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月5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吉炳轩、赵启正、石宗源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在北京军博举办的“中国翻译成就展”中的“民族语文翻译展区”。刘云山同志在展区认真了解了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情况,对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刘云山同志在翻阅《中国民族》杂志时说:你们这本《中国民族》就是原来的《民族团结》吧,我对你们这本杂志很熟悉,我还是你们的老读者呢!你们这本用六种文字针对不同受众对象出版发行的杂志,办得很好、很有特色,比过去改进很大,在国内外宣传上很具实力。(阿昌旺堆/摄…  相似文献   

2.
缅怀《民族团结》的创始人萨空了文/苏明达萨空了同志是《民族团结》杂志第一任主编,《民族团结》杂志的诞生和成长,凝结着他的一份心血。在我的心目中,萨老不仅是一位领导,也是一位博学多识、诲人不倦的良师。我有缘在萨老领导下工作,是从1954年开始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难忘的采访     
程野萍 《中国民族》2007,(12):57-57
难忘的民族情结让我把副业当正业 1978年的一天,国家民委文化司的鲁生同志约见我,说他看了我刊登在《人民文学》的中篇纪实性小说《风雨人间》后,认为写得真实生动,想邀请我参加《民族团结》杂志的复刊工作。当时,由于放不下从事了30年的医学事业,我没有同意。1984年,鲁生同志又经多方询问找到我单位,说《民族团结》要将月刊扩为半月刊,急需选调合适人才,希望我不再拒绝。  相似文献   

4.
4月25日上午,民族出版社和我社为朝外地区社会管理中心捐赠图书杂志仪式在京举行。 民族出版社社长禹宾熙在我社社长助理、北京市朝阳区人大代表李士杰的陪同下,向朝外地区社会管理中心图书馆捐赠了1000册新图书及我社最新出版的《中国民族》杂志。朝外街道工委书记武清林及社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仪式上接受了捐赠。  相似文献   

5.
忆萨老     
在庆祝《民族团结》杂志(《中国民族》)创刊50周年的时候,我不由得回忆起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开拓者、本刊的创始人之一和首任主编萨空了同志。  相似文献   

6.
头些年,这本杂志在我们那里并不引人注意,很少有人去翻看。现在我们很爱看,还经常找不着。从你们的报道中我们常常受到启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部白勇熙我是《民族团结》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十多年来坚持每期必读。96年改版后,无论从整体制作设计上,还是...  相似文献   

7.
我与《西北民族研究》同行●杨富学(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编辑)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西北民族研究》从无到有,至今已走过了整整十个春秋。说来有幸,该刊创办之时正好也是我初次步入民族学门槛之始。十年来,我一直深受其益。首先,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杂志每...  相似文献   

8.
张儒 《中国民族》2007,(7):20-21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民族团结》杂志创刊50年的风风雨雨中,我不过是其间一个匆匆的过客。但是,我把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和全部的聪明才智都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她。为此,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相似文献   

9.
我第一次看到《民族团结》杂志,是60年代初在北京读小学的时候。那时,母亲在北京电影学院工作,我也就常到学院的图书阅览室翻阅杂志。《民族团结》是我喜爱的杂志之一,她介绍的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对祖国的边疆,对兄弟民族地区充满了神往之情。怎么也想不到的是,10年以后,我竟参军来到了新疆,而且先喀什后乌鲁木齐,一呆就将近20年。新疆地区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新疆各兄弟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令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战士时就开始涉猎有关兄弟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典籍,调到军区机关做文化工作后就更加乐此不疲了。偶有所得,常向一起工作的兄弟民族战友谈起:在辉煌的《二十四史》中,《辽史》、《金史》、《宋史》都倾注了蒙古、维吾尔、回等民族学者的心血,维吾尔族航海家亦黑迷失,早在元朝初年就曾率领一支庞  相似文献   

10.
1985年,(《民族团结》(今(《中国民族》)杂志编辑部从原隶属民族出版社的一个部门,经批准成立了民族团结杂志社,成为国家民委所属的一个司局级文化事业单位。民族团结杂志社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探讨如何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更好地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使刊物沿着正确的方向越办越好。从一定意义上说,部改社的出发点就是要创办(《民族团结》杂志的各少数民族文字版。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相似文献   

