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幽熏草"现代儿童房设计是设计作品名称,主要讲述了现代儿童房中女孩房的装修、布置等要点。整个女孩房划分为四大空间,睡眠空间是儿童的休息场所,学习空间和活动空间是儿童的生活娱乐场所,收纳空间是用来整理和放置儿童的衣物、玩具等,但是又不失装饰元素。"幽幽熏草"现代儿童房设计的四大空间中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无论是地面的地板、地毯还是墙面的涂料,都是为儿童定制的,符合绿色环保的特点,能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幽幽熏草"现代儿童房设计是针对当今社会家长们普遍重视孩子的成长,但又不知环境对儿童怎样影响的特点而提出的,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其中,人口流动中举家迁移规模不断增长,同时,流动儿童的数量也持续增长.与之相应带来的问题是流入城市公办学校“流动的贫困儿童”数量的上升.由于户籍制度和政策的限制,这些流动的贫困儿童的父母流入城市后享受不到流入地的公共服务.他们的父母学历整体低下,没有安定的职业,不具备优越的经济实力,只能保证当下的生存需求,没有能力满足儿童教育和文化上的一些消费.面对生活在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匮乏环境中的流动的贫困儿童,学校为其搭建了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弥补了其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儿童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大众传播、交往、新的学校布局以及教师构成等因素改变了儿童母语的习得以及认知发展环境;传统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儿童的核心认知能力发展,精确辨析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时经验、认知结构以及自然习得多样态的"母语",关照儿童的语言和文化经验,发展教师普遍能掌握的,切实针对少数民族认知和语言特点教育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审美再现是指用目的语的表达手段把源语言作品中的审美信息、审美价值传达给目的语读者,让其获得同样的审美体验。儿童文学作品的目标读者是儿童,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译者要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特殊审美需求和接受能力,译作才能被儿童接受和理解。本文以Through the Looking-Glass的汉译为例,从语音、词汇、句法和修辞四方面探讨了儿童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5.
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学前儿童健全人格塑造和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幼儿教师必需具备相应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教育技能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方式方法等尚需调整,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亟需改革。本文以川南幼专为例,通过对幼专音乐教学资源整合和音乐课堂的改革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问题成因,提出优化幼专音乐教学资源整合与音乐课堂改革、提升幼专生音乐素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学前儿童健全人格塑造和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幼儿教师必需具备相应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教育技能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方式方法等尚需调整,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亟需改革.本文以川南幼专为例,通过对幼专音乐教学资源整合和音乐课堂的改革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问题成因,提出优化幼专音乐教学资源整合与音乐课堂改革、提升幼专生音乐素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瑾 《中国民族博览》2023,(17):223-225
儿童是家庭、社会、国家的希望,优秀的儿童图画书既可以将儿童带入故事世界,还能使其从中体验到情感的快乐,建立良好的情感素质。新时期正处于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有必要增强儿童图画书中的情感要素配置比例。本次研究概述了情感导向的儿童图画书创作必要性,并在分析其创作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有利于促进其创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户外活动空间是儿童成长中与自然接触的重要场地,在"健身器材式"与"大型主题乐园式"空间流行的当前,缺少一种从儿童视角出发不受时间经济限制的活动空间。文章分析了微地形对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作用和对儿童成长的意义,考虑儿童活动需求,进而提出具体的应用方法。将儿童景观与微地形相结合,模拟自然景观,既丰富了空间层次,又通过游乐方式多样化引导儿童亲近自然,激发儿童的探索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9.
西绕甲措  杨洋  曹大命 《民族学刊》2023,14(2):56-64, 156
民营企业为西藏自治区贡献了4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税收,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西藏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融资难、融资少、融资慢等突出问题。本文对西藏3万户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经研究发现,西藏民营企业整体信贷需求率偏低,其中有效信贷需求的满足率较高,潜在信贷需求的满足率较低。笔者认为,下一步要通过提高金融机构融资供给水平,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培育等一系列举措,充分挖掘西藏民营企业的潜在信贷需求,使其转化为有效信贷需求,进而提高民营企业整体信贷满足率,促进西藏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作为实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一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载体,营造良好的展览陈列空间是提高博物馆展览影响力、促进观众理解展览内容、提升博物馆形象的重要一环.展陈空间不同于其他功能性空间,它在满足人体工程学中合适的尺度与比例和舒适的基本流线及的同时,将通过文物展品向观众表达展览内容,是充分满足观众精神需求的途...  相似文献   

11.
只有紧扣地域文化,联系本地区实际,做到人有我新,人新我特,扬独家之优势,制作出听众喜闻乐听、倍感亲切的节目,才能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时精神文化的需求,特别是满足基层的、偏远地区农牧民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从1989年少数民族儿童发展研讨会上得知,1987年,我国共有少数民族儿童1636.2万人.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儿童工作刚刚开始做,加上广大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条件所限,许多儿童还生活在贫困状况中.他们最需要帮助、最需要关心.从这个角度出发,今后5年,中国儿童发展中心的工作重点是研究和帮助少数民族儿童的生存和发展. 当前,少数民族儿童最突出的问题是死亡率高,素质差. 据云南的材料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档案用户需求的分析与研究,更深入了解档案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和规律,以便更好地促进档案工作者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高校档案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人民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提出了高要求.新时代新形势新思想,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精神面貌的充分体现,为了能够满足人民这一需求,就要将群众文化活动办好,利用不同的渠道、方法、手段调动人民...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20世纪最后25年多学科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当今世界,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从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和长远利益出发,从促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一根本目标出发,重新审视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确立了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即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现。这是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也是人类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关系的重大举措,是精神文明进步的一个突出表现。西藏高原特殊的地理地位和环境价值决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进步,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也愈加重视精神上需求的满足,文化对于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而想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上的需求,必须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当前,我国基层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还有些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必须找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到解决策略,才能推动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拉面是回族的特色饮食,它除了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外,作为一种饮食象征符号,还具有体现回族认同和满足回族群众心理需求的作用。这种特定文化环境中的饮食,蕴含了一定的象征意义。本文尝试用人类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这一饮食符号的文化含义,从而增强人们对回族饮食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了当地政府对居住习俗等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同时也面临着满足居民改造民居的需求和保护旅游社区原始风貌二者之间的矛盾;为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在政策上应促进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旅游规划和管理,同时培养地方传统工匠进行景区内民居等建筑景观的设计和施工,以保持社区人文景观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改变,电视栏目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文章主要围绕编导应具有怎样的责任、新闻和策划等意识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电视栏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只有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所谓饮食习俗是指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与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食物属性、食物的种类、制作过程、餐桌上的礼仪,包括节日食品和各种日常食品以及食物的名称、储存、禁忌等内容。饮食习俗是人类民俗事象中最贴近生活的习俗。饮食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同时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这种最贴近人类生活的民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