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俗话说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那么,经常给别人治胃病的消化科专家们,在保养自己的胃方面,是否有独到之处呢?不妨来看看他们的"养胃经"。"苏打饼干是我的养胃好帮手"在生活上,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鲁重美教授是一个极其精细的人。"我身边常备着苏打饼干,它中和胃酸的能力特别强,也是我这么多年养胃的好帮手。医生出门诊特别忙,看病拖到下午一两点是常有的事,因此饿的时候,或者稍微有点不舒服,我就会吃上一两块饼干,很管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2014,(10)
正中国人说胃病的时候,常常会在前面加个"老"字,说是老胃病。这主要是说胃病迁延难愈,容易反复发作。在门诊上,很多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会问,自己的胃病会不会转化为癌症。其实,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等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炎症疾患,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后,患者会感觉上腹部胀满、疼痛、纳差,吃东西不易消化等。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时,一般病程会比较长。但是,如果病人对这种病置之不理的话,它  相似文献   

3.
验方两则     
蒲昭和 《老年人》2007,(4):56-56
“石灰+鱼腥草”治带状疱疹神经痛,单味蒲公英治胃炎、胃溃疡  相似文献   

4.
胡冰 《老年世界》2006,(18):41-41
浅表性胃炎:基本症状:上腹不适、疼痛、反酸、胃脘胀痛、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口内发干、发苦等,浅表性胃炎是各种胃病的基础,容易发展成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5.
人老了,身体的毛病便多起来,常见的有心血管老化引起的头晕目眩、腰酸背疼,而我还兼有遗传性胃病、胃炎,病一发作整个人就口焦舌干,喉咙喷火般炙灼难受。有一次,胃炎突发,我连咽食都感到困难,吃消炎药,吊青霉素均不见好转,正处万般无奈之际,县明园蜂业店老板介绍我服用蜂蜜茶,我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试一试,一星期后,居然病消痛除,我惊喜不己。又按照偏方:蜂蜜拌醋治胃炎的办法,坚持服用,半月后身体大有改善,腹胀消失,食欲增强,大便不再干结。我充满信心,继续坚持服用蜂蜜,困扰我多年的胃病不见了,我黄瘦的脸上泛起了红晕,人也显得精神了。老…  相似文献   

6.
数学家曾指出:“万物皆为数”。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刘禹锡,他通晓医学,并有《传信方》传于后世。他主张“生疾不必太忧心,三治七养谨而慎”,提出了面对疾病“治”、“养”的比例方法。人类的生活确实与教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运用数学来养生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形象而直观地表达数学与寿命长短的关系,笔者用一个直角三角形来说明。在此称之指“寿命直角三角形”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7.
唐义 《老人天地》2010,(1):48-49
我步入中年后,患上了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病,扛了几年发作越来越频繁,从最初的胃友、雷尼替丁到现在的奥美拉唑、洛赛克……什么药我都吃过,并不见效。我听说,慢性浅表性胃更会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而后者又可转变成胃癌,这让我万分焦虑。  相似文献   

8.
43岁的吴慧芳,最近半年来断断续续胃痛恶心,呕吐不止,不能进食,日渐消瘦。可去医院做胃镜等检查并没有查出胃病,吃了很多治胃肠道病的药也没有一点效果。她一度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无意间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检查了颈椎,最后诊断结果是,折磨了她半年的“癌症”原来是颈椎病惹的祸。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疾病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胀等。然而有许多非胃肠道疾病也以胃肠症状为早期突出症状,因此特别容易被误诊为“胃病”。现将在工作中碰到的容易误诊为“胃病”的部分疾病进行分析如下。   1尿毒症 消化道症状是尿毒症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首先出现食欲不振、上腹胞胀等胃部不适症状,然后发展为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口腔粘膜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由于上述症状,大约 1/3的尿毒症病人早期被误诊为“胃病”或“慢性胃炎”,耽误治疗。因此对于按“胃病”正规治疗而疗效不佳者,应该高度怀疑…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胃炎的老朋友,陈先生最近胃病又犯了。他想起医生之前给他开过铝酸铋,就自己买了些服用。3个月后,陈先生开始反复失眠。就诊时,医生仔细询问发现,陈先生的失眠可能与药物有关。停药后,陈先生的睡眠逐步得到了改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陈国明介绍,铋剂可在胃黏膜上形成牢固的保护膜,并通过铋离子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杀灭作用而发挥抗溃疡作用。主要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治  相似文献   

