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创意出版是出版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未来的出版业只有抓住机遇,按照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来发展,以创意出版为核心,才能促成出版业的转型与提升,实现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榕 《管理科学文摘》2011,(9):19-20,26
人力资源是支撑智力产业发展的大计。我国出版业开启国际市场的一把金钥匙,重视人才培养,实施战略性培养计划,不断为我国出版业吸纳新鲜血液才是建设出版强国的根本途径。本文在综合我国出版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办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必须支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版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版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全国出版领域呈现出健康、繁荣、发展的可喜局面。但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出版业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受到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出版业又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与其他产业相比,有其  相似文献   

4.
杨彦玲 《决策探索》2010,(12):74-75
在中国编辑学会成立15周年座谈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创意产业没有创意,文化产业没有文化,热热闹闹但没有东西,没有文化品位,这是一个大问题,这是我们编辑的责任。”讲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出版业中存在的问题。文化产业没有文化,这和编辑的文化素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传统图书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业发展的大潮中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地位。究其原因,既有出版业内部因素,也有来自产业环境的外部因素。尽管难题待解,但数字出版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只有持续创新、有效创新,才能使数字出版产业真正走出困局,迎来  相似文献   

6.
韩强 《经营管理者》2013,(23):268-268
品牌化的艺术创意产业是时代背景下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创意产业前进的动力。正确的艺术创意产业发展方向是与创意产业筑建品牌化密切相关的,创意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创意产业相互竞逐,才会形成广大的创意产业集群,而品牌化的创意产业就是在产业集群的背景下形成的,是对创意产业的文化定位和概念定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品牌化发展能够明确为受众最大限度的提供心理需求和定位感受,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创意产业指的是:通过创意与技术的充分开拓和利用,附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应用,分配具有社会、经济及文化意义的产品与服务,成就一个创造财富与就业的生产系统。通常我们把以创意为核心增长要素的产业或缺少创意就无法生存的相关产业称为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概念,1998年诞生于英国。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同,以及经济发展程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国家对创意产业的理解和界定是不一样的。如英国创意产业以文化传媒为主体,确立了包括广告、电影、音乐等13类的创意产业分类体系;美国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把创意产业称之为“版权产业”;新加坡突出设计业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设计创意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焦玉鹏 《决策与信息》2013,(11):134-135
在对1980年代文学期刊的考察中,我们发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通俗文学期刊热对出版业及文学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深刻改变了该时期出版业生态格局。本文立足于出版业历史变迁的研究视角,系统梳理1980年代通俗文学期刊热现象,试图澄清通俗文学期刊兴起、高潮及其发展动因,还原真实的文学期刊变迁历史。  相似文献   

9.
伴随全球创意经济的到来,创意产业是目前所有产业中增长较快的产业。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创意产业离不开创意,离不开设计。而艺术设计在作用于创意产业的同时创意产业也反作用于艺术设计。实现产品价值、提升大众审美意识、满足精神需求的同时创意产业者们也必须提高自我意识、自我修养从而引领新的潮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为本"是建设现代出版企业的核心指导思想,事关出版业转制的成败。然而由于我国出版企业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保护,导致新时期出版业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较科学有效的人才管理和培养机制以及企业文化建设落后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出版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新形势和体现出来的新特征,接着指出出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全球热门的产业,如何建构具有丰富文化和创意内涵的社会环境,并运用科技与创新研发、健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育,以及积极开发岛内外市场,是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宗旨。该研究围绕文化创意产业、数字科技应用、创新设计等话题,探析客家文创产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客家文化内涵,运用创意加值、技术加值及服务加值等方式,协助业者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通过客委会与新北市客家事务局的案例分析,了解数字科技与产品创新设计等如何应用在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2.
马达 《决策探索》2004,(10):46-46
一、中国出版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入WTO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促进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同时又带给我们许多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党和国家加快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提高了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2014年年初,国务院发布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创业的海归,应该尽快熟悉相关的扶持政策,顺势而为。跻身文化创意人才计划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核心、最稀缺的资源。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以创意和创新为驱动力,以人力资源创造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先进生产力的表征和产业发展的高端形态。  相似文献   

14.
知识共享,不仅是创意产业集群的一大核心驱动力,而且是创业产业集群提高知识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演化博弈理论为视角,在简要阐述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共享主体关系和共享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最后理论结合实践,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创新策略,以期为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人力资源对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意是其核心,创意是建立在坚实的艺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之上的,这就对文化创意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高素质、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分析了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两者之间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北京下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从2006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包括北京798艺术区在内的首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后,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最具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朝阳产业。但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很多旧厂房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运作和发展问题,却未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进行相应的研究。"旧厂房"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形象建设的意义在一个个以"旧厂房"改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维度下,经济日趋一体化,各产业也不断趋同,除了文化。在经济结构的转变与文化建设的国家政策下,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成都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立了天府创意产业园和红星路35号广告创意产业园,并立足传统文化,引进人才和资金,打造创意产业,力求把成都打造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力之城。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创意产业近年迅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意城市”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路径。本文通过总结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品牌构筑影响的现状,提出如何利用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城市品牌营销的对策,为我国城市以文化创意产业塑造城市品牌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提供参考范式。  相似文献   

19.
伦敦创意产业在英国占有明显的领先优势,被誉为世界创意之都。创意产业是伦敦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产出和就业量仅次于金融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产业,已初具规模。这和政府的重视及正确的产业政策等密切相关。通过对后工业化时期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分析,得出一些对我国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成为核心产业部门和经济发展的引擎。探究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指导,传统产业链整合理论有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而在新经济条件下基于演化视角的动态能力观、知识基础观和顾客价值导向的新产业链整合理论带来新的视角。就文化创意产业链内容而言,主流划分有产品链、价值链和知识链。文化创意产业链理论研究及路径探讨散见于日本动漫产业的产业外包,匈牙利的交叉合作,韩国的全球在线合作已经大学内部的创意实践导向。以生产型产业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为背景的研究无法完全适用于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阶段和国情,且实证研究尚存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