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维吾尔族人的故乡在新疆。但你可曾知道,在被称为“芙蓉国”的湖南省桃源县境内,还居住着五千多维吾尔族同胞。他们是怎样远离新疆定居到湖南来的呢?那是距今六百多年前,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常德、湘西一带的土司与外来势力勾结在一起,进行叛乱。明太祖朱元璋颁诏,派新疆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2.
在南疆50多个县、市中,库车“巴扎”很出名。“巴扎”,维吾尔语就是集市。每逢伊斯兰教礼拜五的“主麻日”,便是吸引方圆百里农民的“巴扎”天。这天吃过早饭,我和向导买买提肉孜一起坐毛驴车,驶上宽阔的柏油马路,和南来北往的农民一道,向街上汇聚。你瞧,那倒骑毛驴的维吾尔族大伯,边走边唱着优美动听的民歌,多悠闲自在!还有那身着鲜  相似文献   

3.
北京“新疆村”调查武仁维吾尔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善于经商的民族。其居地处中西交通要道古“丝绸之路”,为维吾尔族从事商贸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据史料记载,维吾尔族商人与北京发生商业往来的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建立于9世纪中叶的高昌回鹘王国经济比较发达,农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笔者在新疆维吾尔族乡村巴扎(集市)田野调查的实例,分析了南疆维吾尔族乡村巴扎日里的时间规制,指出巴扎日里的时间规制分别由时间频率、时间节奏以及时间受控与否的观念等三种差异性的规制内容所构成,这三种规制内容将划分巴扎上不同的群体,并足以解释赶巴扎的群体间差异性的时间观念与时间认识。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族古称“袁纥”、“韦纥”、“回纥”、“回鹘”等。维吾尔族的先民是一个游牧民族,《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五记载:“回纥……其象微小,其俗骁强。……无君长,居无恒所,随水草流徙。”《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上也记载:“其人骁疆,初无酋长,逐水草转徙。善骑射,喜盗钞……。”公元840年,回鹘举族西迁,遂逐渐由游牧型经济向定居的农耕型经济过渡,开始“除去其游牧生活,而成所谓城郭之民”。现在的维吾尔族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民族,畜牧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已不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维吾尔族文化已粘附上了一层畜牧文化的色彩,畜牧文化在维吾尔文化中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拟从语言的角度对维吾尔族的畜牧文化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6.
现代维吾尔族主要是一个农业民族,其经济文化类型属于绿洲灌溉农业。历史上维吾尔族曾经历了狩猎、游牧等经济模式,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改变为定居的农业民族。在边疆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选择应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7.
王敏 《西北民族研究》2012,(1):134-141,188
文章通过梳理归纳维吾尔族巴扎(集市)的时间集合,论述了维吾尔人在巴扎日中存在的三种隐形时间集合,进而分析了这三种隐形时间集合背后所蕴含的历史、现实意义,认为巴扎日的隐形时间不仅在建构维吾尔人的日常生活进程里扮演了重要角色,更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约定性、控制性与多重性,在揭示维吾尔人的观念意识和文化心理方面彰显重要意义,从而得出结论:维吾尔族巴扎正是通过其隐形时间背后的文化模式成为维吾尔人独特生活方式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梳理、归纳巴扎(集市)里的多种空间元素,论述了新疆维吾尔族乡村的巴扎作为一个处所所具备的基本空间结构,并通过拆解空间结构中不同的空间单元,结合笔者在喀什乡村巴扎实地田野调查的观察日志以及赶巴扎的人在巴扎内不同空间单元中的不同行为,探讨了空间结构背后的文化寓意,揭示出:作为处所的巴扎,其内部空间区域的划分界限本质上完全是人的行为轨迹的结果,也是一种社会化的产物,是"赶巴扎的人"主观意志的外在物理形态。  相似文献   

9.
和田改水     
《中国民族》2008,(11):40-40
那是一个巴扎天——1994年8月下旬的一个星期五。赶巴扎的维吾尔族老汉肉孜阿洪走得口渴。像往常一样,他下到曲吉涝坝边,弯腰捧水喝。他做梦也没想到:就是这一瞬间,决定了他的家乡和田,将铸就一项跨世纪工程;他和乡亲们千百年来的喝水传统,将会改变。  相似文献   

