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此文译自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1989年出版的一本同名小册子的前两节(全书共3节)。作者系该研究所所长、苏联科学院院士。据悉,B.A.维诺格拉多夫院士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教授的邀请,将于今年来我国进行学术访问。  相似文献   

2.
简讯八则     
据苏联《苏联民族学》杂志1990年第5期报道,苏联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科学院院士,苏联国家奖金两次获得者Ю.В.勃罗姆列依于1990年6月4日逝世,终年69岁。勃罗姆列依历任民族进程研究跨部门委员会主任、苏联科学院科学出版委员会社会科学分会主任、国际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联合会副会长、苏联列宁奖金和苏联国家奖金委员会委员、世界科学工作者组织执行委员会委员等60多个职务。荣获十月革命勋章、劳动红旗勋章、二级卫国战争勋章及多枚奖章。(应)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合作协议,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哲学家M.Π.加波奇卡和研究室主任、历史学家A.M.格里戈里耶夫两同志于1989年11月30日来华访问。加、格两位访华的目的是:1、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商谈两单位1990年所级合作工作计划;2、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其他学术机构以及我国其它学术机构及图书馆探讨建立合作关系事宜。两位苏联学者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世界史研究所、北京图书馆、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以及其他单位。北京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教授亲切接见了两位苏联同志。加波奇卡副所长和格里戈里耶夫主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领导李惠国、黄长著、沈恒炎、沈仪琳等同志进行了几次工作会谈,确定了两单位1990年合作的具体计划(包括文献交换、学术交流、人员互访等);与中心的部分同志进行了座谈,双方交流了工作情况和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同志亲切会见了两位苏联同志。M.Π.加波奇卡和A.M.格里戈里耶夫圆满完成了访华任务,于1989年12月16日回国。M.Π.加波奇卡教授于1989年12月1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作了题为《信息化的社会问题、社会科学及科学信息》的学术演讲,本刊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1年第6期报道,该杂志编辑部曾向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各研究所领导人,就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征询:1.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研究所科研工作的基本总结;2.所际合作在研究所工作中的作用;3.研究所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国际科学合作的经验;4.新五年计划(第11个五年计划)中研究所科研工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7年第2期报道,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方学研究所和全苏中国学协会为纪念杰出的中国革命家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于1986年10月13—14日举行国际学术会议.会上,苏联科学院院士C.齐赫文斯基作了题为《孙中山——伟大的中国革命家、民主  相似文献   

6.
据《苏联科学院通报》1986年第10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研究了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的科学活动和科学组织活动问题.历史学部的院士秘书С.Л.齐赫文斯基院士说,现在,在历史学部7个研究所(苏联史研究所、通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军事史研究所、东方学研究所、斯拉夫和巴尔干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6年第2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社会科学总学部于1985年10月30日在莫斯科举行全体会议,着重讨论了根据苏共新的纲领制定社会科学研究任务的问题.M.基姆、?.明茨、A.鲁缅采夫、T.哈恰图罗夫等院士及?.波利亚科夫通讯院士等参加了讨论.苏联科学院副院长P.费多谢耶夫院士作了报告,报告要求苏联社会科学家应当集中力量研究和全面分析世界发展经验,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共产主义形态形成的规律以及向更高阶段逐步发展的途径.苏联科学院经济和科技进步预测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8.
据苏联《近代史与现代史》杂志1984年第2期报道,1983年9月7日至13日,在苏联基辅召开了第九届国际斯拉夫学家大会。来自欧洲、美洲、亚洲和澳洲的26个国家的1,846名斯拉夫学家出席了会议。乌克兰部长会议主席利亚什科、苏联科学院副院长费多谢耶夫、乌克兰科学院院长帕通以及其他斯拉夫国家和非斯拉夫国家的代表W·享泽尔(波兰)、D·沃尔  相似文献   

9.
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0年第3期载文介绍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国际合作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及其活动情况,摘译如下。近几年来,苏联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科研机构对外学术联系有了很大发展,因此在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社会科学总学部的倡议下于1975年成立了一个联合谘询机构——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委员会)。成立这个机构的目的是:协调对外学术联系,总结经  相似文献   

10.
我在1983年8月24日抵达巴黎,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员,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旅行考察工作。这次考察大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期一个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部的有关单位访问,了解那里的工作程序和发展情况。访问的主要对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科学及其应用部门所属的社会科学国际发展处和教科文组织图书馆这2个单位。第二阶段到法国、瑞士、联邦德国和日本4个国家,先后访问过一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单位或各该国家本身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情报服务中心、社会学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中国问题研究所、苏联东欧研究所以及其他研究机构。法国是我访问的第一站,全程的第二个月是在巴黎和埃克斯昂普罗旺斯颇为紧张的  相似文献   

