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朝阳区人口计生委以"幸福家庭、和谐人口"为核心理念,构建以家庭人口文化为中心,以关注家庭成员和谐健康为基础,以关注民生为目的,以"六大工程"为平台的公共管理服务体系,推动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困难家庭在生产、生活、生育、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为实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朝阳区"新四区"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口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解除计生家庭养老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河北省元氏县积极推行政策扶助有保障、多元服务有保障、看病就医有保障和构建社会化关爱联动格局为特色的"三保障一关爱"计生家庭养老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破解计生家庭养老难题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沅江市在关爱计生特殊困难家庭上用真情,出实招,促进了计生工作转型发展,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点赞。 建立"爱心档案"。召开专题会议和统一组织培训,确保符合特困条件的对象"一个不少",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多"。逐村逐户进行摸底核查,全面了解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的经济状况,建立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管理服务档案,由从事利益导向工作的同志专门负责,做到底子清楚,情况明了,责任落实。同时,制定慰问帮扶计划,将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帮扶工作纳入常态化、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在全面落实上级对计划生育伤残死亡等特殊家庭各项帮扶政策的基础上,主动顺应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爱心套餐",着力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受到群众欢迎。建立四级联动信息管理服务机制。摸清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底数,依托区网格化社会管理网络,及时掌握计划生育伤残死亡家庭信息。社区网格协管员按照"早碰头、日双巡"工作要求,收集上报网格内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信息,并第一时间逐级上报给社区计生专干、街道和区人口计生部门。区、街道两级人口计生部门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分别建立档案,全面掌握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底数,方便跟踪做好帮扶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5.
推进计生家庭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增强计生家庭发展能力,提高计生家庭幸福指数,让幸福生活从计生家庭开始。近年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扎实开展以计生家庭为重点的家庭发展促进工作,在提高计生家庭发展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的实践。精心打造家庭发展服务载体品牌为更好地满足城乡群众在生产、生活、生育、养老、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按照"群众空间最大化、干部空间最小化、便民服务最优化、娱乐活动经常化"的要求,通过与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原有活动阵地、服务内容的整合与融合,在城市,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繁峙县围绕计生家庭和计生特殊家庭养老助老需求,积极探索农村计生家庭养老服务新机制,设立养老服务试点区,根据自身条件确定不同的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7.
提升计生家庭尤其是计生困难家庭的发展能力,是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这一形势,江苏省射阳县计生协积极探索采取计生协会与各类专业合作社联手的办法,大力实施"幸福2+1"工程,帮助计生困难家庭提升发展能力。两年多来,通过实施"幸福2+1"工程,共帮扶了4237户计生困难家庭,帮扶面占计生困难家庭的96.4%。通过扶帮带,共使计生困难家庭两年总收入提升到2.59亿元,人均年收入提升到8900元。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北京市人口计生系统充分结合工作实践,创新性地开展以"幸福家庭和谐人口"为主题的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并重点帮扶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致力于推动解决这些家庭在生产、  相似文献   

9.
2010年以来,山东省诸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诸城市计划生育协会积极探索完善困难计划生育家庭救助机制,在全市广泛实施了"计生助学结对帮扶"工程,即由各级党政机关干部、人口计生系统干部和社区、村居干部个人出资,结对帮扶困难计生家庭中小学、初中或者高中阶段的孩子完成学业,确保困难计生家庭中的学龄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能够顺利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是指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代人陆续进入老年期,由于因病或其他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或死亡,一些家庭在生活保障、养老照料、大病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遇到了多种困难。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合肥市地处江淮之间,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7万人,现辖4县1市、4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计生特殊困难家庭,以“生育关怀”、“怡养家园”两大项目为牵引,以完善制度、创新载体、加强队伍、落实责任为抓手,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协会运作”的关怀扶助模式,初步形成了“紧急慰藉、天伦再造、精神抚慰、应急救助、养老保障”的人文关怀体系,促进了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的和谐幸福,推动了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人口委把"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作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人口计生"陇家福"工程,通过完善家庭政策,向家庭提供标准化、个性化、多样化和系统化的综合服务,着力解决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生育、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计生家庭发展能力,促进了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成为了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一项惠民举措。着力健全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政策体系,为计划生育家庭幸福提供政策保障。通过实施人口计生"陇家福"工程,全省基本建立了以国家"三项制度"为龙头,以省政府"两个提高"为基础,以各级特殊奖励为补充,以部门协作联动为抓手的人口计生利  相似文献   

13.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形成的特殊群体,从2010年7月起,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临江街道启动"暖心工程",把解决计生特殊家庭的物质、精神、养老等问题作为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道民生新考题,列入街道每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除了鲤城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助关爱项目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安徽省深入推进计划生育民生工程,不断完善利益导向基本制度,积极推动法定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兼容,着力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倾心打造"民本、诚信、和谐"计生,有效促进了全省人口计生事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为安徽奋力崛起,实现"三个强省"宏伟目标,创造了更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桂东县人口计生委、计生协以"五个一"机制为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关爱帮扶服务。一是建立一套档案。以乡镇为单位,对全县27户特殊计生家庭实行按户建档、分类管理、动态更新。二是明确一项机制。建立特殊计生家庭骨干会员包干责任制,定期组织志愿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开展一个活动。针对特殊计生家庭开展"送孕送育"活动,对尚处于生育期且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为他们提供再生育所需的信息、技术和一定的资金支持,并在孕产期实施全程跟踪服务。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上蔡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立和完善计生家庭养老保障机制作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依托各级敬老院解决计生家庭养老问题。目前,全县符合入住敬老院条件的计生老人997人,已入住216人,并为未入住的781人增加了养老补助,初步建立起以“集中供养为龙头,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的计生家庭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河北省藁城市在全市人口计生系统组织开展了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孤助困、结对帮扶"活动,落实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政策奖扶、资金帮扶、精神慰藉和生活照顾,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南康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帮助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着力开展"绿色养老"工程(即:鼓励扶持计划生育家庭造林绿化、发展经济林、果业种植、生猪养殖等),打造"计生林",建立"绿色银行"。通过与计生户结对帮扶,为其解决发展资金、提供市场信息、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因地制宜,积极创新,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以"绿色养老"为切入点,把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民生工程",帮助农村计生家庭特别是二女户家庭增强养老保障能力,创新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全省人口计生工作的开展,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引领计生家庭追求幸福、创造幸福、感受幸福,福建省大田县做好"三道加法",不断提升计生家庭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一是幸福家庭+致富链。树立"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把幸福家庭创建落实到产业致富链上,实施创业帮扶行动,通过加强就业培训、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结对帮扶、亲情牵手、紧急救助,做强做大幸福工程,搭建更多的创业帮扶平台,指导计生家庭选准适合各自发展的短、平、快项目,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帮助计生家庭发家致富,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重点抓好"三个一批项目",即建立一批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创业园(示范基地、家庭农场),培育一批计划生育示范户、标兵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