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界限已开始清晰显现,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日益凸显,只有厘清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并使两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与合作,才能够充分协调社会成员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有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它表征的是区别于野蛮社会的城邦政治共同体或者工商业活动.在17-19世纪,它具有鲜明的经济领域属性,用以解释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关系.在当今时代,它主要表征的是区别于国家领域、经济领域的非营利的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不应将公民社会视为资产阶级话语的专利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建设之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模式创新、社会支持和社会团结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积极有序地推进公民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国人的公民意识问题日益提到议程,公民意识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核心所在。一直以来,由于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国人的公民意识一直很缺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两个维度加强培育公民意识:在个体方面,大力提高公民素质;在社会方面,需要有一个公正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公民意识,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该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培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公民意识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试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建立,离不开公民主体所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支撑.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公民道德建设,既要弘扬和培育传统"和德",又要培育公民的社会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6.
以公民个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为核心的公民理念是现代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超越传统的“人民”的理性界限而倡导公民理念。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落实公民理念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公民社会、弘扬公民文化这三个重要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公民社会的价值诠释与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摇篮,它孕育着民主所需要的一切。在社会管理民主化、国家政治文明化的发展进程中,公民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强力支撑。公民社会的建立,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体的健康人格之塑造和完满,推动我国公民社会的不断成长,提高社会资本存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公民精神是社会成员基于公民身份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所应具有的品性、能力与资质,它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范畴.公民精神对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民精神的培养需要从学校、社会、政府三方面共同进行.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区域和谐、城乡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和谐社会与公民社会的本质内容与相互关系,指出培育具有主体性人格的公民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对我国传统社会国民的依附性人格与现代社会公民的主体性人格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主体性人格的三个维度与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概念的历史和现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在中国讨论是已有话题,但是面对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如何建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我们仍然有必要讨论公民社会理论。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是有内在联系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的关系进行谈论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新世纪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的国家学说,正确处理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建设民主政治体制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用“公民社会”这一政治术语表达着不同的理论诉求和现实关切。西方国家公民社会的兴起对中国社会治理的变迁、现代化的实现有着显著的意义。借鉴西方公民社会发展的优秀成果,培育发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构建起相对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理论,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扎实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德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而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普遍公认的维护正常生活秩序、公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弘扬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强化全体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开展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坚定公民的社会公德信念;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加强法制建设,为社会公德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以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法治是国家依法治国的方略,法治国家追求的是国家有良好制度;全体社会公民有良好的认同法律、遵守法律的思想条件。和谐社会与法治之间即有价值目标的同质性,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公民政治参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必将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产生深刻影响。同时,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意识形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三个重要功能:明确建设方向,建构价值认同;整合利益冲突,协调社会关系;调控社会文化,形成前进合力.加强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应着重把握好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社会思想意识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坚持把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摆在首要位置;把握好继承创新民族传统文化与借鉴世界文化资源的关系,坚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重要手段;把握好科学发展与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坚持把促进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应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科学性、创新性,使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分析公民社会、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内涵,三者的基本精神具有一致性,既自成体系又一脉相通。公民社会提倡善治,法治社会强调法治,善治与法治也应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法治社会与公民社会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公民社会与法治社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对社会治理途径与成本分析所得出的必然结果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成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表明了执政党对时势、民意的顺应。在对和谐社会的众多探讨中,对其建构途径的讨论最有现实性,且在众多可能的路径中,公民社会的成长最具基础性的地位。和谐社会,在本质上应该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五大创新。它形成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力量的新拓展,形成了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路,构建了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新型和谐式稳定观。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