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特殊性马克思曾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作过这样的分析——商品所内含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价值与使用价值矛盾的进一步演变,必然表现为商品与货币外部对立的形式.在商品经济的上述矛盾中,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是其它矛盾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在私有制条件下,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对矛盾就表现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了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是私人生产,商品是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大跃进和农民政治觉悟提高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和新问题。有一部分人认为:公社生产首先要面向自给自足。由于某些产品在公社内部进行直接分配,商业和银行都没有作用了。甚而有一部分人认为:公社进行商品生产会发展资本主义,这是“不光荣”的任务。还有一部分人在大搞粮棉生产的同时,忽视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总之,当前有迹象表明某些地方有缩小商品生产的实践趋向或这种思想倾向。这是值得探讨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起源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开始和发展,但又将随着生产力的更高的发展而消亡,所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消亡又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早就存在了。马克思指出商品交换是在原始公社趋于瓦解的地方开始的。这就是说,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才开始和发展起来的。因之,商品交换在人类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命运,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外国内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看法。在这里,我谈一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一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是什么?自从1954年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出版以来,用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与产品的私有制来说明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所谓“两条件论”),一直是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我认为,“两条件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商品生产是私有制的产物、私有制是商品生产的基础的观点,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认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他们对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的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是:商品生产是社会生产力有了发展,产生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剩余产品的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一定的社会分工(指一定的奴隶般的社会分工)与一定的所有制(指与一定的奴隶般的社会分工相联系的所有制),不论是私有制,抑或是公有制,是一定的商品生产存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在每一个存在商品生产的社会里,除了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生产之外,必然存在处于从属地位的商品生产;在公有制的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可能产生或保留私人商品生产;在私人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可能残存公有制的商品生产;还可能出现介于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对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作一初步探讨。一、竞争概念及其基本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确立之前,所有的辞书和教科书上的竞争概念都是与私有制相联系并予以否定的。原苏联学者是这样,中国的学者也是这样。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竞争是“私人商品生产者之间为争夺最有利的商品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对抗性斗争。”“竞争是同私有制商品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自发性联系在一起的,是这种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又如,有的学者认为,竞争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争夺经济利益的斗争。以私有制  相似文献   

6.
有些同志认为,马克思曾经把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看作是商品生产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既然商品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是难以并存、难以相溶的。上述观点误解了马克思的原意,也不符合客观事实。马克思多次提出并论述了这样一个论断:在原始社会中,以原始公有制为基础的共同体之间的交换,产生了最初的商品交换。由于反作用,在原始共同体内部也出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因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最初产生于公有制基础之上。也就  相似文献   

7.
蔡馥生和卓炯同样主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分歧在于卓炯认为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只有一个,即社会分工,因而到共产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蔡馥生认为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除社会分工外,还有私有制,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都会消亡,被发达的产品经济取代.蔡馥生认为卓炯片面夸大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不仅仅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十四章的重要结论,而且是整个《资本论》,乃至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结论。现将《资本论》的一些论述完整也呈现出来,按照马克思的思路,得出一个自然而然的结论。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只在是劳动资料和劳动的外部条件属于私人的地方才存在。但是私有制的性质,却依这些私人是劳动者还是非劳动者而有所不同。”他详细分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私有制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过程。 首先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这种私有制的特点是“劳动者对他的生产资料”具有“私有权”。“生产者是自己劳动条件的所有者,靠自己的劳动使自己变富。”劳动者,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劳动产品的所有者。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是劳动者个人所有制。至于劳动产品是作为生产资料重新进入生产过程,还是作为消费资料供自己享用,完全是劳动者自己的事情。但是要占有别人的产品,就必须让渡自己的产品。这是通行的是商品所有权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封建社会中除了封建主义的生产形态占主导地位外,还始终存在着一些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残余形态,在晚期还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因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1)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都是生产资资私有制,都对劳动者采取奴役的政策,这种共同的基础使它们彼此间可以容纳和依赖。(2)残余和萌芽的社会形态补充了封建结构中的某些不足,僵化了的封建结构也需要不断地通过外力以增加自身的活力。(3)封建结构松散,无法排除其他残余和萌芽社会形态的存在和出现。本文还认为,封建结构与残存在封建结构中的原始公社,奴隶制形态和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因素,又都是不同的社会形态,因而必然存在着斗争。这些残存和萌芽的社会形态,虽然可以在一个时期影响封建结构内部斗争的某些倾向,但总的来说,它们一直是在封建结构的影响和控制下,成为封建结构内部斗争的一个补充,而不是封建结构的抗衡或瓦解力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人们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主要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人所共知,在原始公社社会里,是没有任何阶级的.后来,只是由于生产力有了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才出现了占有他人的劳动和劳动成果的可能性,即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于是通过原始公社内部贫富分化等途径,使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可见,私有制是阶级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这部著作中,对社会经  相似文献   

