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鹂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5):82-84
《浮士德》这部作品洋洋大观,涉猎极广,出现了多样母题,如死亡与重生、爱情、巫术等,而行文紧凑,结构精巧,母题的纷呈没有影响其整体意韵,反而赋予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分析其中的主要母题,从全新的视野解读了这部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2.
张媛媛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4):62-64
神秘主义者通过自身非理性、神秘的感性经验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基督教异教诺斯替教、犹太神秘教派喀巴拉及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派别苏菲教派对博尔赫斯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加之博尔赫斯本人善于运用玄幻的方式来建构自己特殊的小说形式,其作品映射出神秘主义的芬芳与温静。 相似文献
3.
杨政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81-84
从古希腊到19世纪,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哲学家和文学家们认为哲学和文学是截然不同的,哲学表现的是人类理性、终极的价值,而文学仅涉及到人类动荡不安的感情,理性是至高无尚的.进入20世纪,这种观念受到严重的挑战.非理性主义对传统理性发出强有力的攻击,反叛与否定开始了.不独是哲学,文学流派,如现代派、后现代主义等也张起了反叛与否定的旗帜.20世纪的文学与哲学正在消泯着它们之间的界限,在两者间搭建起一座相互连接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女权主义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艳春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35(1):63-65
女权主义批评家吉尔伯特和古巴将19世纪的英国文学概括为女性“想象力得以驰骋的黄金时代”。19世纪的英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创作大多都表现出女性主义思想的萌芽,其中勃朗特三姐妹笔下的反传统家庭的小说彻底地颠覆了父权制的统治,解构了传统的男女两性关系,构建了争取自由与平等的新女性形象,为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觉醒与抗争: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晓梅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3):82-84
科林·麦卡洛<荆棘鸟>表达了强烈的女权主义思想:三代女性为改变命运在家庭与社会范围内反叛传统道德规范的抗争,展现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女性冲破男权社会概定的附属性的角色定位,在积极争取爱情婚姻自由、人格独立的艰辛历程中寻求女性社会地位的平等. 相似文献
6.
岳泓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3):120-123
文章以《鹿鸣》诗为中心揭示鹿意象的文化内涵鹿在上古时期与女性有着类比关系,它是女性和权力的象征,也与婚嫁有着种种联系。 相似文献
7.
江龙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2):92-96
萨特悲剧《脏手》(1 947)中虚构的主人公与其回忆录《保尔·尼赞》(1 960 )中的现实人物保尔·尼赞有着相同的出身、相似的经历 ,并且都执著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脏手》与《保尔·尼赞》都是萨特为其朋友保尔·尼赞鸣冤而写的。但在 1 964年 ,萨特与卡鲁索谈话时 ,已超越了个人友情和纯人道主义理想 ,指出了雨果 (亦即保尔·尼赞 )的思想局限并从共产党“同路人”的高度予以了批评。这种转变是萨特思想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栾海燕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6(6):94-95
通过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与《废都》中主人公性爱过程的分析,阐述了劳伦斯和贾平凹两位作家的性爱观,即性是劳伦斯拯救人类的救世主,却是贾平凹笔下使主人公走向大毁灭的阶梯。 相似文献
9.
杨忠东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1):86-90
本文通过分析苏非神秘主义与《天方性理》的理论渊源关系 ,指出《天方性理》是一部以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为核心 ,宋明理学的术语为表述手段 ,“内伊外儒”为基本特点的伊斯兰教教义学——哲学著作。同时指出不能将苏非神秘主义对回族的历史影响局限在门宦方面。事实上 ,苏非神秘主义在回族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广泛。四大门宦只是苏非神秘主义在回族中制度化的产物 ,苏非主义在学理上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天方性理》等一批回族伊斯兰教著作当中 相似文献
10.
11.
