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人民健康是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以人民健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人类在健康问题上面临共同的挑战,并已经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提出了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思想,构建健康中国基本方略,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中国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就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立的健康行为。为了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健康中国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参与、每个人都应该健康。只有人人健康,才会有人民日益美好的生活。健康中国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来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全民共建共享健康,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健康动力。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主要体现为继承性、渐进性、创造性,民族特色包括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中国式现代化三个方面,时代特色可概括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特色观视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是事物最优的存在方式和演化方向,形成于共性与个性的相互扬弃、优化以及事物内部和外部的协调优化过程中。特色观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最佳生存方式与最优发展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双向优化互促,坚持内部优化与外部优化协调推进。以特色观的视角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意义不仅在于以特色的理念来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本质的目的在于探寻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答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继续向优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处于发展之中,只有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起点,又是不断拓展这条道路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源泉,又是不断完善这个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又是不断增强这一制度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正确认识和评价改革开放,对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力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是一个适合中国发展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它在形成历程上可以分为萌芽、初创和形成三个阶段;在内涵上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的统一;在意义上,它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论,又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特有的贡献,同时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此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还必须澄清关于它的几个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开篇就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判断。理解新时代、新思想,是我们理解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精神的一把钥匙。首先,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中国从建国的站起来到改革开放的富起来再到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起来。其次,从理论和实践的维度,新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社会等方面的现实发展状况决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最后,从国内和国际的维度,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向世界需要发展和渴望发展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对“创造社会财富”作了一系列论述,提出“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实质上,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大幅增加财富,这应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目标。为此,必须建立良好的创业机制,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其前提是树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对于价值、劳动、阶级、剥削、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等一系列理论问题要进行创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一个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对其作了深刻地阐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崭新的理论丰碑。这个丰碑像一座灯塔,照耀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我们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巧丽  李心华 《东岳论丛》2012,33(5):107-111
社会主义经济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它反映社会经济的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政治指社会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人类创造的积极政治成果,主要是先进的政治形式.社会主义文化指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它是有阶级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人类创造的积极精神成果,它包括非阶级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刘俊奇 《江汉论坛》2007,46(12):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以其诸多成就创造了当代人类最伟大的奇观,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之点,是社会主义制度及其规定性,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关系,以及过程与结果的历史统一.由此可以使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既有历程与成就,而且可以使我们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形成与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实事求是指导思想,"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论原则,"抓点、算账、比较"的调查研究方法;物质文明建设上,"经济力量均衡运行、规模要和国力适应"的经济建设基础思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体制模式构想,"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改革方针,"鸟是搞活经济、笼子是国家计划"的经济体制改革定位;精神文明建设上,"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指导思想,"党组织要重视"的领导体制,"思想政治事关重大"的工作核心,"各种形式自由发展"的建设载体;政治文明建设上,"要有民主还要守法"的民主法治思想,"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德才并重以德为主"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亡党亡国亡头"的反腐倡廉思想;社会民生建设上,"多方考虑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思想,"吃饭穿衣是政治问题"的以民为本理念,"先生产后基建"的以民为先主张,"低工资高就业加补贴"的社会福利观念。这些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萌芽和起点、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继续解放思想作为大会主题内容之一加以强调,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施与实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实践来源,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结果揭示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施要素建设,处理好制度体系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联系基本关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施的优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新一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施与建设的实践要求,决定并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十七大报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和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质就是实现从传统的集权政治向民主政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关键是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