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安年 《学术界》2001,(6):118-130
三十年前的 1 972年 2月底 ,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了上海公报 ,美国在公报中声明“认识到”“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1 978年 1 2月 ,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国的立场 ,即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显而易见 ,上海公报中美国的“认识到”和建交公报中美国的“承认” ,是有区别的。然而我国独家垄断的人教社历史教材自 1 992年增加二战后世界史以来 ,一连三版 ,都把上海公报中“认识到”错写成“承认”。〔3〕这个表述外交文件中的政治性“硬伤” ,竟然连错十年。更加令人遗憾的是 ,人教…  相似文献   

2.
中美建交以来 ,美台间的《与台湾关系法》一直严重影响着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做出分析 :(一 )《与台湾关系法》在哪些方面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精神 ;(二 )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三 )《与台湾关系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一般地 ,“吾丧我”被理解为《齐物论》的主旨 ,“吾”之境或与之相关的“物我”问题是文本中的最高问题。对“吾” ,《齐》文并没有任何直接的说明 ,只表明了“吾”的外在样态———“为是不用而寓诸庸”、“两行” ,此时这种外在样态的发出者“吾”显得很神秘。《齐》文存在“吾”和“我”两个空间 ,而以生存论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同样存在着两重境域 ,一是如上所说“我”的 ,一是在“我”之先的 ,而后者 ,是否就是“吾”呢 ?本文在回顾《齐物论》的主旨之后 ,给出了一种解读“吾”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是一部从文本解释学视角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力作。首先,作者溯源求本:十分认真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精心解读过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同时在对文本进行精耕细作中,洞观底蕴———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思想与方法论上的异质性和一些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和理论构架;其次,甄别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思想理路与文本“症候”,建构全新深度解读研究范式,把握他们思想的理论逻辑、言说者的语境、理论旨趣和面对的“问题式”;再者,超越了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典文本具有“在手状态”的现成性,进而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蕴涵的多重思维向度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5.
“古史辨”在从事《诗经》研究时 ,首先预设了《诗经》是文学的观念 ,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汉代《诗经》学的批判。在反驳汉代《诗经》学时 ,“古史辨”提出了历史与伦理的分野。他们认为 ,汉代《诗经》学把《诗经》当“经”而不是诗 ,乃因于汉儒的伦理观念所致 ,而“古史辨”恢复《诗经》的文学面目正是尊重历史的表现。因此伦理观念可以被排除在历史研究之外。这一看法与“古史辨”的历史观———“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密切相联 ,并为反思“古史辨”《诗经》学的理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文选》是最深刻最全面最生动地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江泽民文选》一至三卷清晰地记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过程。从1989年6月———2000年2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孕育时期;从2000年2月———2001年6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提出的阶段;从2001年7月———2002年11月,是江泽民同志全面、系统地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阶段。“三个代表”开始由一个重要论断发展成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顾逸  王勇 《学术探索》2013,(4):40-44
中美正式建交33年来,美国政府严重违背了其在“八·一七公报”中对中国的承诺,不断地对台湾出售武器,并且出售武器的性能和数量不断增加。从国际法角度分析美国对台军售:第一,美国对台军售严重违反了国际条约法的基本原则;第二,美国对台军售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第三,美国对台军售严重违反了不干涉内政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中国应该积极从国内层面和国际层面寻求国际法对策,从而敦促美国停止对台军售,促使中美关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篇有针砭当时文坛时弊之义.《章句》篇提出了“章明句局”说,对于其重要意义,黄侃认为“句必比叙,义必关联”;刘永济则有“自然之次序”的解释.安章宅句有五大原则,即:“振本末从”的整体有机原则;“舞容回环”的艺术性原则;“随时代变”的句中用字变化原则;“折之中和”转韵原则;“闲而有用”虚字运用原则.《章句》篇的核心是营造语境问题,其中所透露出来的意识,几乎包含了文本语境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9.
"义"、"事"之别与"今"、"古"之争及其现代学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学史上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对于孔子和《春秋》的看法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今文家视孔子为一政治家 ,因此 ,今文家以“春秋重义不重事”为方法论而重“义”轻“事”即重论轻史 ;古文家认为孔子是一位史学家 ,他们强调《春秋》的“史”的意义 ,故古文家重视对于六经中的音韵训诂、典章制度的考据。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学风 ,对于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水扁上台以来,台湾“外交”呈现出新的活跃态势。台当局一改往日“柔性外交”的策略,转而推行更加积极主动的“攻势外交”,旨在努力走出其“外交困境”,掌握“外交”主动权,最终为台独奠定基础。本文着重介绍了近两年来,台湾“外交政策”调整变化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林荣 《东岳论丛》2022,(10):49-57
问世至今已逾百年的鲁迅成名作《狂人日记》,历经几代人的反复阐释与持续评说,已成为一个文本信息与其衍生的理论话语交互纠缠的融合体。这一融合体在支持和引导后起的读者感受《狂人日记》的形式和意义特质的同时,变得日趋庞大也日趋固化,以至对文本造成关键部位的遮蔽和整体脉络的堵塞。这使得全面清理并重新激活《狂人日记》文本成为必要。本文通过从考察叙事肌理成因的角度,对《狂人日记》文本层面和评论场域中最醒目的“迫害狂”从发作到病状、再到痊愈这一过程的情节设置,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基于写作当时社会现实的“候补”和源于改造尼采作品的“真的人”等细节描写,进行复盘分析,就此试做祛蔽散瘀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晨报》附刊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考察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与《晨报》附刊———五四时期著名的一份报纸副刊———之间的互动关系,借此阐明20世纪20年代特殊的文学生存空间,那就是:日常的文学生活是以期刊为中心开展的。  相似文献   