11.
王学文同志最近以《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几个问题》为题,对武汉经济学界作了两次学术讲演。摘要如下:一、关于商品和商品生产王学文同志首先对经济学界有人提出的几种商品定义,提出了商榷意见。这几种商品定义是:(一)商品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二)凡是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的产品都是商品。(三)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四)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通过等价原则在不同生产者之间进行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省很多人都在探讨如何使甘肃人民尽快地由穷变富。我认为积极发展商品经济,是快富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将意见陈述如下。(一) 商品经济,是社会分工,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资料和产品为不同的所有者占有的产物,是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对立的一种经济形态。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少量的个体所有制,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着社会分工,社会消费品还是采取按劳分配的制度;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各国营企业还是采取独立经济核算。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是必然的。中央曾经指出:继续发展商品生产和继  相似文献   

13.
卓炯同志为了论证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唯一的全部的原因,曾在《对〈商品产生和存在原因的再探讨〉的意见》(《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四期)一文中,这样写道:“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五页中,就已经讲到的社会分工主要是指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这种社会分工当然只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也就是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的条件和原因。马克思在同书第三九三页进一步指出,社会分工包括了两种不同的含义,即:第一,以不同劳动部门的产品的买卖的媒介;第二,以生产资料分散在许多互不依赖的商品生产者中间为媒介。从而把一个生产单位的内部分工排斥在外了,包括古印度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所有制的一些看法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已有的所有制形式,按其体现的生产关系(或者说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可以分为:原始公社所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奴隶主所有制、封建主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小私有制六  相似文献   

15.
武汉经济学会于1月16日举行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作用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人对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争论:(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依据:一种意见认为商品生产的存在是由于社会分工和不同的所有制同时并存之故.另一种意见认为,从所有制说明商品生产这在原则上是对的,但在实现全面的全民所有制后,就我国发展前景估计,势将仍然存在商品生产,这种论点就很难解释了.他们认为实现了全面的全民所有制后,商品生产将继续存在的原因,是由于劳动依然有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要核算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它是在产生了私有财产和阶级以后才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为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我国古代大约在父系氏族社会晚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于是就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阶级,部落之间也随之不断发生战争以争夺财富和劳力。这时,氏族组织解体,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公社便逐步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奴隶制所代替。史书所谓“禹传子不传贤”、“家天下”,就是  相似文献   

17.
奚兆永同志在《江汉论坛》1983年第1期上发表了《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唯一条件》一文。我支持奚兆永同志的观点。但奚文并没有深入分析:一、社会分工与商品生产的关系是怎样的?二、社会分工与私有制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三、社会分工为什么必然引起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拙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商品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关系,理由如下:第一,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商品生产从原始公社末期开始出现,到建立在社会化和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它还没有在它所存在过的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构成为该社会的本质特征。为什么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硬要把商品经济拔高为本质关系的地位呢?第二,马克思曾特别强调指出,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极不相同的生产方式都具有的  相似文献   

19.
(一)广告的由来广告原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然产物。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在于“广而告之”。其词义是从拉丁文中“大喊大叫”、“引起特别注意”引伸而来。它随着商品生产的发生而发生,也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凡是有商品生产的地方就一定存在着商品交换。在开始的时候,为了招徕顾客,扩大自己产品的销售量,许多作坊和商店先后挂出了五光十色的招牌,许多挑货郎担的货郎和商贩在叫卖商品的时候,有的敲锣,有  相似文献   

20.
有的同志认为,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马克思曾经说过:“凡是土地私有制(事实上或法律上)不存在的地方,就不支付绝对地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既然实现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因而就不存在绝对地租。其主要论据是:(1)从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单位来看,它不仅是自己土地的所有者,而且也是这些土地事实上的生产者。此外,我国宪法还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