吕养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5):147-149
湘西锁蛇属于辰州符中九丁十三川之遗存绝技之一,属防御性的感生性质的白巫术,但也能转化为极富攻击性的危害人命的黑巫术,是黑、白巫术的结晶体。“锁蛇”的内核注入了药物药效的科技含量。隔绝的地理机制和厚重的原始巫傩文化孕育并保存了这种蕴含着科技元素的黑白巫术的晶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子宫口考试>下简称为<子>)内容的介绍,分析了该诗作者赋予该诗的主要以原始(主义)为转喻和以神秘(主义)为隐喻的丰富的审美信息.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叙事、主题内容、美学症候三个方面来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神秘主义特征:首先,先锋小说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段将语言归入神秘之列,又以迷宫式的叙事策略将小说叙事艺术引向神秘的深渊;其次,先锋小说通过罪孽、苦难、宿命、死亡等生命主题传达了宗教、哲学关于生命现象的神秘主义理解;再次,先锋小说通过神秘主义的书写缔造了小说一种寓言式的诗性品格。神秘主义不仅仅是个别先锋小说家的创作倾向,而是先锋小说具有整体性、流派性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宗教神秘主义与犹太弥赛亚信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精忠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18-21
弥赛亚信仰最初并不占据犹太教的中心位置 ,犹太神秘主义对其发展亦无实质性影响。 1 6世纪始 ,卢里亚喀巴拉、萨巴泰运动及近现代哈西德运动以宗教神秘主义特有的悖论方式使之凸现并最终融入民族精神之中 相似文献
15.
虽然<春秋>全文并无"義"字,但"三传"通过阐释<春秋>之"義",正好衔接了"義"在此前后的文化内涵,将本来仅是针对"天-王"关系的"義"扩展到"天-王-诸侯-大臣"、"中国-蛮夷"的维度.孟子和其他战国思想家又进一步将其扩展到君子修养和普通个体的心性使用层面,"義"成为一个重要的伦理道德性范畴.这种衔接并非巧合,"義"之所以成为阐释<春秋>的核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春秋>的文本性质与功能具有"義"的原始发生内涵与指代功能:"義"将"羊"置于"我"之上,它表征出王权的神圣性、仲裁性,以及神灵监督王权的合法性.<春秋>包含了天与时政纲领的依赖关系,以及天与君王及大臣的责任关系.它既能表征出王权的神圣性,又能监督王权的合法性."神"与"王"的神圣关系、史官记事对"王"的监督功能是"義"和<春秋>内在相通的契合点.历来阐释<春秋>者无不从"義"字着眼,这不是偶然,而是间接地旁证了<春秋>的巫史性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秦学颀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3)
中国文化中的神秘主义,包括表层的巫术、魔法性质的东西和占卜术等,以及深层次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前者在中国的神秘文化中带有工具的性质,而后者则是中国神秘文化的内核.神秘主义中存在着许多迷信,如历代的谶纬、巫蛊、八卦占卜、四柱算命、测字术、占星术、相面术、风水术中的不少内容,都是迷信,都应该加以批判和清除.但是在中国传统的术数之中,也蕴藏着一些科学的成分,它们是先民们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经验及其规律的总结,并非全然是迷信. 相似文献
17.
论俄罗斯宗教文化的特点——以《大师与玛格丽特》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洪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2):112-117
东正教是俄罗斯的国教,整合了基督教和俄罗斯多神教元素而成。《大师与玛格丽特》是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的经典作品之一。作品以《圣经.新约》彼拉多审判耶稣的故事为原型,以撒旦及其随从降临莫斯科为主线,对上帝存在与否、生与死、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等宗教性主题进行了探讨,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魔鬼形象,书写了一部"魔鬼的福音书"。作品描写的虽然是基督教的主题,却在不经意间总能见到多神教的影子,彰显了俄罗斯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陈俊荣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141-144
儒家道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宗法和孝悌是儒家道统的两个重要命题。自周朝以来的封建社会,统治者皆 利用由上古原始血缘氏族制演化而来的宗法家族制度统治臣民,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法家族制度在唐宋时又演化为家族家长制。 相似文献
19.
民初言情小说的悲剧可分为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 ;其悲剧意识渗透在作品的艺术氛围和故事结局之中 ;民初言情小说悲剧意识的产生既与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以及美学追求有关 ,又是当时特定的社会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