11.
田二文 《民族论坛》2013,(12):26-26
世间的有些事情,冥冥中你便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民族论坛》之于我就是这样。我第一次看到《民族论坛》,是刚从乡政府调到县纪委工作的1996年3月。作为一名土生土长湘西人,当时看到这份以宣传民族地区和民族知识为己任的杂志,倍感亲切,几天下来一连翻阅了数遍,发觉它太贴近我们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藏学》杂志出刊100期,值得祝贺.《中国藏学》是中国藏学研究的国家级刊物,是向世界展示中国藏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学术水平的重要平台.创办二十多年来,已经在国内外藏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于2004年初至2007年底在《中国藏学》杂志四个春秋,留下了我和编辑部同志们劳作的足迹.那些不寻常的日子令人难忘.我于1960-1965年在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藏文专业学习.  相似文献   

13.
龙宁英 《民族论坛》2013,(12):28-28
前不久,在吉首大学遇见《民族论坛》的编辑李立先生,他告诉我《民族论坛》今年创刊30周年,他们将做一期纪念专辑,我是他们杂志的老作者,嘱我写篇刊庆短文。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团结》杂志创刊35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民族文化工作者,一名少数民族干部,写这篇征文谈谈我的一点想法和意见。因为我是搞民族文化工作的,出于职业上的需要,多年来,差不多  相似文献   

15.
我常想,就算毫不润色,只是把我与《民族团结》从结识到成为朋友的经历,平平实实地摊摆出来,就是一份比较感人的材料,因为《民族团结》确实在为如我一般忠实而陌生的读者朋友们做了许许多多份内和份外的事……1987年,我读大学三年级,当时所有的文字功底就是作文,偶尔被老师在课堂上轻描谈写地表扬一下,以及在一些报刊不起眼的角落登个篇把"豆腐块".有感于当时一些人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生活情况知之甚少,便斗胆提笔写了《从少数民族服装想到的》一文,寄给了《民族团结》,当时并没有把握能在这家全国民族工作的权威杂志上发表.3个多月后,我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第9期《民族团结》,得知自己的文章发表了.我当时的心情,如一个痴情而其貌不扬的少女,突然被一个自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团结》召开发行工作表彰会司马义·艾买提主任指出:做好《民族团结》杂志的发行工作是民族工作的组成部分。日前,在乌鲁木齐召开的《民族团结》杂志发行工作先进集体表彰会上,国务委员兼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指出:“《民族团结》杂志是国家民委的机关刊物...  相似文献   

17.
我国杰出的满族作家老舍先生,从《民族团结》杂志诞生时起,就给予了热情的关怀与支持。1957年秋,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民族团结》杂志(试刊号)问世。当时,在汪锋同志和萨空了同志的主持下,先后两次邀请在北京的一些专家、学者、民族工作者和文化界知名人士举行座谈,听取他们对《民族团结》杂志的意见,并希望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作为编辑部的一员,我参加了这两次座谈会。萨空了同志在会上恳切地说:“《民族团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团结》杂志维文版在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于1988年正式创刊,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十年,就一种杂志而言,真可谓进入了万里飘香的花季,充分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十年来,《民族团结》杂志做为国家民族事...  相似文献   

19.
我们蒙古族有句俗语:“炒米不掺沙,老友无虚假”。我做为《民族团结》的一名老读者,掏心里话讲,我与《民族团结》的感情绝非一般,不然的话,怎么能同她结下不解之缘呢?十多个春秋我一直自费订阅这个刊物,她成了我朝夕相处的良师益友,也成了我精神上的支柱与食粮。回顾这些年的历程,我觉得自己的点滴长进,都与《民族团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六十年代初期,我从县城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坝上草原,当上了这里有史以来的第一名蒙古族小学教师。记得开学典礼那一天,县民委的一位老干部,从百里之外的县城驱马赶来祝贺,向我赠送了新出版发行的《民族团结》杂志,  相似文献   

20.
每当我回忆起1984年寒假探家时在火车上与人吵架的情景,内心总是充满欢乐与自豪.因为我用自己的语言征服了一位穿着警服却不懂得、不重视民族政策的少数民族同胞,使他终于认清了《民族团结》的重要,并成为《民族团结》的好朋友.1984年寒假,我在阜新市车站登上了沈阳至赤峰的列车,我的座位旁是一位青年警察.落座后我从挎包里掏出一本《民族团结》,目不转睛地看起来."小同志,看什么小说这么津津有味?借我看看好吗?"我从挎包中拿出4本给了他.但是,他翻了几分钟后,把书扔给了我:"什么乱七八糟的,尽是些少数民族的事,一看目录就烦了.照片上的人穿的是什么啊,你看那憨劲,真象个大山炮!"本来对他扔杂志就反感的我,放下手里的杂志,看着这个服装与内心极不相称、非常粗鲁的人,质问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