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严格地讲始于孙中山先生,他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于一体,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现代化方案。为了谋求民族独立与解放、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与平等以及人民生活的真正幸福,他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不但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爱国主义的思想体系,它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对于辛亥革命时期的袁世凯及南北议和,过去学术界多持否定意见。本文通过重新考察袁世凯自武昌首义后“奉旨出山”,主倡南北议和,逼迫清帝退位,最后当选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时期的主要史料,对袁世凯在中国历史这一关键时刻所扮演的角色及南北议和的意义作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为了拯救祖国,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他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展开了不调和的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说:“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孙中山先生生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就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7.
略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工业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借鉴西方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吸收古今中外经济发展思想精华 ,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民生主义工业化目标。这一目标既注重实现工业化 ,又注重实现经济平等 ,符合现代经济学的原理 ,也与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建设主张基本一致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纪念活动是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的一种仪式。抗战时期的孙中山纪念活动,不仅是人们回顾、缅怀、研究和学习教育的一次重要契机,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亦有助于赢得国际支持,营造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从十九世紀九十年代起,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資产阶級革命民主派开始踏上历史舞台。孙中山所領导和进行的資产阶級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具有比較完全意义的新阶段。1911年,資产阶級革命民主派領导了推翻清朝政府的辛亥革命运动。然而,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未取得真正的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沒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是,历史进程并未停滞,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引起了国际形势和国內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得中国革命經过“五四运动”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这种急剧轉变的现实生活要求資产阶級革命民主派重新检驗自己的道路和活动,以便使之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孙中山和他的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之初,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第一件大事是辛亥革命,产生的第一个伟人是孙中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第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从而结束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列宁曾说,这是一次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它使 相似文献
11.
12.
略论孙中山关于国家统一的主张徐友仁编者按:今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研究中山先生的革命经历,弘扬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实现中山先生关于祖国统一、民族富强的遗愿,本刊将开辟专栏,发表有...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以南北议和取得成功而和平地步入共和之路.毫无疑问,袁世凯的妥协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而缺乏以袁世凯为主角的研究现状是难以全面深入地把握这一课题的.因此,对袁世凯在南北议和中妥协内容及其生成历史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什么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有一种传统的观点,认为完全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把他去印尼的经验运用到中国的结果。这是不全面的。实际上,孙中山之所以能接受马林的意见,是有他的思想基础的,这除了孙中山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从他和美州洪门致公堂的合作与对其改造的自身经验中所得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在中国倡导共和,1894年他拟定兴中会章程时就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宗旨.1905年,同盟会政纲上正式写上“建立民国”的文字,明确了国民革命的政治目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次年,在《军政府宣言》中,孙中山对这个共和国作了具体说明:‘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立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选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意即以革命方式摧毁现政权,革除帝制,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国理想,在辛亥革命时期曾得到短暂的初步实现,那就是如昙花一现的南京临时政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宣告,政府的任务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并重申:“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是一位真诚的民主共和主义者,他主张新国家要把政权完全交到人民手中,真正做到民有民治民享,认为西方的民权政治不完备,三权分立有流弊.西方的议会兼有弹劾权,牵制政府使政府无能,缺乏效率.鉴于西方民主政治的流弊,孙中山在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已创新的行政、立法、司法、考试与监察“五权分立”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的发展,敌我斗争出现了新的格局,为此孙中山在不放弃武装斗争的同时并以其为基础进行了"以和平收革命之功"的种种努力,但因不合中国革命实际而终成泡影.历史实践证明,武装革命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同时也说明历史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向前发展,有时会向后作巨大的跳跃. 相似文献
17.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黎元洪一直是以复辟势力的代表载入史籍。因为此,黎元洪在首义之初投入革命营垒,与革命党人并肩反清的历史常为研究者们忽略不提。其实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袁世凯诱和至清帝退位,即南北议和时期黎元洪的历史很有考察的必要,看看这一时期黎元洪在袁世凯与革命派之间的态度,对考察其一生的历史,特别是从主观上考察其对反清革命所持的态度很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的先驱 ,他以毕生的精力寻求救国富民的道路。孙中山先生一贯重视报刊宣传工作 ,并将报刊宣传与资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密切结合起来 ,身体力行、努力实践 ,不仅使报刊宣传有益于革命和建设的成功 ,而且也在实践中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新闻思想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孙中山的报刊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94年前是他从事报刊工作的早期 ,这一时期的报刊活动以在各报刊上撰发论文宣传改良思想为主。1894年到 1911年是孙中山报刊活动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是先生… 相似文献
19.
利用军阀以反对军阀,这是孙中山在护法运动中形成的主要斗争策略。探讨这一策略的成因、特点、得失和消长,无疑很有意义。一、斗争觉悟的提高和策略思想的运用辛亥革命以后,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反对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对军阀本质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的深刻程度,指导和制约着孙中山等资产阶级民主派在这场斗争中的方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四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代。这一年的开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广州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国民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正式建成。接着,工农运动逐渐高涨,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