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时代提出的市域社会治理理念是对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和机制的变革与重塑,具有治理结构方面的特殊性,表现为纵向治理层级的多维性、横向治理主体的多样性以及空间治理样态的非均衡性。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域社会治理结构特点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由于我国地方实践的联动治理与市域社会治理的运行逻辑具有契合性,结合X市市域社会治理的实践案例,运用联动治理理论对市域社会治理的内在机理进行阐释。文章认为,市域联动治理包括对横向层级的统筹联动、上下层级的联带联动以及空间地域内的整合联动,反映了以市级层面为内驱的主导式联动和以空间地域为外驱的网络化联动的双重机理。市域联动治理的内在逻辑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可行路径,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法治是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内涵和依托。依法治市是市域社会治理题中应有之意,以此为切入点,阐述市域社会治理法治保障的重要意义,从加强立法建设、行政执法、司法保障、法治监督、法治服务和法治宣传方面提出完善市域社会治理法治保障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4.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对解决当前基层治理实践中存在的结构短板问题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是对宏观国家治理与微观基层治理之间存在的治理枢纽的补强。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结构性优势、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性优势以及协调区域发展的整体性优势,对于破解县域治理和基层治理的结构性困境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前,构建连续贯通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市域视野下的新型市县关系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面向全周期管理的市域社会风险治理,是适应市域社会治理场域特点,统筹市域社会发展和安全的需要,更是提升市域社会风险治理效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从全周期管理的视角上看,市域社会风险治理存在治理理念滞后、治理能力短板凸显、治理协同性弱、治理工具错配与治理赋能不足等问题。建构面向全周期管理的市域社会风险治理,必须实现治理理念、体系、机制、工具和赋能等方面的变革,才能将风险化解在市域,通过高效能的社会风险治理,以一市一地的稳定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相较于省域、县域而言,市域是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最有效的治理层级。既有研究未能在如何实现治理合力,更好地发挥市域社会治理整合功能等问题上形成学理性解释。在政治系统论基础上,建立结构性整合的分析框架,结构性整合主要体现在主体结构、规范结构和行动结构三个方面。通过对A市的社会治理案例发现,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与结构性整合三大要素紧密相关,并且三要素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以实现有效治理。主体、行动以及规范结构共同推动了矛盾化解的过程精治、源头防治以及整个过程的监督问责,确保了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由于这种“结构性”,市域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层级,也是社会治理中最关键的治理层级。在社会治理中,应进一步发挥市域治理的结构性整合,加大对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源头治理和过程治理的精准精细。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改革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引入技术嵌入理论与数字治理理论构建分析框架,探寻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是实现数字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理论准备。要突破数字技术嵌入市域社会治理在制度安排、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干部能力、部门协作、应用场景等领域面临的现实梗阻,应在数字技术与市域社会治理有效融合的实践中,坚持党建引领改革,打造多元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立数字治理制度,健全数字化改革标准规范体系;完善改革运行机制,做好全过程评价监督推广保障;培养数字思维理念,全方位提升干部数字治理能力;加大改革系统集成,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完善多跨场景应用,建立民意回应的综合平台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9.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市域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矛盾愈发凸显,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升级与迭代也给市域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明确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理论蕴含及优化路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要把握其理论意蕴,更要着眼于实践进程中形成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构建"一核多元"的市域社会治理的政治引领体系,科学完善市域社会治理法律体系,形成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技术支撑体系,打造优质高效的市域社会治理法治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大庆成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量工作。从转型发展升级和“三个城市”建设需要看,大庆还要着力解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队伍建设水平,强化科技赋能,提高法治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2.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突出内容,治理的法治化是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对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着关键意义.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关键武器,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内涵入手,探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建议,目的在于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地级行政层次的自然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地级行政区(地级市、自治州、盟)所辖空间范围内,以整体治理、协同治理为目标,以公共服务、矛盾化解、公共安全等为重点,旨在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设施联通、数据融通的城乡融合型社会治理体制,实现全地域,全要素(人、组织、物、网),全周期管理,旨在打造城...  相似文献   

15.
市域社会治理:一个概念的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社会学的视角,科学认识"市域社会治理"的理论蕴含,是加快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来看,市域社会治理是指在设区的城市区域范围内社会治理主体(党委、政府、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公民)在形成合作性关系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社会控制手段(党建、法律、道德、心理、科技、民规民约)化解市域社会矛盾、解决市域社会问题,以达到促进市域社会和谐稳定目的的一种枢纽性基层社会治理。这种认识,既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正确把握市域社会治理与城市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又有助于我们科学确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高博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179-187
德性司法是运用法官德性解决实践问题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司法方式.德性司法注重大众化的司法方式,更加追求司法过程中的实质公正,要求积极能动的司法.德性司法中的德性是指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法官个体所展现的德性,法官的德性从制度化和非制度化,低阶和高阶角度可以进行四种德性分层.在理念、方法、效果等方面,德性司法与市域社会治理存在内在融通.蕴含德性司法的市域社会治理可以提升社会治理的现实有效性,市域社会治理的视域则可以突破司法场域的封闭和局限,进一步明确德性司法的内在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如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则成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容回避且须精心应答的重要考题。秉持精细化、实用化、特色化思路引领,凸显务实管用、便于操作特性的“良法”以及建立在对其普遍遵守与执行基础上的“善治”是现代化语境下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应然图景。立法中部门利益倾向明显、精细性不足、与改革互动效果不佳、政府无限度兜底、社会普遍性违法等是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推进中的现实障碍。当前,应以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为总体推进思路,以立法、执法以及司法理路贯通为具体推进路径,确保信用建设与信息共享保障机制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实施,全方位驱动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立70年在国家治理格局下进行了社会治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稳定和建设政权,国家治理覆盖了社会治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激发了社会生产力,也导致了独立的社会力量的产生,社会治理成为必要。市场化、城市化衍生了以民生为主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新时期和新时代下政府通过建构新的社会治理格局,尝试将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基层社会治理成为实现有效社会治理的基本领域,这也需要对多种社会治理方式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