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最近,广东省东莞市卫生局首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中增加媒体沟通环节,即模拟新闻发布会现场,让参赛人员就“疫情”情况回答记者提问。东莞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都习惯说‘媒体应对’,现在我们会说‘媒体沟通’,因为媒体不应被视为敌对对象,而应是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2.
意子 《女性大世界》2005,(12):26-26
“劈腿”也好,“潜规则”也罢,这些所谓的“敏感词”,对普通人而言,只不过一己私事,而艺人是何等的星光灿烂,万人观瞻,他们生来就该拥有透明度,以及超常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的生活步步都是雷区,处处都是敏感地带。而在艺人的身上,一个词语,既能讲述N个事件,又能呈现各种复杂心理。——这就是娱乐圈的“敏感词”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画说世     
《中国社会导刊》2010,(28):11-11
海面吹来凉×的风 不久前,日本非法扣押我国渔民的“钓鱼岛事件”使中日关系再度变冷,在国人为我政府“政治的、经济的”严肃反应而喝彩的同时,日本企业界(尤其涉及在华投资企业)难免心生忧虑——在商人脑袋里利润是首要的,他们抱怨“钓鱼岛事件”会搅了他们的生意:敢对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动粗,岂不是在玩火?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明星代言品牌而突发的一些危机事件越来越多,不是因为明星的个人行为影响品牌(如:“艳照门”事件明星代言的产品或品牌都将受她们个人形象的影响而损害产品和品牌);就是因产品夸大宣传等而影响名人事件(如:郭德纲代言藏秘排油事件、央视著名主持人文清代言眼保姆事件等)。  相似文献   

5.
在广东“两大事件”中,媒体截然不同的做法令人记忆犹新。人们对“非典型肺炎”事件中媒体长时间保持沉默多有不满,而对“米荒盐荒”事件中媒体的速度反应大加赞许。不过,板子和鲜花都不能全归于媒体。两次事件媒体截然不同的做法实际反映出  相似文献   

6.
《当代老年》2011,(11):5-5
天津“许云鹤案”尚未尘埃落定,福州、武汉等地接连发生的老人摔倒而无人帮扶事件,再次引发热议。综观这些议论不难发现,仅从道德和心理角度来看,几乎没有人对路遇伤病者应及时施以援手持否定意见,所谓的“纠结”在于,救助伤病者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售价低廉的三鹿奶粉,其市场主要在农村地区,而吃了三鹿有毒奶粉的“结石婴儿”也多为农村的孩子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再看看这些年发生的广东毒猪肉、河南毒大米、四川的腐肉腌制品、广西的毒腐竹等事件,就会发现,这些假冒伪劣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都是穷人,而原因是他们的低收入决定了他们不得不去购买那些质差价廉的商品。  相似文献   

8.
何怀宏 《中外书摘》2011,(12):27-27
偶尔读网,看到“牛顺容的博客”上的一段话:“随着网络论坛、博客的发展壮大,确实给广大网民提供了表达意愿、交流思想的宽广舞台……但是,网络上已经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那就是什么事都一窝蜂,凡是出现什么热点事件,数以万计的网民们蜂拥而上,很多人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甚至连事件的基本内容都没有搞清,就开始发表激烈、偏激的言论,相当多的用词都进行人身攻击,国骂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这段时间陆续收到友人关于民营企业家的质疑,他们不约而同地都以最近被称为“王石捐款门”的事件为依据,而他们之所以向我提出质疑,是因为我曾一再主张,中国未来的民主需要学界精英、政界精英与商界精英在民主理念上达成最低限度内的共识,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商界精英,特别是民曹企业家,将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将会最先跟进学界精英的民主理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企业品牌危机事件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影响了人们对企业形象及产品的价值评判。2007年的西门子贿赂丑闻;森马广告风波;家乐福群殴、踩踏事件;品客、乐事、依云遭遇“标准门”;2008年尽人皆知的三鹿毒奶粉;东航“返航门”;平安高管“年薪门”;可口可乐“广告门”均成为危机事件的主角。无论危机源起何处,一旦发生,就会使企业内、外部产生恐惧和怀疑,对企业公共关系的应变能力提出挑战。随着企业危机事件发生率的上升,危机公关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非常声音     
“出了这样一起特大食品卫生事件,做父母的痛心,我们也很痛心。虽然老百姓很理解。但是作为政府,我们感到很内疚。”“我们要对人民负责,就必须如实地把情况都向老百姓公开。” ——9月21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京看望“奶粉事件”中的患病儿童时这样说。  相似文献   

