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倪新兵 《东岳论丛》2012,33(5):81-85
黑格尔的伦理精神遵循从伦理实体到道德主体的辩证运动,道德世界是伦理精神的运动历程之一.道德世界中的良心是直接确定性的精神,它以其直接性消弭了道德世界中的对立与混乱,进而达到与普遍道德意识的直接等同.但是由于良心维护自己的纯洁性而害怕行动的方式使它成了静观的优美灵魂,知与行分裂的静观优美灵魂导致了伪善;同时在伦理精神的自为状态下,出自良心自身的行为具有特殊性,但它又坚持自身是与普遍物相一致的,也导致了伪善.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的"良心观"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良心不是对利益计算和权衡的结果,而是义务的实现,是道德的直接性,是个体自觉意识到客观义务而在内心形成的原则精神。研究黑格尔的"良心观"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开端问题就是所谓的哲学"本体论"问题.康德对纯粹理性的批判就是为寻找一个哲学的"开端",他把哲学的开端奠定在先验理性的层面,为德国古典精神哲学开了先河.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则是要消解开端和自在之物之间的紧张关系,他的辩证法是要把开端和结果统一起来.黑格尔主张开端一定是与人的精神,人的可经验的世界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哲学在哲学家身后经历了从盛极一时到衰败 ,再到复活到成为热点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 ,为黑格尔哲学热在战后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时代情境 ;而黑格尔哲学自身的深度和广度 ,特别是它对实践哲学基础的真正确立 ,为这一“热”的出现提供了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5.
康德和黑格尔在西方美学史上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康德是奠基者 ,黑格尔乃集大成者。康德提出了“主观的合目的性” ,力图调和经验派和理性派美学 ,把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 ;黑格尔首次将辩证法引入美学中 ,同时在康德的基础上 ,他提出了“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力图在一个新的基点上 ,解决在康德那里处于极端矛盾状态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问题。于是 ,二人在继承和发展的前提下 ,分别探讨了美学范畴中的诸多重大的艺术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戴劲 《江海学刊》2012,(5):67-71,238
国内学者单独讨论存在理论和谓词理论的文章不少,但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的有限。康德明确区分存在和谓词,或者说逻辑的谓词和实在的谓词,后者按照弗雷格的理论就是直接对对象进行谓述的一阶概念;黑格尔则扬弃了康德这种区分。透过黑格尔对存在和谓词对立关系的扬弃,我们看到的是他对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对立关系的扬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哲学史上客观性概念多层次含义的继承与批判,黑格尔将康德先验范畴转化成为经验性的概念.黑格尔的思辨概念是主客同一的,是有限的必然性.概念与经验不是思维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是直接统一的.概念从时间上看产生于经验,从逻辑上看决定于经验.  相似文献   

