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进与保守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被长期使用的一对分析范畴.20世纪90年代初余英时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一次讲座中,以"激进与保守"这对范畴来分析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
“保守与激进”之争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学术界的一个中心话题之一。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主潮是保守主义、激进主义还是自由主义?二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主潮引发的社会政治后果主要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主要成绩有二:一是认识到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呼吁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模式中走出来,使得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在现实语境中达到某种均衡性。二是在认同本国传统可以创造性转化的同时,也意识到: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或许更需要激进思想的激励,以唤起整个社会的开拓进取意识。从现代性的坐标来看,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处在保守主义的笼罩之下。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学热”是指以传统文化复兴为主体内容的文化现象.其兴起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论域的转变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渐崛起,近代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逐渐解除.在这种背景下,学术界引发了人文精神危机、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中西文明比较等话题的讨论.这些讨论为解构近代以来制约传统文化地位的传统/现代、保守/进步、中国/西方等二元对立概念范式,扫清制约传统文化复兴的思想障碍打下基础,并从不同层面导引传统文化地位的提升,为促成大众“国学热”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虽然是相对对立的思想态度,但不是绝对对立的两极,两者之间既有对垒也有对话,既有交锋也有交集,既有紧张也有舒缓,既有显性边界也有模糊地带:两者之间有"重叠共识",如均为变革思潮、现代性思潮,均有对国家前途的强烈关怀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归属,均主张融合新旧、贯通中西,均感觉激进与保守可以兼容;两者之间有宽阔的"中间地带",激进与保守之间有渐进论、调和论、折衷论,而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有自由主义;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集,且不断发生分合嬗变,不断进行调适转换;两者之间不全是掣肘、拆台,也有互相砥砺、互相启发、互为修正、互为支持、互相提供思想灵感的另一面.激进与保守是历史进化、社会发展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正是两者之间的不断调适使历史在曲折中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5.
自19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文学期刊作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大众化的参与力量、经典化的介入力量及学科化的主要力量,紧密地锲入了大陆对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想象与建构过程之中,成为研究"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媒介文本.  相似文献   

6.
当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面前解体之后,如何建设中国新文化就成为中国思想界所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五四时期文化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冲突和论争并未随着五四时代的终结而终结,一直到现在,我们依然能够不时听到关于"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的争论.在这种背景下,李茂民博士的这部著作<在激进与保守之间--梁启超五四时期的新文化思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4月版)的出版,自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回顾与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予以了高度关注,集中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涵义与特征、类型与机制、过程与规律、效果及其评价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给传统在现代化的大潮中指引出一条"顺其波而扬起流"的进化与更新之路,30年代的知识界人士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作用下,提出了以全盘西化观、充分世界化观、根上西化观为基本内容的西化方案.在此方案中,虽然对传统持激进立场是其最基本的特色,但是其目的绝不是为激进而激进,相反,而是为传统的西化而激进;尽管该方案在内容的设计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但相对于保守西化方案而言.无论是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还是防范传统的糟粕都具有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孙静 《学术论坛》2005,1(1):27-31
20世纪2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变革一次是罗斯福新政开启的进步自由主义传统,它因对自由主义的第一次变革而被称为新(的)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另一次是70年代开始影响至今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思潮,也即保守的自由主义.两次变革从左右两个方向对自由主义的新形式进行了探索.近一个世纪以来,自由主义的左右两翼在对抗中相互吸收、借鉴,在激进与保守之间摇摆,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内政外交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后"紧承"后文革时期"而来.由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当下中国进入了一个思想和文化选择的多元化时代.90年代后的中国文学批评正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与之密切相关的是文学批评尺度的相对性倾向.肯定90年代后的中国文学批评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思想与文化语境下的相对性特征,并不意味着认可建立在多元论哲学基础上的相对主义批评论者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11.
对保守与激进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要谈论或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首先必须对两种保守义义和两种激进主义进行区分,两种保守主义,即思想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两种激进主义,即思想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政治上的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12.
傅义强  郭力秋 《学术界》2005,(4):253-258
维新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的梁启超逐步摆脱了康有为的思想束缚,变得激进,倾向于革命.但是1903年赴美国考察回来,他却主张君主立宪,回归到改良阵营.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孕育者之一,然而1919年游历欧洲后,却逐渐拉开与"五四"人的距离,被认为是回归传统文化.考察梁启超由激进而趋于保守的思想演变轨迹,可以发现其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内涵.他的回归非但不是落后,反而是对中国未来的超前思考.  相似文献   