11.
总类1987年3月10—12日苏联科学院全体大会在莫斯科举行,院长Г.马尔丘克主持会议,并指出新的一年的主要的任务是,纠正过于集中的现象,加强民主、实行公开化。П.费多谢耶夫谈了社会科学领域的4个研究重点。科学院主席团秘书长Г.斯克里亚宾院士通报了有关改革的组织工作。大会通过了苏联科学院的若干条例和章程,其中一项是决定在现有科学中心的基础上新建苏联科  相似文献   

12.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杂志1979年第2期报道,共青团中央委员会、苏联科学院、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苏联教育部和苏联教育科学院联席通过了关于1979-1980年举行第六届全苏社会科学青年专家与学者悬奖竞赛会议,纪念列宁诞辰110周年的决定.参加会议的有科研、设计、计划设计和工艺等组织的研究人员、大学教师、研究生——  相似文献   

13.
苏联科学院主席团会议讨论了科学院各单位的情报保障问题.会上?.卡多姆采夫院士作了题为《论苏联科学院各单位的科技情报保障》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对苏联科学院科学家的情报服务的现状.苏联科学院和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的图书馆网现在共拥有617所图书馆,服务对象近50万人;苏联科学院的250所图书馆组成三个集中的系统,分别以下列图书馆为中心:科学院图书馆(列宁格勒区),自然科学图书馆(莫斯科区和科学院各分部)和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国立公共科技图书馆(有自己的一个网络).社会科学情报所负责莫斯科各人文科学研究所的图书服务.每个共和国的科学院都有自己的中心图书馆.所有图书馆的总库藏为8,930万  相似文献   

14.
据苏联《近代史与现代史》杂志1987年第1期报道,1986年10月8日至10日,由苏联科学院国际工人运动研究所在莫斯科组织召开了题为"工人阶级与当代"的国际学术会议.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工人运动研究所所长T.T.季莫费耶夫致开幕词.苏共中央书记А.Ф.多勃雷宁在大会上发了言.在全体大会上发言的还有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盖斯·霍尔,新西兰工人党第一副主席S.马卡弗  相似文献   

15.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邀请,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书展代表团一行6人于1990年11月1日——17日访华并举办了《苏联社会科学图书展览》(11月6日——12日)。在此期间,书展代表团团长、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副博士马特维耶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作了题为《图书馆和人的福利》的报告,并回答了听众的提问,现将报告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社会科学研究体制与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 90年代以来俄罗斯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分属的四大系统 ,即科学院系统、政府各部和部门科学系统、高教科学系统以及工厂 (企业 )科学系统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俄罗斯社会科学研究体制及其变化。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科学科研组织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单位 ,即研究所的变更简要介绍了目前俄罗斯社会科学的一些主要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7.
据《苏联斯拉夫学》1989年第3期报道,苏联和美国的乌克兰学家于1988年6月4—15日在基辅和利沃夫两地举行了学术会议,议题是:古代的乌克兰文学和乌克兰近代文学的形成。乌克兰科学院舍甫琴科文学研究所所长И.А.泽维林院士指出:改革为更准确、更客观地研究乌克兰文学史提供了可能,研究中不必再去回避那些“空白点”,但也不要忘记近代文学的根是在基辅罗斯文学之中。会上听取了9篇报告,内容涉及:18世纪后25年至19世纪初乌克兰精神生活的进展;基督教进入罗斯和古代乌克兰文学的发  相似文献   

18.
据苏联《哲学问题》1982年第8期报道,1981年9月,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单位在基辅联合召开了讨论人生道路的圆桌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莫斯科等城市的多种学会的代表。会议的中心议题有:个人的自决权和生活的造就;人生的计划、规划以及生活道路的“理想图画”的形成,评价人生价值的准则;个人生活道路的结构和类型;生活道路的经验性研究的可能性等。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B.申卡鲁克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哲学分析,他把人生过程看成是生活条件的创造、生活乐趣的享受和个性的自我实现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苏联科学院研究社会科学总学部工作的院务会议上(1983年12月),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B.A.维诺格拉多夫就当前社会科学领域情报部门面临的任务作了发言。他指出,以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为首的情报部门的任务是:积累、系统整理和宣  相似文献   

20.
据苏联《经济问题》杂志1984年第1期报道,苏联高教部、俄罗斯联邦高教部和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机构于1983年5月在列宁格勒组织召开了题为“社会主义再生产集约化规律性”的全苏科学会议。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和各专业科研所、高等院校的学者以及各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