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日益深化与高度扩张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进程中,知识产权对人权形成了冲击.<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是人权与知识产权冲突的焦点所在,本文旨在阐述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进程中知识产权与人权冲突的集中表现,并试图分析这种冲突产生的法律之内与法律之外的原因,以期引起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制定者及相关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3.
国际人权公约与统一战线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尤俊意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2)
国际人权公约是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构成部分 ,也是国际法的组成部分。一旦加入国际人权公约 ,国家就得承担相应守约义务。我国即将加入的两大国际人权公约是目前国际上内容最全面、也是最重要的人权公约。其对我国统一战线工作提出哪些要求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要求 ,是我们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诸如自治权、一国两制、民族、宗教、结社等相关问题上 ,我们须处理好国家利益与国际公约、中国国情与实施公约、守约与保留等关系 ,通过不断完善国内法治环境 ,逐步创设各种必要条件来信守签约诺言 ,提高人权享受水平 ,以驳斥西方反华势力的无端攻击。 相似文献
4.
米尔恩的人权哲学认为,人权并不是西方竭力宣扬的理想标准概念,而是最低限度道德标准所要求尊重的一些基本权利。虽然人类生活具有多样性,但最低限度的道德标准是共有的,因此是普遍意义上的人权。米尔恩"低限人权说"的积极意义在于,其有效协调了"主权优于人权"和"人权优于主权"的争论,为不同文明圈关于人权国际保护的对话提供理论平台。唯有各国完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尤其是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才能承载人权国际保护重任。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最重要的法学特征是其基本权利得不到实现,尤其是生存权、劳动权和平等权。宪法对弱势群体基本人权的特殊关爱和保护是宪法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的应有之义,体现了宪法公平、平等、正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7.
因特网作为一种新型的通讯载体,对人类通讯、言论表达、信息传播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所有通过因特网的活动,都以通讯自由权利的实现为前提.通讯自由已经发展为以国家不干涉为内容的人身自由权,以经济利益和经济价值含量增加为内容的经济基本权,以政治秩序形成和政治活动内容为主的政治基本权.通讯自由的实现程度直接关系到公民隐私权、知情权、言论表达、民主参政、财产收益处分等多种自由权利的实现.因特网的无边界特性,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对各国政府的网络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从立法视野看我国妇女人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保护妇女人权,推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也为了承担我国所加入的国际条约规定的义务,本文试图从立法视野去探索我国妇女人权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在领事保护上确立了宣传、预警、协调应急、社会配合和业务负责六大机制,推动和完善了中国领事保护机制,使其与国际更为接轨。 相似文献
10.
在人权中具体讨论人类有关食品的权利有利于促进了人权理论在学术界的发展(Craven,1995年,第110-114页)。对此,本篇论文首先介绍了有关人权法学理论的一般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强调了食品权利的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人权发展不仅体现出国际特色、国家特色,也因为欧盟这些区域组织的作用而颇具区域特色,为此本文也论述了欧盟对于人权和食品权的落实和保障情况。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迅猛,“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人权从政治性宣告向司法实现的进一步转型。从人权司法化问题的明确提出到现在,中国人权事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人权观念认可阶段、人权立法保障促动阶段和人权司法保障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法治国情从所依之“法”到所治之“国”均发生了诸多变化,促动着对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法治国情所依之“法”的变化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正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转变;正从“政治思维”向“法治思维”的思维方式转换。法治国情所治之“国”变化显现为:“中国梦”将深刻促动中国的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际化对依法治国有更高要求;主要社会矛盾转变对依法治国提出新要求。当前,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必须立足现有的法治国情,其现状也是现有法治国情的组成部分,在与社会各种因素的互动中推动中国法治国情的发展,而法治国情的发展又进一步促动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尤俊意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2):101-109
国际人权公约是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国际法的组成部分,一旦加入国际人权公约,国家得到承担相应守约义务。我国即将加入的两大国际人权公约是目前国际上内容最全面,也是最重要的人权公约。其对我国统一战略工作提出哪些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应如何应对这些要求,是我们贯彻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诸如自治权,一国两制,民族,宗教,结社等相关问题上,我们须处理好国家利益与国际公约,中国国情与实施公约,守约与保留等关系,通过不断完善国内法治环境,逐步创设各种必要条件来信守签约诺言,提高人权享受水平,以驳斥西方反华势力的无端攻击。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趋势不仅使全球经济一体化,也促进了人权保护的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是人们通过贸易发展获得经济利益最大化进而最终实现各种人权的手段,因此,在WTO的贸易规则中引入人权保护机制已是大势所趋.虽然在WTO的各项规则中已经体现了对人权的关注,但WTO体制下的贸易也还是在某些领域存在与人权的制度性冲突.在WTo框架下整合人权因素应为当务之急.对WTO体制下贸易和人权保护的协调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在解读WTO规则时考虑人权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人权全球化是以人权制度的全球性拓展为基础的,包括人权思想的全球性传播、人权意识的全球性扩张、人权信息的全球性流动、人权理论的全球性交流、人权规范的全球性认同、人权体制的全球性运作的过程与模式。人权的全球化与经济的全球化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在整个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全球化是核心、是基础。全球化以经济活动的跨地域开展为核心,以谋取利润的原初欲望为基础动力,在贸易、投资、公共事务等领域取得了大范围的成绩。但是,迄今为止,在经济全球化的领域并没有形成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规范,倒是在人权领域萌生了一些国际强行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推进以及国际利益格局的不断变化,国际社会对地理标志这一新兴知识产权问题的争议和矛盾却在不断加大、加深,其探讨的范围直接影响了TRIPS协议规则的具体使用以及各成员履行义务的执行状况.从根源上考量,国际社会关于地理标志保护水平之争似乎都没有离开贸易平衡和各成员方的利益追求.关于地理标志保护在国际法层面的合理性考察,应撇开一国视角,有必要从法哲学和法经济学角度来深入分析地理标志国际保护的扩大化趋势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人道主义干涉在国际关系的理论和实践中引起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论。争论的中心在于国家主权原则———联合国系统和国际关系的规则中毫无争议的支柱之一,与正在不断发展的关于人权维护和武力使用的规则之间的矛盾。在这篇论文中,东帝汶的案例将被引述来证明笔者对冷战后人道主义干涉的观点。笔者认为,人道主义干涉,作为现在保护人权的主要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的作用不尽如人意,但它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保护人权的方法还是应该被进一步地思考和完善,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信访处理作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确定了信访处理在党内监督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不仅对各级党委、纪委认真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在党内监督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信访工作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法规基础。我们应进一步探索信访监督的新路子,将信访监督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一环,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理念引入信访监督工作之中,不断提升信访监督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高标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以发达国家跨国集团为代表的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中被过度保护,知识产权国际立法的公正性受到一定质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大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很难调和的矛盾与冲突,这引起人们对困境下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正当性价值的深思。知识产权的私权特性与垄断本质为知识产权国际立法的不公正性埋下了诱因,国际知识产权立法要对利益冲突进行协调,而如何进行利益均衡,需要一个对公平价值的理解,同时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也要体现创新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并符合效率价值的要求。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价值应理性地分析与判断,对其所蕴含的其他价值应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9.
20.
冷战结束以后,为保护国内人民免遭严重的人权侵害,国际社会开始提出并逐步实践"保护的责任"的观念和原则。然而,在"保护的责任"的语境下,难民概念的泛化与现有的难民国际保护制度并不能相互涵盖。本文认为,为了应对大规模的非传统意义上的难民保护问题,国际社会应该探索和实践一种临时避难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