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职生毕业后,大部分人会步入职场,开始新的生活,职场是他们发展和获取成功体验的重要场所.但是学校与职场在活动内容、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有很多不同,这样会导致一些毕业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的环境,甚至影响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这就需要中职学校老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培养学生们具备从事职业所需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
李黄珍 《职业》2005,(12):19-21
2005年职场的当红热门人物中,超级女生、梦想中国、芙蓉姐姐、大长今……这些打破传统成功方式和途径、飞速窜红的星,吸引了众多职场人士的眼球.他们具有成功低龄化、成名途径和方式多元化、成功速度惊人化等相同特征,对传统的职场成功法则和传统职业规划造成的巨大冲击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18日,由北京东方慧博人力资源咨询服务公司主办的"第三届金领职场洽谈会"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这是继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专场洽谈会以来的又一次成功的洽谈会.  相似文献   

4.
朱蒂 《职业》2010,(31)
根据美国某知名顾问公司的研究,职场成功的关键在于"PIE三要素":专业表现(Perfomance)、个人形象(Image)、能见度(Exposure).而三者对"个人影响力"所占的比重,依次为10%、30%与60%. 在老板的眼里,员工也分了三个层次:80%是人尽其才;5%是负债型,有机会就会清算;只有15%是不可丢弃的宝贵资产.提升职场"能见度',简单地说,就是让老板看得见你的能力,把你的名字轻轻地划入资产型名单.  相似文献   

5.
马冬 《职业》2008,(19)
新闻背景: 近日,人力资源专业机构"前程无忧"在全国发起了<你的职场是否"缺氧">大型专题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6.82%的职场人正处于职场"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6.
李黄珍 《职业》2005,(8):23
我沉默,因为现在流行"酷"男一族;我经常犯些无伤大雅的弱智错误,因为我是职场的"可爱女生";我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毫不客气地指出老板或者客户的错误,因为我天性耿直、心无城府……这些细节,你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呢?专业人士分析指出,有67%的个人职场危机是由工作中的一些小细节直接导致的;而盲目乐观游走职场的人们,是爆发个人职场危机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7.
职场上奋斗着的每一个人,都渴望着成功.职业规划的兴起,正是为着适应职场人士的成功需求而来的.但是,翻开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教科书将不难发现,在分析如何规划个人职业以谋求职业成功时,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持有一种静态的观点,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互动,忽略了职业环境的选择对竞争成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注"80一代"这个拥有2.4亿成员的部落 无需杀伐争战,毋膺沙场点兵,沿袭新陈代谢的职场规律,"80一代"理所应当地擎起职场大军的猎猎战旗,迈向职场发展的另一个无极.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形成的欣欣向荣的景象,有理由使年长的管理者用略带戏谑的语气以"80一代"的称谓来定义整整一代职场新人.  相似文献   

9.
三棵树 《职业》2008,(7):40
过去,成功的女性高管曾被视为性格孤僻的异类,她们不愿帮助其他女性,而且为取得成功,她们往往固守成规、从不越雷池一步. 女性关系网已.在职场悄然形成 今天不会再有人这么批评她们了.  相似文献   

10.
《职业》2008,(34)
身处职场,就必须与不同年龄的同事相处,年龄的差异造成的代沟成为职场中同事间交流的障碍,甚至还可能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职场员工更愿意与"同代"和"隔一代"的群体交流.在交流的内容上,"80后"的员工相对其他年代的员工会更加"公私分明":与特定群体交流工作问题,与其他群体交流生活问题或娱乐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毕业的"新人们"粉墨登场了.自此,他们与办公室前辈们的关系,已然从"带教老师"过渡为"同事".用四联单换来人生第一份劳动合同后,职场新人所要经受的"断乳期"和压力才刚刚开始.从悠闲的校园生活到紧张的职场打拼,巨大的转型令不少人焦躁不安.心理承受力差、责任感不强、不懂人际交往、礼仪文化缺失等,是职场新人的通病.对此,新人的感觉如何?过来者又有什么告诫?这个话题吸引了不少读者参与,且听他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12.
江南竹 《职业》2005,(5):55-56
在职场,埋头苦干、单打独斗固然重要,但如果你拥有一个很好的职场"伴侣",无疑会如虎添翼.所以,你应该做做下面的测试题,帮助你更好地认清自身条件是否能够选择到职场里的"另一半".此为单选题,请在选定的题后打钩.  相似文献   

13.
元明清  贺泽劲 《职业》2005,(5):42-43
当"眼球经济""美女经济"、"人造美女热"蜂拥而上时,职场迎来了"姿本时代".但在张扬着"姿本时代"旗帜的职场,并非只有美女才能纵横江湖.事实上,你不必为自己长相平凡而悲观沮丧,怨天尤人,因为"姿本"并非专指"姿色",怀揣写真集去求职其实是对"姿本时代"最糟糕不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刘艳霞  骆潇 《职业》2007,(28):36-38
当今职场,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了企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现在,高薪、高福利已经不再是吸引人才的不二法宝工作环境、成长机会、企业文化……越来越为职场人士所看重,职场人对"东家"的选择也日益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职场福地其实无处不在,关键就看身处职场的你,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16.
这个冬天有点冷,金融风暴对国内职场的影响究竟几何?针对眼下的状况,前程无忧(www.51job.com)与天涯经济社区联合进行了"金融风暴下的职场"在线调查,共有3907名职场白领参与,其中62%为男性,38%为女性:53%的被调查者年龄在23~29岁.  相似文献   

17.
如今,"失恋+失业"的大龄女青年,被人们调侃为"双剩女",指的是情场和职场都被"剩"下的女人. 情场上的"剩女"留给公众的一贯印象是"三高",即高学历、高工资和高要求.这些白领丽人几乎成为了小资的典型代表,就算婚姻大事还没有着落,但个人条件与生活质量都非常好.然而,这些"职场得意情场失意"的女性,并不能涵盖"剩女"的全部意义.其实,人们常常发现"剩女"的另外一个群体——她们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令人艳羡的工作,但却在我们的周围真实地存在着,这些人构成了"双剩女"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进入外企工作,是很多求职者的梦想.外企的美丽光环在透明度越来越高的职场上,业已开始渐渐褪色.成功应聘外企,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名校、热门专业的背后,更多的是外企所重视的求职者要具备的软素质.  相似文献   

19.
名词解释:"白骨精",指在职场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相当核心竞争力的白领、骨干和精英.  相似文献   

20.
郭策 《职业》2007,(1):30-31
办公室"小团体"问题,在职场上屡见不鲜,依赖裙带关系,排斥异己的小团体也同样是存在的,很多人对此又恨又怕.其实,小团体符合心理学上的"同理心"原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一味排斥它等于漠视了现代企业文化.但是同样,在职场中,小团体=职场势力吗?什么样的小团体是受欢迎的,什么样的小团体又是对团队有害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