8.
曲相霏 《文史哲》2005,20(3):151-156
对人权正当性的回答是达成人权真共识的前提。欧陆传统的先验式人权推定和英伦传统的经验式人权推定、自然权利理论和功利主义学说等等,都经受不起人权正当性的进一步追问。人权的正当性来自价值判断,根源于人们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体现了人类弥足珍贵的道德情感。作为价值判断的人权无关真假,是一种类似于真实性的要求。人权的概念产生自西方,但在儒家的良心理论中却可以找到人权本原的最佳阐释。个人主义与权利观念的缺失应该是儒家虽有丰富的良心理论而未发展出人权概念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康德第一次系统阐述了自我意识概念及其哲学基础,是认识论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康德区分了先验自我意识与经验性的自我意识,认为前者是本源性的,是先决条件.黑格尔的自我意识援引了"他者"概念,将"自我"与"他者"统一于自我意识中,这种自我意识的最终归宿就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真正赋予自我意识科学内涵的是马克思.马克思批判了康德和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理论,将自我意识转向社会实践、革命活动,上升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高度.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思想史上,亚当·斯密开辟了现代社会理论传统,以一种对市民社会的经验性分析取代了政治观念论的方法,确立了现代政治的核心是市民社会。与此同时,康德在更高的层次上恢复了观念论的超越性,通过把现代市民社会置于历史哲学的先验反思中,克服市民社会的自然主义维度。最后,黑格尔立足于整个现代性的成就之上,把市民社会重新纳入到政治观念论的反思系统中,努力促成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伦理统一。黑格尔对政治哲学中经济—政治关系的这一深度阐释,敞开了通向理解马克思实现西方政治哲学革命的根本出路。黑格尔对政治经济学与近代政治哲学的综合,敞开了通向马克思的政治哲学革命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宗教对于人类的意义——简论康德与黑格尔的宗教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明 《文史哲》2006,(3):138-143
康德与黑格尔的宗教观出自启蒙运动的思想背景,虽然他们对启蒙的宗教批判持有不同的态度。基于相同的理性主义的立场,他们提出了目标一致的建立道德性宗教的主张,但在对宗教的性质的解释上却有所不同。康德将宗教看作是出自道德的需要,“上帝”是为了实现至善而设定的“公设”;黑格尔则把宗教看作与哲学一样都是纯粹的“思”,其目标是把握真理,“上帝”即是一种真理。他们的宗教哲学的一个共同缺陷,是忽视了宗教最本真的意义在于它作为精神的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12.
知识观与现代性——一种基于康德、黑格尔哲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观是现代性的重大问题。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奠定了现代知识观的基础。现代知识观的核心论题包括: 理性的观念、知识的性质、基础主义等, 在所有这些问题上, 康德与黑格尔都有着既相异又相通的各自理解。由此构成的康德、黑格尔的知识观, 是现代性观念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3.
14.
康德道德哲学的难题之一就是道德自律问题,具体包括价值的先验秩序如何不可知,人如何获得自我立法的意志,这种立法的权威由谁来提供三个层次。席勒认为这个道德难题的本质在于康德哲学的二元论架构,因此,席勒尝试通过发展康德的美学理论来沟通二元断裂并对道德判断的确定性做出说明。他尝试将"爱"的观点引入道德哲学,用美德伦理丰富义务论哲学,这些见解既回应并阐释了康德的道德难题,也对正值学术积累期的黑格尔影响巨大,以至于在很多重要问题上,能够看出这两位学者的理论一致性。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席勒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学术脉络传承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黄显中 《天府新论》2005,(2):33-36,107
良心与腐败的关系问题不能凭直觉断定 ,因为良心分为形式良心和真实良心。“按良心行权”产生腐败 ,在于该良心是以私人善为实质的形式良心 ;“按良心行权”产生廉政 ,在于该良心由公共理性设定公共善为其对象。形式良心与真实良心的转换来源于行权者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制度激励的目标 ,是行权者形成真实良心 ,其核心内容是培养行权者合理的公共理性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论良心     
王海明 《齐鲁学刊》2002,(4):113-118
良心直接源于希望自己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 ,最终源于利己 ,源于自我利益 ,源于社会和他人因自己品德好坏所给予自己的赏罚。因此 ,每个人良心的强弱 ,固然与他自己的道德修养等偶然因素有关 ,但就其必然性因素来看 ,则直接取决于他希望自己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的多少 ,最终取决于他因良心的强弱而得到的利益的多少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确立理性与现实的和解原则,以批判康德的二元论与不可知论,但是其和解原则却是建立在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基础之上;基于理性与现实、思维与存在的区分,马克思承认两者统一的有限性与条件性,进而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  相似文献   

18.
从宗教学视角看,伪善是法利赛式,是一种根本恶;从心理学视角看,人具有道德伪善动机,伪善是道德做秀;从社会学视角看,伪善是自我欺骗的社会生存策略,道德脱离产生伪善;从伦理学视角看,伪善是对道德法则的颠倒,是只顾动机、不切生活实际的德行意识,是平庸之恶,是为善而善。总而言之,伪善是恶的一种隐存样态,是道德做假与道德欺骗,是个体伦理与社会伦理冲突的结果,是道德信念与道德行为背离所致。  相似文献   

19.
庄桂成 《江汉论坛》2004,(3):109-111
典型论是中国20世纪文论的核心范畴,它来自于西方,"五四"前后传入中国并引起三次大型争论.争论中所提出的一些主要观点,几乎都受到了黑格尔典型论的影响.20世纪末,典型论争才逐渐归于消解,才逐渐走出黑格尔的"光辉".这告诉我们,面对历史伟人要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会更加接近真理.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自身传承的角度对黑格尔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重新读解和诠释 ,认为理论自身的发展使得黑格尔哲学只能以实践唯心主义的方式反映时代精神。并且黑格尔为自由而自由 ,为真理而真理的“实践反思”哲学为马克思现代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