11.
廖春梅 《老人世界》2011,(11):48-48
俗话说“十胃九病”,这提醒人们: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胃是很容易得病的,必须小心呵护。然而事实上,胃的健康却被严重忽视,不但一些老年患者往往只在感到胃痛时才吃点药,更有不少年轻人正在无意间成为老胃病患者的“接班人”。一、不守时“废寝忘食”似乎成了不少上班族的习惯,然而就是无意间的饥一顿、饱一顿,会慢慢侵蚀胃的健康。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率在工作忙碌的白领人群中正日趋升高。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2.
博文 《老人世界》2010,(11):51-51
我们知道,“静以养生”和“动以养形”,是我国养生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理念。在这两者之间,历代养生家又都提倡以“静养”为主,并将养神尊为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养形居于其后的次位,这就是祖国医学中讲的“养身长寿,养神为先”。这也正如《准南子·泰族训》中所说:“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生之末也。”  相似文献   

13.
春天,气候渐暖,人体内阴阳消长也随之变化。一旦机体推动平衡,就易发生多种疾病,胃病就是春季的多发病。胃病是一种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内治好。治病良方就是靠"养":1.从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码一天三顿要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然后严格遵守。  相似文献   

14.
“两节”正逢天寒地冻的隆冬时节,那么,三九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武月萍博士说,中医养生遵循“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三九天除了要顺应冬季自然界阳气收藏的自然规律、坚持“秋冬养阴”的原则外,还要辅助养阳,顺应自然界阳气始生但还不够强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吕斌 《老人世界》2013,(5):48-49
春天主“生发”治和养“双管齐下” 中医养生遵循“天人合一”,即根据自然规律作息调养。春天属于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体也不例外。中医传统的“四季养生”认为:春主生发,夏主生长,秋主收降,冬主蛰藏。意思是春天,白天开始逐渐变长,阳光也越来越充足,阳气生发。体内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更多、更容易进入到表皮微循环系统,毛囊和毛发的生长得到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当代老年》2013,(7):42-42
胖大夫:我丈夫是个“老胃病”患者,平时他十分忌口,一年到头只喝粥,“生、冷、硬”的东西一概不吃,就连水果也不吃,请问他这样好吗?  相似文献   

17.
找专家看病     
我年前常上腹部疼痛,到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找内科专家看,专家诊断为胃炎,吃了几次药,疼痛不减,而且每次发作起来,越疼越厉害,便遍访名医,访得一家最负盛名的医院有治胃病专科,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上半部分介绍了浦东国际机场通航初期出租汽车服务的不尽如人意的一些情况,以及如何进行整治第一阶段的“治”,而下半部分则介绍整治的第二、第三阶段的“理”和“固”。经过两个多月的整治后,机场出租汽车服务秩序井然,服务质量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9.
验方七则     
《老年人》2000,(3)
治萎缩性胃炎方基本方 :炙黄芪15克 ,桂枝9克 ,白芍18克 ,炙甘草6克 ,生姜3片 ,红枣4枚。加减 :纳呆加砂仁3克 ,麦谷芽10克。食积加山楂15克。舌浊加檀香5克。胃下垂加柴胡6克 ,升麻6克。便干加柏子仁9克 ,火麻仁15克。久病加黄精15克。用法 :每天一剂煎汁 ,上下午分服。15~20日为一疗程。治水肿方马鞭草90克 ,米酒90毫升 ,红糖60克 ,加水500毫升煎服2次 ,每日一剂 ,连服5日。治咳嗽痰多方丝瓜干叶烤焦、研细 ,白糖拌服 ,每次2~4克 ,每日3次 ,温水送下。除“鸡眼”方取乌梅4枚 ,先用食醋浸泡12…  相似文献   

20.
8月健康提示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虽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郁闷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可进补。但切记进补不可乱补。另外,各种瓜果大量上市,人的胃口也好了,细菌性痢疾成为了最常见病,要小心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