结构内在多极对立的因素相互冲突和撞击酿成,而非仅仅是社会的压迫和打击所致。社会的迫害只是诱发和激化他精神结构中多极对立因素互相冲突的外因。正是他的精神结  相似文献   

17.
<正>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异魅力在于:他以楚国神光离合的巫觋—神话—图腾文化为背景,浮雕般地突出了他那深沉的理性思索和选择;神话—巫觋—图腾不再被看作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另一世界,却成了屈原理性思索和选择的形象表现和感性象征。兹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下: 一、《天问》:屈原理性精神的觉醒 1.屈原理性精神觉醒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屈原生活的时代,楚国依然保持着绚丽灿烂的远古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还笼罩在神话—巫觋—图腾世界的非理性光辉  相似文献   

18.
屈原作为士 ,具备春秋战国时期一般士人的特点———崇道。具体表现为“以道自任”、“以身殉道”。与一般士人不同的是 ,屈原不仅在理论上“以道自任” ,而且在行动上“以身殉道”。对于孔子以来建立的“士人”理想 ,屈原有继承 ,也有发展。更为可贵的是 ,屈原将士人的人格理想付诸实践。用实际行动铸就了一座士人崇高精神的丰碑  相似文献   

19.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郭沫若同志,在抗日战争的年代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历史剧作,深刻揭露了国民党投降卖国政策,激励了广大革命人民的战斗意志,《屈原》就是这许多优秀剧作的杰出代表。具有攸久历史的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创造了光辉的文化、绚烂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多少爱国英雄和不朽诗人。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卖国奴才和无耻文人。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敲开了中国末代王朝的大门。从此,帝国主义依靠其船坚炮利,从世界各地涌向腐朽没落的旧中国。在侵略者的眼睛里,处于挨打局  相似文献   

20.
武当山属古楚地,积淀着楚文化因子。当地民歌中,阴歌最具楚地历史的古老性和本土性;丧礼既有"过渡礼仪"的普遍性,又有楚地的特殊性;其音乐保留了古楚地的音乐特征;歌手则是丧葬祭祀仪式中的巫师的角色。是研究古楚地丧葬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