12.
何小颜 《中外书摘》2007,(10):87-88
石油危机战争 人类的窝里斗事件层出不穷,故而1995年世界银行副行长伊斯梅尔·萨拉杰丁曾预言说:“20世纪的许多战争都是因石油而起,而到21世纪水将成为引发战争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从“南康事件”看群体性事件的处理 2009年6月15日10时许,江西省南康市发生一起因当地政府整顿家具市场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造成105国道和赣定高速公路南康进出口处拥堵,并有十多辆警车被掀翻在地。这一事件通过网络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媒体后来称之为“6·15南康事件”或者“南康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桶廉价油、一斤便宜鸡蛋所引发的踩踏事故已发生多起,是什么导致了类似事件的频频发生?为什么为“区区”十几元钱的便宜。老百姓会在凌晨4点就开始排队?为什么一个商场的优惠行动会激起一个城市凶猛的抢购狂潮?为什么人们在涨价狂潮面前如此笃定“泰然领受”而在降价时又是如此冲动且“奋不顾身”?  相似文献   

15.
11月25日,“国际反家庭暴力日”。而此前,“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对妻子的家暴事件,让“家庭暴力”这个以往较为隐秘的话题受到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6.
历史有的时候是一场接一场的“罗生门”,如果在同一个国家中,改朝换代的历史事件往往是胜利者来书写的,这个可能就不是“罗生门”,但也很可能不是真相。而国与国之间的历史事件就没这么简单,尤其是两个国家最后还都是存在的情况下,对于一个个历史事件如何描述就成了问题。尤其是近代中国的历史里,别人船坚炮利地打开了你的大门,这自然是创巨痛深的事情,但中国毕竟没有亡于此,后世的历史就分成了两路方式进行书写。  相似文献   

17.
搬弄是非是 OFFICE里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这种伤害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使人远离快乐真实的生活质地。捕风捉影的流言和纠缠不清的事件更让人有说不尽的压力和厌倦。   谁都有这种感觉,有时候,让自己伤痕累累、身心俱疲的不是工作本身也不是各种机遇的错失,而是不知不觉把自己牢牢束住且无端纠结的人际是非网。一叶障目,所以不见泰山,飞越人际是非网,摆脱流言传播者、参与者、受累者的尴尬处境,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快乐、轻松而自由自在的上班族。 解读“闲言碎语”   俗话说:“鸟会被自己的双脚绊住,人会被别人的舌头拖累…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丧偶后很快建立新的家庭”这样一个生活中的事件,我们发现,当事者的亲人往往会感到很难接受,甚至也不能理解,尤其认为生前两人感情很好的当事人另找新欢很“绝情”很“冷血”很“虚伪”。  相似文献   

19.
从2001年2月9日到今天的两个多月时间内,“日本三菱公司帕杰罗V31、V33召回事件”(以下简称“三菱帕杰罗事件”)一直都是公众关注焦点中的热点:从公关的角度看,一个企业“热”到这种程度。本身就是一个危险信号。更何况三菱企业现在是官司缠身、名誉扫地了。那么,“三菱帕杰罗事件”怎么会发生.又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这种不可收拾的局面呢?  相似文献   

20.
“文革”事件对入学、升学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比分析了“文革”期间不同入学风险组在获得不同阶段教育时的不同模式,发现“文革”事件只是在“文革”前期对高中教育的获得模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对其他阶段的教育获得模式并无重大改变;在“文革”后期,教育获得的一般模式在各阶段教育都有更为强烈的回复。本文认为,面对“文革”的冲击,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或者努力抗拒这种冲击,或者利用这种冲击所造成的混乱,透过权力因素延续着教育获得模式中的代际影响;在教育机会获得模式中也存在包括社会记忆在内的制度性抗干扰并迅速恢复平衡的能力。“文革”这一历史事件对另一种制度性框架( 教育获得模式) 的影响,受制于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传统,因此它对一种制度性模式的影响是有限的。在结尾的讨论部分作者还对西方社会学界提出的一种反分层化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本文运用历史事件的分析方法,使用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对此作了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