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第一种方法:改变态度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古时候有甲、乙两个秀才去赶考,路上遇到了一口棺材。甲说:"真倒霉,碰上了棺材,这次考试死定了。"乙说:"棺材,升官发财,看来我的运气来了,这次一定能考上。"结果乙秀才果然金榜题名,甲秀才  相似文献   

2.
《可乐》2009,(1)
抗日战争期间,马寅初在重庆大学商学院大礼堂演讲,台下混进了国民党特务,情况很危险。马寅初带着女儿和棺材上台说:"为了真理,我不能不讲。我带了棺材,是准备吃特务的子弹;带女儿,是让她  相似文献   

3.
“定胜”考     
"定胜"产生于宋元之际,初指一种食物的名称,后指"棺材和盖接缝处所用木楔",以及一种"两头大中间小"的形状。"定"指"银锭";"胜"最初指"饰物,"后意义泛化。《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皆未能正确揭示该词的含义及来源。  相似文献   

4.
花开花落     
有一位局长,他姓刘。 一天,他突然生病了。在他进医院的当天,有很多人捧着鲜花,拎着礼品来看望这位局长大人。刘局长的病房都快成花店了,堆满了康乃馨、红玫瑰、紫罗兰、香百合等等。花都没地方放了,可送花的人仍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审美理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的审美理想是一种汇融万千、宽宏博大、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大浑为一"之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大"道"是"大浑为一"之美的理论前提和哲学依据;二、"大浑为一"之美的表现特征为无限丰富性、雄浑壮大的审美形态和大审美观视野;三、"大浑为一"之关体现为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神化"最高境界.《淮南子》的审美理想是汉初时代精神的突出表现,对中国的审美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朝画家沈石田收到友人的一封信和一盒礼品,信上写道:"送上琵琶,请笑蚋。"沈画师打开礼盒一看,原来是吃的水果枇杷而不是乐器琵琶,便回信道:"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友人读了回信,知道写了白字,十分惭愧,作打油诗自嘲:"枇杷不是琵琶,恼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这位友人还有自知之明,承认写了别字,能自责当年读书识字不用功。  相似文献   

7.
"电影村"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以前很少涉及这一段史实。1950年袁牧之任中央电影局长期间,由捷克斯洛伐克专家拟订了"首都电影村建筑计划草案",后受到批评停建。1957年袁牧之为此写了检查报告。  相似文献   

8.
母亲面前,他没有尽到一个儿子的孝心,在爱人和孩子眼里,他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然而,在下岗职工眼里,他是他们的贴心人--他就是邯郸市劳动局局长李辰增。1999年底的一天,邯郸市劳动局机关门口热闹非凡,一块饱含"下岗"牌核桃露饮料厂干部职工满惨感激之情的"特困企业救星"大匾,被人们敲锣打鼓地送到了劳动局局长李辰增手上。人们感谢他救活了企业,救活了52名下岗职工,朴实的人们只能用这样一种方式,稍稍表达他们无以言表的心情。这也是对他两年来为人民呕心沥血所取得的成绩最好的概括,也是他所应得的"报酬"。两年来,在市…  相似文献   

9.
《北方人》2008,(Z1)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当中,辜鸿铭以古怪著称于世,也以幽默著称于世。辜鸿铭是个喜剧人物,他自嘲为Crazy Ku。在20世纪初的北大校园里,别人都剪去长辫,换上新装,他却拖着一条猪尾巴,戴个瓜皮小帽,活像是从棺材里跑出来的人物;别人都谈论民主、共和,他却一口一个保皇、忠君。可千万别因此以为辜氏是前朝遗老、顽固不化之辈。这位从西洋留学归来的大"海归",虽然满嘴"之乎者也、仁义道德",可是他的洋学问比洋教授还大,能用最流利的英文背诵海涅和拜伦的诗、  相似文献   

10.
英国剑桥郡圣伊夫斯市71岁的包裹快递员莱斯利·赖特因病去世,由于他生前曾表示讨厌乘灵车前往火葬场,所以他的儿女想出了一个别致的方法:他们将赖特装进一具纸板棺材中,并以“包裹“快递的形式将棺材送往火葬场。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韩国非常流行一种死一把的活动,参与这个活动的人首先要进行一个以生命的意义为题的测试,留下肖像,写下遗嘱,然后躺进棺材里。体验者能在棺材中听到哭声,大约15分钟后,工作人员再打开棺材,体验活动结束。  相似文献   