10.
古代西域的战马,"丝绸之路"上的驼铃,迷人的歌舞,香甜的瓜果,热闹的"巴扎",奥妙的"坎儿井"……只要一提起维吾尔族,谁都会产生几多联想."维吾尔"是民族自称,意思是团结.在不同时期的汉文史籍中,袁纥、回纥、回鹘(hú)、畏兀尔等都是同音异译.自20世纪  相似文献   

11.
塔塔尔族     
历史渊源塔塔尔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比较集中的是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也有少数分布在奇台、吉木萨尔和阿勒泰等县的农牧区“。塔塔尔”和“达怛”、“达旦”、“达达”、“达靼”同为“鞑靼”的不同译音。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塔塔尔族人口为4890人。塔塔尔族使用塔塔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由于塔塔尔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族杂居,联系密切,因而这两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也逐渐成为塔塔尔族的日常用语和通用文字。塔塔尔族最早是我国北方突厥汗国统治下的一部落,作为一个民族是在15…  相似文献   

12.
在祖国塞北,有一颗正在崛起的民族医药新星——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集科研、医疗、教学、制药四位一体的民族卫生科研单位。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该所在医疗和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特别是由于医治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的功效,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人们的注视。蒙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669年(清康熙八年),在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乡就修建了有“东藏”之称的佛教圣地”瑞应寺”。寺内“门巴扎仓”(医学院)培养出了众多的蒙医药人才。解放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分重视扶持蒙医药的发展。1989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蒙医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关于维吾尔族的起源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难达共识。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方法论问题,而不是史料的缺乏和理解的歧异,进而针对《维吾尔族简史》中存在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源”与“流”、“形成”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辨析。指出维吾尔族的族源是丁零,而形成则是在回鹘汗国时期,喀喇汗王朝和叶尔羌汗国时期是维吾尔族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烤食文化初探●马兴仁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史书音译为“袁纥”、“韦纥”、“回纥”、“回鹘”、“畏吾儿”等。其族源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贝加尔湖之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丁灵”、“丁令”)...  相似文献   

15.
张航空 《民族论坛》2007,(12):27-29
本文在描述人口性别比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对维吾尔族的老年人口性别比进行分析并与全国老年人口性别比对比,发现维吾尔族的老年人口性别比明显异常,进而从早婚、早育、多育比较普遍,家中分娩、土法接生比较普遍和维吾尔族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等三个方面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最后得出维吾尔族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是导致老年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有一种专门为婴儿设计制造的“摇篮”,称作摇床(维吾尔语称“布休克”)。这种摇床很久以前就已经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民族中普及。维吾尔族的摇床因其结构牢固、工艺精致、普及范围广等特点而更为突出。维吾尔族的每一个家庭,都少不了一张小摇床。维吾尔族有句谚语:摇床里的孩子是别克(有地位的人)的孩子。可见摇床在维吾尔族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要找一个没有摇过摇床的维吾尔族母亲几乎是不可能的,维吾尔族人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婴儿时期大都是在摇床里度过的。摇床是维吾尔族母亲的第二个怀抱。  相似文献   

17.
李翠 《中国民族》2014,(4):49-49
“可以说,翻译工作一直伴随着我。”如今已是中国民族语文翻泽局局长、总译审的阿力木沙比提说。1982年.维吾尔族青年阿力木沙比提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翻译班学习,毕业后,先后在民族出版社、民族画报社从事翻泽图书、编辑出版和新闻宣传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锡金的居民     
社会生活和宗教锡金的原居民称为雷布查人。正如人类学家哈曼斯·迈蒂亚斯所说,雷布查民族不是锡金原来的民族,而是从阿萨姆或上缅甸迁来并定居这里的,但他们到来和定居的时间尚未确定。无论如何,这里的基本居民的生活水平迄今没能达到“通常的”水平,被列入落后民族。  相似文献   

19.
伊干其乡维吾尔族的婚姻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吾尔族是新疆人口最多的民族,她的婚姻制度和婚俗习惯与其它民族相比有许多差异,不同地区的维吾尔族的婚俗习惯也各有不同。就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对维吾尔族婚姻生活的研究多是描述性介绍,缺乏定量化分析。91年笔者曾在位于南疆阿克苏市城郊的伊干其乡工作过一段时间,利用工作之便对全乡89年、90年、91年部分维吾尔族结婚申请(302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强调指出 ,应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 ,充分认识做好民族工作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和鄂伦春族定居 5 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意义 ;应明确职责任务 ,加大对全省民族工作的支持力度 ;应采取有效措施 ,抓好鄂伦春族定居5 0周年迎庆筹备工作的落实 ,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促进“兴边富民行动”的深入开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