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记文,是一种随笔而录,杂谈琐语性质的散文,它的特点是内容广泛,遇有可写,随笔而书,可长可短,不拘形式。 笔记之体肇始于魏晋,而宋明以后最为繁富。“笔记”的名称,始见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才略》篇:“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但这里所说的“笔记”,並非指杂录、随笔之文,而是指公牍奏记类文字。至于把随笔而录、杂谈琐语性质的文字称为“笔记”,大约始于宋人,北宋宋祁有《笔记》  相似文献   

2.
晚清齐学裘所撰《见闻续笔》,承袭《阅微草堂笔记》一类小说余绪,随笔札记而间发议论,希望通过具有彰善瘅恶寓意的笔记小说来明道淑世、敦风化俗。《见闻续笔》版本简单,流传不广,但内容丰富,具有多方面价值。一是保留了与齐学裘及其家世相关的诗文文献,借此可以考察其经历、交游等情况;二是摘录了《云轺录》《蔗余偶笔》等他人笔记,有保存史料之功;三是记载了齐学裘亲见及其同乡、朋友、亲戚等转述或亲历的奇闻逸事,充分体现出其异闻类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清代编《四库全书》,释家类选录标准甚为苛刻,唐宋大量禅门语录一概不收,唯独收录了晁迥《法藏碎金录》和《道院集要》,其《昭德新编》则归入杂家类,可称眼光独到。确切地说,晁迥之作既非如一般禅宗语录那样记栽禅门对话或师承关系,也非如《世说新语》那样记栽他人的清谈言论和对白,也不同于一般的宋人笔记。它是独言独语,是静默心灵的独白。这种文体在宋代以前极为罕见,明代以后才广为流行,被称为“清言”或“格言小品”。但通常人们至多将这种文体的起源追溯到明初,而忽视了宋代即有不少这类作品。晁迥的《法藏碎金录》等作品是明代清言体的开端,其基本风格是完全一致的。文章还研究了晁迥与《六祖坛经》的关系,为其在宋代的流传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选》的选文范围与标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选序》欲“以能文为本”作标准来区分文学与非文学,但这无法落到实处,《文选》不具备这样的功能。《文选》即“文”之选,而不是在“非文”与“文”中选文。其选文以“文集录”为封域,类随文立;而又不为其所束缚。《文选序》并没有提出作为全书的选录标准,“事出”两句或“综辑”四句说的只是史书部分的“赞论”、“序述”及其相近的各种实用性文体的选录标准。至于全书的选录标准是什么,只能就《序》与《选》作综合研究才有可能得出。萧统编撰《文选》以审美价值为其依归;其“教科书”的作用等等,都是“派生”的。  相似文献   

5.
《避暑录话》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暑录话》(以下简称《录话》)是宋人叶梦得(1077—1148)继《石林燕语》之后撰写的又一部史料笔记.《石林燕语》一书,向为史家所重视,刊行不久,玉山江应辰即撰《<石林燕语>辨》,继而成都字文绍奕又著有《<石林燕语>考异》.近几年来,随着海内外宋史研究的活跃与不断深入,此书更受到宋史研究工作者的重视.1985年,中华书局将其点校整理,纳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出版.相比之下,作为《石林燕语》姊妹篇的《录话》则似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至今既无研究专文刊行,又无新的整理点校本问世.故笔者不揣浅陋,就《录话》的成书年代、版刻流传、史料价值略加考述,并就其主要的史事记载疏误作些订正,聊作对此书研究之补白,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李清的《三垣笔记》和《南渡录》既有共同的特色又各有千秋。《记》所记时间跨度长,史事容量大,详于事而略于言,《录》详于言而略于事。……若将两著对照研读,相互参证,可收相得益彰之效。  相似文献   

7.
此卷之续,乃补《品赏录》四卷之遗,非为其一卷之续,实为品赏、史话、实录、载述诸卷之续也。何为以一卷之编,续四卷之遗?因其有遗则续,无遗则不续,固非小说家之意犹未尽强为之续也!爰是,此卷之续,杂品赏、史话、实录、载述而编,仿笔记体例,亦不分次第,聊供读者回味云耳!兼补《品赏录》之未足。  相似文献   

8.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复生故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许多复生故事,有纪昀身边发生的故事、婚恋故事、讽世故事、遇救复生的故事、宣佛故事和道教故事。纪昀以志异搜奇为体,凡不解之谜,一概录之,并进行了考证研究。《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复生故事表现出古代对生死的认识、鬼神观念、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念和道教观念,具有多重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渔洋以诗享盛名於当世,“主持风雅近五十年”。晚岁肆力于笔记之作。自康熙二十八年(己巳)五十六岁开始,至康熙四十八年(已丑)七十六岁,二十年间,成书五部,即《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公甘余话》。这些著作是他一生阅历、学问的结晶。 渔洋的这五种笔记,《四库全书》皆采入“子部·杂家类”中的“杂说” 一类。  相似文献   

10.
《文选》再选本说影响深远。但从《文选》所录作品之同篇异名的复杂现象来看,难以成为《文选》乃据前贤总集再选编而非作者别集选录的内证。《文选》所录诗文的部分作品存在着同篇异名、多名,甚至“因类改名”现象,亦有采自时文名篇、经史之文等的可能,由此可推断出《文选》再选本说并不坚确。较为妥当的说法当是初选与再选的合选本,其作品编录来源多样,既有总集、别集及单篇者,又含有史、经二部之作。  相似文献   