13.
黄静 《学术界》2005,12(4):295-300
沈从文40年代创作的小说《看虹录》与《新摘星录》具有浓厚的哲理色彩和象征意味,作品中有两对主要意象,即“虹与星”和“诗与火”。“虹与星”不仅是关于美好女性的象征,更反映了沈从文对于“抽象”的思索———“向虚空凝眸”;“诗与火”则象征一种充满爱与美的理想生命形式———“神在我们生命里”。这两篇小说是沈从文为复活与重造爱与美的神性进行孤独求索的一份精神备忘录。  相似文献   

14.
论"《读者》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现象”值得深思。它之所以出现 :一、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 ;二、甘肃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三、自新时期以来 ,甘肃形成了思想解放而又实事求是的思想群落 ;四、编辑部同仁在办刊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由是造成了“《读者》现象”。  相似文献   

15.
罗剑波 《云梦学刊》2007,28(5):49-53
“折衷”作为《文心雕龙》的主要论文方法,其运用模式较典型地体现于《辨骚》篇。就“辨《骚》”而言,刘勰在对汉代诸家关于经、《骚》关系所持论点进行梳理,以及对于“骚经”(概指《楚辞》)本身进行“擘肌分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势”和“理”,即《辨骚》中《楚辞》“四同”、“四异”于经书的结论。关于这一点,在《楚辞》文本中是有迹可寻的。  相似文献   

16.
许慎《说文解字·叙》云 :“其于所不知 ,盖阙如也。”对于“盖阙如”有两种理解 :( 1)“盖”是表推测的情态副词 ,“阙”和词尾“如”组成附加式合成词“阙如”。 ( 2 )“盖阙”是联绵词 ,与“如”组成“盖阙如”。段玉裁持后一种观点 ,他作注说 :此用《论语·子路篇》语。“盖”“阙”叠韵字。……“盖”旧音如“割” ,《汉书·儒林传》曰 :“疑者丘盖不言。”……“丘盖”荀卿书作“区盖”。“丘”“区”“阙”三字双声。段氏指出《说文》是用《论语·子路》的典故 ,并提示我们“(盖 )阙如”这个词还牵涉到《荀子》和《汉书》用例。我们…  相似文献   

17.
“国民外交”是近代中国人民对外交民主化要求的体现 ,它的产生是西方民权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结果。在近代中国 ,广大国民先后以非对抗性的外交运动、对抗性的外交运动及合作性的个人(或团体 )外交活动等形式对外交进行了参与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 ,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外交”。  相似文献   

18.
邓新跃 《船山学刊》2006,(3):118-120
王世贞对前七子诗学辨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意至而法偕,反对拘泥成法,主张由“法”而“悟”,谋求“法”与“意”的和谐;二,格调根于情实,承认“情”是“格调”的基础;三,拟议以成变化,对前七子摹仿因袭的批判;四,师匠宜高,捃拾宜博,扩大了诗学审美取向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30年代以戴望舒为代表 ,因《现代》杂志而得名的“现代派”诗人群体 ,在当时社会矛盾激化 ,知识分子群体分化的环境中 ,形成了自由主义的立场和“中间人”的心态。这种心态与他们从“新月派”继承下来的“为诗而诗”的“纯诗”立场和艺术态度 ,与重视自我、强调艺术自律性和纯粹性的象征主义诗潮取得了契合。同时 ,他们还具有鲜明的“现代”时间观念和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20.
等次排序是《诗辨》文本中存在的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现象,对它进行深入和详细的分析,并顺着以“识”为主、“识”的内容、“识”的途径、“识”的境界这样一条线索,可以看出严羽充满意识形态倾向的“诗性”自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