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下面是两个农村妇女自杀的个案纪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们是生活在怎样的经济和文化环境中,又是什么让她们走上自杀的绝路。  相似文献   

2.
夏芒 《金色年华》2007,(9):13-14
“我想自杀。”一个男声开口就这么说。这是我做咨询员以来,求助者开门见山谈自杀的第一例。我心惊了一下,但很快意识到可能是发生了什么,让他难以应对。  相似文献   

3.
8年65起自杀事件,让上海地铁损失严重,一个人的行为可能影响到的是百万人的利益。地铁安全如何维护, 已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目前正在组织科技人员研制能有效阻止地铁自杀的先进防护设备  相似文献   

4.
“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自杀的方式对待生命?答案是复杂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爱,可以让自杀者悬崖勒马。”  相似文献   

5.
布里吉德:当新生儿被看做“污染者”,死亡被描述为“有尊严的行为”时,有些年轻人不珍惜生命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自杀很容易让人们感到担忧。我们发现年轻人自虐性的主动结束生命特别让人忧心。自杀对我们心理上产生的影响非常明显,因为英国人到现在仍然在超市和酒馆的闲聊中谈到“布里吉德自杀”问题。  相似文献   

6.
明星自杀的新闻接连不断,从陈琳到贾宏声,从崔真实到朴龙河。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得知,他们在选择自杀的那一刻内心所经历的挣扎。然而,那些走在死亡边缘,却又被拽回现实生活中的人,却让我们看到他们对于生死的艰难抉择。一个咨询师的手记,向我们呈现了一次自杀危机干预,同时也是一个自杀者生死纠结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该文章以近期兰州某中学生自杀事件为例,结合中外学者对自杀的研究,总结分析自杀的类型,以及对本地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分析,目的是为了探索青少年自杀现象的根本原因,面对青少年自杀事件时,如何从根源解决问题,最终缓解青少年的自杀现象.  相似文献   

8.
富士康的"N连跳",让如何预防员工自杀的议题摆上了企业的日程.在这方面,"过来人"--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发展初期也走过弯路,在预防员工自杀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有些好的预防措施,很值得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好好借鉴.  相似文献   

9.
肖保根 《职业》2010,(7):29-29
富土康的“N连跳”,让如何预防员工自杀的议题摆上了企业的日程。在这方面,“过来人”——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发展初期也走过弯路,在预防员工自杀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有些好的预防措施,很值得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好好借鉴。  相似文献   

10.
《职业》2016,(4)
韩国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那里的上班族会经常感到压力.为了让员工珍爱生命,一些韩国公司便组织员工参加自己的"模拟葬礼",体验"死亡".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杀心理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杀是大学生成长过程的毁灭性问题.人格障碍和情绪失调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对挫折的不良认知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低是导致自杀的又一原因.本文针对大学生自杀心理提出预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央视“名嘴”白岩松是全国亿万观众心目中很有分量的主持人,巨大的工作压力一度让他患了抑郁症,陷入中年危机中不能自拔,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是他的妻子朱宏钧,以女性的温柔、理解和爱,一次次把他拉出低谷,让他重归阳光自我。  相似文献   

13.
自杀是主体自愿的自我毁灭行为。作者认为,对自杀现象作深入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对人的生存方式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而且是培养健全的心理和建立健全的社会的需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自杀者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作者试图揭示自杀在生物学上的根据及其与遗传的关系,说明自杀是人类死亡本能的曲折表现,描述了四种精神病态行为即狂燥型自杀、抑郁型自杀、迷恋型自杀和冲动型自杀。其次,本文研究了自杀的定义,并据此对自杀现象加以分类。作者认为,一个自杀行为的构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主体自愿死亡,二是主体选择了死亡手段并且主动完成死亡过程。文章采纳了社会学家杜尔克姆的方法,依次对利己自杀、利他自杀和反常自杀加以分类描述。本文接着从性别比例、年龄、家庭婚姻、宗教背景等外在角度,分析了影响自杀的相关因素。作者概述了一些令人感兴趣的研究结果,比如在已遂自杀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在未遂自杀者和企图自杀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春季时节是自杀高峰期;因家庭纠纷而导致的自杀几乎占了总数的一半,在我国许多地方15—22岁年龄组的自杀曲线猛增,表明尚未定型的青少年从家庭刚走向社会时,心理危机频仍,自杀的可能性突然加大。最后,本文探讨了自杀者的动机,同时援引了评判自杀合理与否的标准依据,即功利性原则、人生价值原则、自律性原则和神学原则,回溯了人类思想史上对自杀行为所作的道德评价。作者指出,社会意识对自杀行为应取的不干预态度,并不意味着要提倡人们放弃对自杀的严肃态度,也不意味着在鼓励个人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性时放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更不意味着要漫无差别地肯定一切自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自杀是一种有意终止自身生命的自我毁灭行为。自杀行为的结果分为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或称类自杀)两种情况。全世界每年因自杀死亡者约50万人。我国大陆每天有400人死于自杀,每年死于自杀的约14—16万人。据估计,自杀未遂者则是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根据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字,欧洲平均自杀死亡率为17.1/10万,年自杀人数达12万。亚洲自杀死亡率菲律宾为0.6/10万,新加坡为9.9/10万,泰国为5.8/10万,日本为19.0/10万,韩国为20.6/10万。我国1987年自杀死亡率达13.8/10万。自杀死亡率因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5.
工作人员自杀是个人精神健康问题和工作、生活压力过重相互作用的结果。自杀以及导致自杀的精神健康问题,对员工的生命健康和生产效率造成巨大损失。研究表明,一旦有一名员工自杀,他周围的10~20名员工将产生自杀倾向,同时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尽管不是每件自杀或自杀尝试都可以防止,但如果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能够减少员工自杀的频率。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自杀的社会原因反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自杀者中15~24岁的青少年占50%~70%左右,自杀的平均年龄仅22.5岁①.国外将青少年自杀的现象称为"黑发人"的自杀.目前中国"黑发人"的自杀率有所增高,且有低龄化趋势.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中国青少年自杀意念阳性率也很高.而且各地的心理咨询报告和心理测验结果表明,有潜在自杀可能性的青少年还大有人在.积极关注青少年自杀\研究自杀的成因,其终极目标不仅在于减少和避免青少年自杀事件的发生,更重要的在于促进青少年的心身健康成长,形成青少年良好的生命意识,提升青少年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杀,这对于个人和家庭都是一种悲剧,对社会也是极大的损失。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自杀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从某高校大学生徐某自杀个案中,分析当前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据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介绍,自杀位居中国死亡原因排序第五位。在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最大死因。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自杀率。因此,了解一些有关自杀的预防和救助工作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富士康之痛:当生命一跃而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不但是一种行为事件,更是一种情绪。这种情绪的蔓延会形成暗示作用,让人觉得死亡不再是遥远的事,死亡与自己如此之近,而且死亡也成为了一种轻易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虽然个体生命在浩瀚的宇宙中是短暂的、微不足道的,但它所铸造的个性是绝对独一无二的。生命就是美的杰作。然而,近年来大学生自杀在全社会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天之骄子”自杀的原因,往往让人感到荒唐可笑,但正是那些看来幼稚的理由,却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死者已无可言,生者尚可反思。一个又一个花样年华的凋零,再次凸显了当代大学生灵魂的脆弱和精神人格的荒漠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