12.
向荣 《老友》2005,(10)
据史载,清康熙年间,有"天下第一清官"(康熙皇帝语)之称的张伯行(1652—1725),为官清正廉洁,政绩斐然,先后在福建和江苏巡抚任内,总揽军事、吏治刑狱、经济,可谓位高权重。其间僚属门生、官民人等多有携礼拜谒者,自然都有私事请托,他或婉言辞谢或严词拒贿。虽然如此,送礼者仍不乏其人。为了杜绝  相似文献   

13.
渔翁得利     
《可乐》2006,(9)
老科长退休后,局长宣布从我、老王和小孙三人中选聘一名科长。为争得科长之位,我们三人表面上嘻嘻哈哈,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可背后都是后娘打孩子——暗地里使着劲哩!局长生日那天,我拿不准送点什么东西好。老王隔桌献计:"送钱你没资本,送食品太俗气,局长喜爱花草,你不如给他买盆‘仙客来’送去,又高雅又喜气。"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听了老王的建议。中午,我捧着一盆"仙客来"刚进局长家,局长便起身相迎,笑嘻嘻地接过那盆花,把我拉进了屋里。那天,我喝醉了。我打心眼里感  相似文献   

14.
礼品与孝道     
对于孝道的实现,礼品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这种“孝道礼品”包括死后和生前的不同形式。礼品的厚薄之分并非不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所传达的亲情。在普通人家,“孝道礼品”偏重实用,随着生活的变化,也向象征性演变。实用性礼品符合养亲的需求。在子女赠送礼品的过程中,也存在物质交换和精神、情感交换,这些交换对加深亲情是有积极意义的。近些年,商家借孝道以推销商品,以道德包装的商业化,反而对真正的孝心和亲情带来许多伤害。  相似文献   

15.
张久英 《北京纪事》2011,(3):109-111
知道住在棺材铺的旧址,却不知道棺材铺的字号。52岁的邢其良在原宣武区米市胡同37号已经住了50年。他说:“这里以前确实是棺材铺,不过解放前就已经成了民居。”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教育部通报了黑龙江省依兰县高级中学教师冯群超索礼收礼谩骂学生一事的处理情况。通报指出,教师节期间,该校34名教师接受学生赠送的茶叶、水杯、剃须刀、篮球、服装等各种礼品合计价值4084元。随着作风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教育部门内部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潜规则现象也逐渐浮出了水面。身为教师,却公开向学生索礼收礼谩骂学生,确实有违师道尊严,严重影响教师形象,于情于理于法不合。值得深思的是,该校教师为何会"冒天下之大  相似文献   

17.
和是中国文学不断追求的一种审美极致境界,这种境界强调把杂多对立的元素组成一个圆融和谐整体,这种圆融和谐实际也是张力的形态表现。具体来看,和之"以他平他"的生成方式预示着张力的萌动;和之"济其不及,以泄其过"的生成过程显现着张力的产生;"保合太和"是张力状态的最佳呈现,和之魅力与张力的存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老友》2003,(9)
中秋佳节吃月饼,是中华民族的古老风俗。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以后成了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帝京景物略》谓"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西湖游览志余》称"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月饼最早出现于唐代。宋代时已有荷叶金芙蓉等花色名目。苏东坡曾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来赞誉月饼。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里,提到  相似文献   

19.
<正>谁也没想到,山洪来得那么突然。当村民回过神,跑向棺材沟的时候,已经有七、八名游客卷入滔滔洪水中。这该死的网红打卡点!望着泥水交织的潮涌,几名村民怒骂道。之所以叫“棺材沟”,源于上游处有一块飞檐状的褐色大石,前高后低,方方正正,卡在两侧石道上。远远望去就像从棺材底泄出流水一般。  相似文献   

20.
“礼品收购”时下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百姓称之为“第三百六十一行”。“礼品收购”自然不是“废品收购”,收购的都是价值不菲的烟、酒等。大凡拎着礼品到“礼品收购店”交易的,都不是因为手头经济拮据才把礼品卖了。 拎着礼品到收购店卖的大致有三类人:一是某些政府机关部门领导的家属,二是某些垄断行业要害部门领导的家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