11.
《披沙录》是一部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工具书。此书为我校经济系赵迺抟教授经二十多年辛勤劳动编纂而成。全书共分五卷,计约三百五十万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在三年内陆续出齐。《披沙录》第一卷,分上下两集。上集为中国历代经世学者人名录;下集为中国经济思想文献要籍简介。共计四十余万字,年底出版发行。《披沙录》第二卷,主要摘录春秋战国至汉初诸子名著中有关经世思想的论述,对文字中  相似文献   

12.
《近思录》首标《异端之学》一目,主要摘录二程和张载对于佛、老之学的批判性文字论述。基于“异端之学”的极大危害性以及维护儒家道统的需要,宋儒尤其是程朱一派对于佛、老之学展开了多角度和多层面地批判。这为儒学新形态的形成与发展扫清了障碍,并对后世中国古代、近代社会三教关系格局产生了极其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1 《启颜录》一书,最早著录在后晋刘煦等《旧唐书·经籍志》丙部小说家类,后之著录如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艺文志》、宋末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元脱脱等撰修的《宋史·艺文志》亦都将其归入子部小说家类。古人所称“小说”者与今义不同,而是《汉书·艺文志》所谓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残丛小语”,内容包括甚广,诸如神异志怪、琐语轶闻、笑话谐隐,甚至笔记杂录、箴规诗评之类都属之。那么《启颜录》一书应归属哪一类呢?唐《启颜录》写本残卷有四篇,分别为《论难》、《辩捷》、《昏忘》、《嘲诮》,内皆为谐笑之作;宋初《太平广记》引录《启颜录》时,收入“诙谐”、“嘲诮”,“辩捷”等门;明万历陈禹谟辑引其文入《广滑稽》笑话集;明万历许自昌辑引其文入《捧腹编》笑话集;王利器先生辑引其文入《历代笑话集》中。无疑,历代都将其归入了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笔记自古有文而无史,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在此以前刘叶秋先生的《历代笔记概述》,已经为笔记史的写作奠定了研究框架,作了开拓性的工作,但那毕竟只是一个概述而已。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中国笔记历史悠久,典籍浩如烟海,概念难以厘定,类别难以辨清,是许多人不敢动的一块难啃的骨头。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郑宪春所著的《中国笔记文史》却横空出世,填补了中国笔记及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研究史上的这一空白。为中国笔记作史,远绍刘师培、鲁迅先生之经脉,近绍刘叶秋先生之遗业,正本清源,筚路蓝缕,实乃不易。《中国笔记文史》…  相似文献   

15.
《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阅微》)是清人纪昀在晚年写的一部以志怪为主的笔记小说集。它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以下分别简称为《滦》、《如》、《槐》、《姑》、《续》)等五种。  相似文献   

16.
如何确立科研方向,如何创新,是当前史学界,特别是青年史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探讨和学习、借鉴老一辈史学家的治史经验,意义不言而喻。《书路鸿踪录》[1]是西北大学中东所彭树智教授治史生涯的集大成之作,是继《文明交往论》[2]之后又一本论集。该著收录了作者半个世纪学术生涯中多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史学研究理念及其重大成果。全书近70万字,所收文章内容广泛。既有作者在中东史、南亚史、东方民族主义思潮、国际共运史等不同领域研究的代表作,也有作者在学科建设、教材编写及指导博士生方面的心得体…  相似文献   

17.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著述时间考孔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为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所著,完整地记述了南宋高宗一朝的历史,其网罗之丰富,考证之精审,为当时诸家所撰高宗史之冠,是研究宋史特别是高宗朝史所必备之书。《要录》成书后,据《永乐大典...  相似文献   

18.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小说丛林中,《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以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艺术追求分别代表了当时笔记体和传奇体文言小说的两座高峰,也成为清代文言小说创作继唐传奇之后再次涌现新高潮的重要标志。二书流传以来,历代均不乏学者对其进行校勘、笺注与评点。这些校、注、评之作不但体现了每位学者独具只眼的批评理念,而且还折射出他们所处时代的文献资料情况和学术观念所向。对它们进行全方位的汇辑整理,具有不同寻常的学术史、研究史意义。就《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三会本”(会校会注会评)的整理而言:早在20世纪60年代张友鹤先生已对《聊斋志异》“三会本”进行了相关辑校,并于196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研究《聊斋志异》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但对《阅微草堂笔记》“三会本”的汇辑整理,长期以来皆付之阙如。可喜的是,吴波等学者汇辑整理的《〈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于2012年11月由凤凰出版集团出版,弥补了《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史上的这一缺憾。该书综录历代以来对《阅微草堂笔记》的校本、注本和评本,体现出辑校者高远的学术目标、坚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邃的批评意识,成为《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史上搜罗宏富、点校精良的整理本。  相似文献   

19.
《文选》选录作品的范围和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萧统《文选》选录先秦至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作品,是《诗经》、《楚辞》以后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选本,后世流传广泛,成为人们学习汉魏六朝文学的主要读本。它的选录范围,是专选集部之文,不选经、史、子三部的篇章。它的选录标准,则主要注意作品是否富有或较有文采。这选录范围和选录标准二者,虽有一定的联系,但毕竟不能等同起来。本文试图就这二者分别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清华事典》词条选录吴宗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吴宗济清华自“学堂”而“学校”而“大学”,历时将近一个世纪,人杰物华,可记者何止百千,自己腹稿中之《事典》条目,亦仅限于1928—1935年。在校学习与工作的七年期间所亲历之一鳞片羽,兹掇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