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青 《江西社会科学》2004,83(8):125-129
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消费需求提供的市场空间,能从需求、供给两方面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同时,消费需求的波动又是经济周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滞缓因素。对消费需求的调控也是一个重要的反周期手段。保持消费需求于适当的规模和适当的增长速度,是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结构这个系统的失衡主要表现在需求结构方面,其中消费结构失衡是当前中国需求结构失衡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特征及以此为基础进行国内和国际比较可知,中国投资率的持续上升所挤占的消费需求主要是居民消费,而包括城镇、农村居民在内的中国需求结构尤其是居民消费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差距与城乡、行业差距。因此,应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善消费环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促进消费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  相似文献   

3.
唐代消费需求与商品供给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唐一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商业繁荣,大大促进了消费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口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促进了商品供给结构的优化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商品性消费比重越来越高,唐代居民生存性实物消费品的消费比重下降,享受资料在消费资料结构中的比例日趋扩大,并使商品性消费更呈现多样化、多变性的特点,进而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升级.伴随商品经济的繁荣,各阶层尤其是中上阶层的消费欲望被大大刺激起来,奢侈性消费成为这一时期消费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实现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长期来看,我国需要建立消费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机制。但目前,收入分配、不确定性等对其建立形成了需求约束,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其建立形成了供给约束,市场体制不完善则是其建立的制度障碍。三者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锁定”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加大了建立消费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机制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在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的同时,中国的制造业有100多种产品产量已达世界第一,制造业整体排名已进入世界第四,制造业大国已初露端倪。但必须看到的是,成为经济大国,并不代表着同时成为经济强国。事实上,中国距离经济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基于此,要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就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路径,通过发展品牌经济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内涵,实现中国经济由“大”到“强”的迅速转换。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年来的消费需求不足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在经济学者当中已经形成一种共识。本文从理论模型分析入手,得出经济结构失衡会使产品供求既存在超额供给和价格下降,又存在超额需求和价格上升的论断。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失衡所引起的消费需求不足,最后提出了在经济结构上进行宏观调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升级,数字经济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实现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推动力。基于数字经济的影响因素,运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可从四个维度构建衡量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2013—2019年省级相关经济变量的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其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3)数字经济通过对生产端和需求端的双重赋能,提升了生产效率,转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结论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提高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已由供给不足转为需求不足,虽然投资的高速增长在短期内可以拉动经济的较快增长,但从长远看将进一步加剧全社会供大于求的矛盾,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将难以为继。因此,只有启动消费需求才能真正最终启动内需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出现重要转机 ,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由回落转向回  升。但目前经济回升尚不属经济自发增长能力增强的表现 ,而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短期政策效应。能否使我国国民经济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轨道 ,关键在于消费需求拉动力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最终需求与国民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鉴宏观经济学中的需求分析研究方法 ,结合宁夏投入产出模型和现代统计分析研究方法 ,对近 2 0年来宁夏需求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在扩大内需、启动经济的过程中 ,要根据宁夏需求的实际特点 ,实施内需与外需并重、投资与消费协调发展的对策 ,特别要注意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 ,如此将对促进未来宁夏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农村人口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应拓宽制约农民消费的瓶颈,实现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鉴宏观经济学中的需求分析研究方法,结合宁夏投入产出模型和现代数理统计分析研究方法,对1998年以来宁夏投资、消费和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宁夏经济增长呈现出高投资率的显著特征;居民消费在消费需求中处于主导地位,需求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超过产业结构的影响。提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引导消费、扩大内需是“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消费需求不足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并存的现象使人们对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产生了极大兴趣。本文在考察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用于检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之间关系的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趋向于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探索从生产工具、机器、生产流水线到无人工厂这个机器或技术系统替代人力的发展过程,可以找到无人经济出现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借鉴已有学者研究成果,无人经济可被定义为: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现代技术为基础,在生产经营某些相对独立环节利用技术系统完全替代人力的经营形态。根据所运用技术的先进性程度和技术系统替代人力的程度,广义无人经济可划分为传统少人经济、传统无人经济、现代少人经济和现代无人经济。权衡成本和收益,当前无人经济的应用重点应在技术相对成熟、生产组织方式更加完善的子系统上实现技术系统对于人力的完全替代。  相似文献   

15.
理论研究表明小城镇具有集聚、拉动与扩散的三大效应和市场需求.然而通过对我国小城镇建设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出现了不少问题和矛盾,尤其是农村消费的不断萎缩更加剧了国内需求的持续疲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措施是关系到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拓宽城乡市场,优化国民经济整体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1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变或者扩大商品效用,因而具有创造需求和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需求和供给的扩大需要市场引导和调节,政府应该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运用政策和法律法规,着力完善市场和促进市场均衡,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7.
要认识并探讨中国经济的需求不足问题,首先必须搞清需求、供给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需求不同于需要、供给不同于供应,需求和供给都是受价格约束、与价格相联系的概念.虽然需求、供给都有绝对性,但需求与供给更有相对性.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关系,通过价格来体现.价格是需求与供给相对关系的"支点"、"闸门".如果这个"支点"多偏向供给,就会需求不足;反之,如果这个"支点"多偏向需求,就会需求旺盛,甚至走向需要旺盛.  相似文献   

18.
综观世界经济运行的历史和中国经济运行的实践,在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关系上,均衡只是特例,而非常态,即均衡是要通过调整去努力接近或实现的一种理想状态.认识需求与供给的基本规律,特别是价格在其间的重要作用,就为进一步分析、探讨中国经济的需求不足问题,并寻求有效对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工视角研究产业组织演进与优化的理论依据。首先指出分工在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安排,而非单纯的技术性因素。其次分析了分工与产业组织演进的内在关系:分工是组织的基础,也是组织变动的原因,分工是产业组织演进的历史逻辑。最后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分工经济对规模经济的甄别,指出分工经济而不是规模经济才是报酬递增的真正源泉,才是产业组织优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产组织方式不同,产业内部的发展驱动力就不同。在模块化生产方式下,核心企业与外围企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了,甚至可以没有核心企业。模块化以及行业标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行为,同时降低了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引发了网络规模效应。企业围绕模块功能的竞争使得模块和系统不断升级。非中心设计的组织方式导致技术进步自发演进、没有止境和难以预料。模块化促使企业内部出现作业链条分解,企业边界逐渐收缩;在模块化生产中,环境是内生因素,企业自我创造、自我优化产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