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害更大的“白眼病”张耘天“红眼病”的危害已为人悉知,然而对“白眼病”知道的却不多。“白眼病”,就是医学上称的眼底病。近几年来,由于糖尿病、心血管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外表看似无病而实际上视网膜受损的眼底病亦呈逐年增多之势。专家们指出,眼球外表看似正常的...  相似文献   

2.
陶海 《老年人》2008,(9):54-55
影响老年人视力的常见眼病主要有:白内障、青光眼、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眼底病变和高血压眼底病变等。这些疾病,轻者使视力下降,重者可导致失明。老年人如果能对这些疾病的防治知识有所了解,将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保健,并协助医生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洪军 《老年世界》2014,(13):38-39
人上了年纪,就会看东西模糊,这个问题往往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事实上,这有可能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眼底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早期症状与白内障相似,但视力的丧失无法逆转。出现视力模糊的时候。可以用手遮住一只眼睛,检查一下自己看东西有没有变形,例如直线看起来会不会是歪的,正方形会不会变成了菱形,圆形有没有看成椭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早期的黄斑变性。  相似文献   

4.
《独生子女健康》2010,(3):61-61
23G玻切术,治疗眼底病的至佳“利器” 糖尿病眼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引起的双目失明比非糖尿病人高出25倍。一般而言,2型糖尿病刚发现时20%存在糖尿病眼病,8年后50%出现糖尿病眼病,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20年后有90%以上出现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眼病早期无自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引发闪光感、视力下降、视觉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及部分视野缺损,最终可导致失明。  相似文献   

5.
从A到Z     
《现代交际》2008,(8):46-46
避开不善之人,远离是非之地,不招惹麻烦,不要养成坏习惯。相信自己。全面周到地考虑问题。不要放弃,不要屈服。充实生命中的今天,昨日已成历史,明天无法预知。家庭和朋友是无形的宝藏,全力发掘,并共享幸福。付出更多,不求回报。紧紧抓住梦想。漠视一切阻障,放手搏一搏。  相似文献   

6.
男人醒来的时候,感觉不大对劲。他的头很疼,很沉,迷迷瞪瞪。厨房里传来嘶嘶的声音,轻微,却连成一线,不断钻凿他的脑子。男人想去看,站起来,又一头栽倒。仿佛那是别人的躯体,他的神经,已经不能控制。  相似文献   

7.
诗词书画     
《老年人》2014,(9):46-47
正入厨张耀本别了官场照样忙,欣然蹲点到厨房。厉兵日擂三通鼓,收获荆妻几表扬。国画喻尧臣水调歌头·游英国温莎堡杨承大霞灿晚天外,风冷送秋烟。巍巍中古城堡,城堞日边悬。靓丽温莎桥影,倩影随波摇曳,夕照荻花边。对景一声叹,思绪久缠绵。踏金阶,游玉殿,尽流连。旧时公爵情事,一曲感人篇。不爱江山王位,只顾佳人情感,此事实难全。落日黯今古,绝唱碧云天。  相似文献   

8.
正阴雨天,顾客稀少,无所事事。有人掀了珠帘进来,伞礼貌地收在门外。很好看的女孩子,干净的面容,干净的眼神,干净的打扮。说了声你好,便不再打搅她,让她自由地在店里挑选。她仔细地将中意的小物品一一拿起,看片刻,小心地抚摩,又放下。我留意到,她总是先看价钱。  相似文献   

9.
一开始的时候.我是不喜欢莫莲的。她是我们男生宿舍冯冯的女友,据说美得邪恶。我想我是讨厌她的。因为。我讨厌冯冯。冯冯是我的下铺,他是有钱男子,刚进大学,就开红色跑车来报到,他老爸开一个古董公司,钱多得不得了。于是总有美女围绕在他身边,这很正常。但是,那天,她突然出现。  相似文献   

10.
最近,舅妈去世,两个表姐哭得像泪人一样。她们一再地说,如果她们留在家里,妈妈就不会死得这么早。她们后悔、愧疚,觉得对不起妈妈。当年,两个表姐为了更好的发展去了上海,家里只留下了父母二人,她们每年回家与父母相聚的时光很少。后来母亲瘫痪在床,全靠年迈的父亲照顾。母亲每天只能对着天花板,极其孤寂无聊,只要有人来看她,她就拉着人家聊得无休无止。就这样,一天一天,十几年过去了,这样的日子好像永无尽头。可是这次,母亲因呕吐住进医院,没过一个月就撒手人寰。女儿们再深的懊悔也于事无补了。  相似文献   

11.
正天地轮回甲午年①。不堪首②,百年前。黄海硝烟,壮士舍身战。经远③怒目闯敌舰。惊天地,义肝胆!伤痛耻辱后事鉴。睡狮醒,立誓言。振兴中华,华夏齐呐喊。海纳百川向前看。中国梦④,定实现!注释:①岁月沧桑,甲子轮回。2014年,距离1894年农历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时间过去恰好两个  相似文献   

