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载体,汉英翻译中的误译会导致文化交流、语意理解的失败。本文通过分析汉英句子结构的不同特点,阐明汉英句子翻译常见错误的原因,并为灵活翻译汉英句子提供了一些变通方法。  相似文献   

2.
汉英语法差异主要体现于句子结构方面的差异,所以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寻求有效的文化输入策略至关重要。文章从汉英句子结构的主要差异出发,指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文化输入要遵循的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文化输入策略。  相似文献   

3.
思维作用于语言,语言反过来又体现着思维.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着其语篇结构、句子结构以及词语的构成.英汉两语之间的翻译实质上是思维方式的转化.翻译实例说明,这种转化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是提高翻译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思维活动的最直接体现,语言的结构特点是与思维方式的特点相一致的。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表达其思维的语子的结构和行文顺序也有很大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的思维方式的特点,转换句子结构。本文从英汉思维方式的角度探讨翻译长句及句群时的四种句型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欢 《理论界》2008,(4):210-211
由于中西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不同,英汉句子的结构也存在一些差异,李纳和汤生等认为,英语是主语显著型语言,它突出主语;而汉语是话题显著型语言,它突出的是话题而非主语.这一划分对不同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了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这种基本句子结构的差异,以及导致的它们的思维模式差异,最后把落脚点放在低高年级两个不同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上,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彭忍钢  孙霞 《云梦学刊》2003,24(6):115-116
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多用意合;语言组织手段的不同使得英汉句子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从形合和意合角度来分析英汉句式差异,有助于英汉句子翻译。  相似文献   

7.
汉语和英语中所体现出的文化思维的差异主要有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差异,思维习惯的差异及信息组织方式的差异。跨文化交际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汉英思维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大影响,具体体现为对口头交际、书面信息交流的影响和对商业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曹润宇 《学术探索》2012,(4):152-154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具有浓厚封闭性的农业经济,而西方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兼具开放性和外向性的商品经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两个不同的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观察和研究中西文化思维形态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语言的影响,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语言的特点,还可以提高运用和处理两国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审美差异是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差异会导致汉英语言表达方式及其内涵的不同。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语言思维的转换并准确掌握语言表达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思维是用词语进行的 ,英语也是思维的工具。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思维是存在的反映 ,语言是形式 ,事物是内容 ,内容决定形式。矛盾的联系构成矛盾的统一体 ,句子的组成部分是相互依存的 ,句子有结构是由于它所反映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联系就是结构 ,英语语法就是研究语言结构方式的。在英语句子中 ,体现事物属性的句子成份有谓语、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等 ,它们在形态变化、联系对象及层次作用等方面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界和翻译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汉语以意合为主 ,形合为辅 ,以意驭形 ;而英语以形合为主 ,意合为辅 ,以形制意。本文具体分析了意合形合在汉英语言中的种种现象 ,并剖析了其内在成因。本文认为 ,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 ,汉民族的综合思维和模糊思维是汉语意合趋向的能动的理性根源 ;形合特征则是西方民族依照原子哲学观和形式逻辑思维法则 ,对其语言的发展走向做出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汉英翻译中有一些常用的技巧:充分理解原文,这是做好汉英翻译的第一步;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注意汉英句子结构的不同;注意中外文化习惯的差异;正确选词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心理差异看汉英寒暄交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暄交谈指并非真正用来交换信息或意见,而只是为了创造气氛或保持社交接触的交流语。它传递的信息极微,却分布广泛,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汉英寒暄交谈深层次上受制于东西方两种文化心理。从文化心理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方面探讨汉英寒暄交谈的差异,以窥文化对语言的渗透。  相似文献   

14.
熟语大部分是比喻性语言,因为它们的规约化语义通常是比喻义。比喻义根植于人们的种种认知模式,诸如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是隐喻思维的外在物质形式,如此说是因为隐喻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原始方式,而概念隐喻恰恰是伴随人们始终的认知自身及外部世界的固有策略和概念模式。再者,隐喻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活动之一。因此,分析、比较汉英熟语的比喻义的建构基础——概念隐喻,可以揭示蕴涵其中的隐喻思维方式,由此透视汉英民族思维模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中西思维差异与汉英语言特点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民族的语言特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但它并不是导致民族思维差异的深层原因。本文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从语法规则、文字形体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三方面对此问题作了探讨。从语法上讲,一方面,某种语言中的词汇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可以用语法意义来表达,反之亦然,因此,汉语缺乏英语严谨的语法形态并不等于失去了严谨表达同一概念的能力;另一方面,语义关系不一定具有相应的语法形式,所以思维规律和语法规律并非始终一致,汉英不同的语法特点也不能始终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更不是导致中西思维差异的深层原因。就文字形体而言,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都具有语言属性,它们与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亦无必然的因应关系。而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起支配作用的是思维,语言对思维的影响虽然很大,但其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故民族思维差异的成因应该着重在语言之外寻求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不同思维方式影响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构成,进而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章试图把思维方式、语言和翻译三者结合起来,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入手,以《道德经》的英译为例句进行分析,从而为翻译工作摸索新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杨稼辉 《云梦学刊》2023,(1):118-124
话题时间是汉英状态句必不可少的成分,是两种语言中状态句时间指称的决定因素。在事件语义学框架下研究发现,汉英语这两种典型的时制语言和无时制语言的时间指称可以得到统一性分析。汉英话题时间都是对事件变量的时间属性的陈述,从而使得状态句获得时间指称;英语中的时制则只是对事件的时间属性的预设,不是句子获得时间指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东西方文化差异一直都是我们在汉英互译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文化差异对汉英互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翻译中对文化进行阐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论先秦正名思想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在对正名的语义分析基础上 ,阐述先秦正名思想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其一 ,在概念认识过程中强调内涵 ,但在思维过程中应用模糊语言 ;其二 ,在推理过程中强调整体化思维 ,但缺乏形式、系统化的逻辑构造 ;其三 ,在伦理化社会中法律权威性弱化 ,有法制而在思想意识中非法治。作者藉此提倡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变革 ,强调东西方思维方式融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英汉语言、英汉思维、英汉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进行文学翻译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学翻译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转换,它是一种语言的再创造。在这个再创造过程中,英汉民族思维的不同以及文化的差异会给翻译的同效性造成很大影响,当引起学习翻译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