13.
当代家族小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走向思想的成熟与艺术的辉煌。世纪末的家族叙事既有现代家族小说的艺术范式,又融入讲述话语年代的形式革新。革命大家庭的叙事与家族颓败故事的讲述并行不悖,新生的革命家庭不乏家族主义的幽灵,而处于衰败过程中的旧家庭却充满着让叛逆者难以割舍的血缘亲情;现代与传统的汇流,眷恋与决绝的困惑,激进与保守的渗透如此矛盾地出现于世纪之交的家族小说中。  相似文献   

14.
巴赫金的"意义"理论初探──兼与伽达默尔等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意义问题,自古希腊时代起,就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腊化时代的斯多亚派,对词语的意义、涵义、真理等问题,都作了有益的探讨;文艺复兴时代的约翰·洛克等人对"指号"(sign)的本质等作了研究,指出"语言是组织社会的最大工具"①。然而,在笔者看来,真正地对意义与涵义的本质研究以及围绕这一问题所展示的热烈争论,还是近百年的事。上个世纪末的90年代,德国著名数理逻辑学家、哲学家弗雷格的《论涵义与意义》(UberSiunundBedeutung,1892)应被视为开创这一研究的发动之作。在弗雷…  相似文献   

15.
付兰梅的《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辜鸿铭与鲁迅比较研究》是一部具有创新意识的著作,作者从视觉文化凝视理论这一研究方法切入,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处在思想变局之中的两位最保守和最激进的两极知识分子——辜鸿铭和鲁迅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思想文化立场进行"凝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当前有研究者指责鲁迅"激进"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激进"究竟"进步"还是"不进步",要看它是否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根据,是否合乎历史前进的潮流.在中国现代的两个历史性时刻,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传统文化的时候,以及上一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种思潮中进行选择的时候,鲁迅的确都是"激进"的.但前一次适应了历史的要求;后一次左翼文艺运动路线有错误,鲁迅也有错误,然而他的一些重要思想,乃是当时革命文艺思潮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13~16日,由广东省中山市孙中山研究和资源利用领导小组、孙中山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孙中山思想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在风光绚丽的中山市长江水库景区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的60余名学者,提交论文51篇.  相似文献   

18.
激进与保守一向被视为研究近代思想史的一种范式,在此视角之下,纷繁复杂的思想往往被“一分为二”。全盘西化派与中国本位文化派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两种代表。但是,深入到二者论争发生的思想语境里,探究各自的言说本意及言外之意,则可发现本来认为对立的两派竟有难得的相“和”之境,趋“同”之实,并且彼此也认同各自的弦外之音。可以说,曾被过分渲染的所谓论争,只是发生在名词层面,实际上的思想则是难得的一致。个中意味更加凸显了近代思想演进的主流:只有“激进”,而没有“保守”。“保守”只是一种变相的“激进”。由此,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历史为何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巨变。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梁启超早期思想之激进与晚期思想之保守的矛盾,与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由带有文化和种族主义色彩的传统民族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在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日益成熟之时,他的思想在表面上却越来越保守起来,呈现出向传统的道德伦理价值回归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E.P.汤普森与佩里.安德森展开了长达20年时间中的学术争论。争论的第一阶段发生在6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发生在十多年后。新左派初期的分歧为争论埋下伏笔,历史思想的差异使得争论进一步升级。不同的个人经历、历史思想的差异、对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不同期待是导致他们分歧的主要原因。他们的思想都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情景的无奈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