12.
二十四岁那年,她和他走进婚姻里。小城,小家,过凡俗小日子。小城的景也单调,连座像样的公园也没有。小家的日子也平淡,无非是三顿饭菜,外加洗衣拖地板。她的心,慢慢生出惆怅来,想多少青春好梦都未曾来得及做,就如此匆匆,把自己给嫁了。  相似文献   

13.
曾经问过她的名字,她说,她没有名字。姓袁,排行第十,别人叫她:老十。她长得不好看,眼小嘴大黑皮肤,身高只有一百三十九公分,一直到四十五岁才结了婚。跟她结婚的陈伯已经五十五岁了。从做新娘那天开始,她便被人叫做陈嫂。别人这样叫她的时候,她哈哈一笑,应得挺脆的。她觉得自己还算幸运,总算也是嫁人了。她要好好地把日子过下去。所以,她比别人都勤劳。陈伯的日子很快被这个矮小瘦弱的女人过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4.
焦晓辉 《老年人》2013,(10):36-36
父亲家和母亲娘家相隔50里,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人多家底薄,困窘无须赘言。而母亲是独生女,独女一枝花,日子自然比我父亲过得好。父亲和母亲从小就认识,且从初小到初中都是同学。父亲读书成绩好,人又老实本分,这让我的母亲对他心生好感。父亲初中毕业那年,爷爷生了重病,父亲只得辍学回家照顾家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为了家人的生计,经常饿着肚子外出卖苦力。母亲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父亲,经常独自叹息,恨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心上人。相反,父亲出身寒微,虽说也喜欢我母亲,但他从不开口提及。母亲看透了父亲的心思,知道自己如果不主动,父亲是永远也不会捅破那层"窗户纸"的。于是,等父亲一有空,母亲就约她去河边丢石子,或者说着话儿沿铁路走一阵。  相似文献   

15.
一把木梳     
一把木梳,原也承载不了岁月的流逝的。她总是随身带着一把梳子,仿檀木的,月牙型。横着放时,像一叶扁舟。六七年了罢?他给她买梳子时的情景,在她的记忆里,还像一幅新油印出来的画。那时,正是春天好时光,花红柳绿,阳光飞泻。他们就快大学毕业了,一帮人,相约着去公园玩。公园门口,长一排柳树,柳树下,  相似文献   

16.
我出生在香港,有一个姐姐。我上小学不久,父母就离婚了。妈妈带着9岁的我离开了香港这个伤心地,远走英国。从此,我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是很有见地的女人,对我的一生影响非常大。小时候,我对自己的相貌很不自信。17岁时,我的身高已经1.68米,身材也不错,但我还是觉  相似文献   

17.
原来,婆婆的轻视是那么根深蒂固。她不仅轻视母素的贫贱,还包括母亲的富有。一天,见我把玩手机,婆婆的眉毛拧成了疙瘩:"新生儿娇气,有辐射的手机要离孩子远些。还有你刚生产完,身体虚,当心屏幕刺激眼睛。"其实,我只是想给母亲报个喜。孩子落地3天了,我还没给母亲打电话。我每每碰到手机,便会被婆婆阻止。我对婆婆的霸道感到不满,但又不敢拂逆她。刚好手机铃声响起,  相似文献   

18.
她是谜一样的女子,和一只猫形影不离。我爱她,却与她隔着一堵墙。1漂亮女人秋末,我所住的这一层楼,搬进来一个漂亮女人。我住7楼B。她住A。这个小区的每一层楼都只有A和B两间房。我像每个买房人一样,是先装修才住进去的。可我隔壁,好像随便找个工人,三拳两脚把墙壁抹抹,地面扫扫,水龙头装好,一周后那个女人就搬进来了。  相似文献   

19.
爱情没有"齐人之福",同时拥有两个女人的爱情,其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1郑建民有个外号。二先生。开始他很得意,二先生,不知道的以为他这人有多二。其实不是他多二,他长相英俊,像八十年代的三浦友和,他有钱多金,还有自己的建筑公司,而且会三国外语。他早年留学德国,回国后自己开了建筑公司,成为最早的那批有钱人,所以,他不二。  相似文献   

20.
小城故事     
倏然,这扇被情感尘封几何的智慧之门终于打开。他明白了,所有的季节都将飘零,人又何必愁肠百结呢?让过去的全部过去,从此不再提起。春别一九七七年三月,草长莺飞,乍暖还寒。花儿含苞欲放,柳丝迎风摇曳,梢尖轻点水面,漾起泛泛涟漪。这撩人的春色,注定是个孕育的季节,一切都在萌芽阶段。她,一个12岁的小姑娘,一张白白净净的瓜子脸,挂着一对微笑时才浅出的梨窝。一双大眼睛,闪烁着淡定的眼神,不温不火。今天,她背着用红线锈着"为人民服务"的军书包,牵着弟弟的小手,跟在漂亮的妈妈身后,搭载汽车,又换乘火车,直到消失在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的茫茫北国,与在军旅中的爸爸团聚(随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