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全球化与民族电影的文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全球化与本土化、民族电影的属性、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等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在全球化到来之际民族电影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文章指出,只有把电影真正当成一种文化产业来抓,才是民族电影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2.
"球土化"是全球化与本土化冲突与融合的产物,是中国文化产业海外发展的现实语境。泛欧电视产业在全球扩张和跨国传播时的一些做法,如本土化广告窗口、本土化语言翻译、本土化节目制作、本土化节目频道,给中国文化产业海外发展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中最复杂、最深层次、最艰难的文化转型。历史发展和新的时代赋予了中国文化现代化以新的内涵。从文化与经济政治、时代性与民族性、本土化与全球化、一元与多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等六个对立统一中把握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静  周三胜 《社会科学》2005,1(10):117-122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中最艰难的文化转型。历史发展和新的时代赋予了中国文化现代化以新的特征。从文化与经济政治、时代性与民族性、本土化与全球化、一元与多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等六对矛盾着手,辩证把握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规律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面向全球化的中国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两股相辅相成的世界潮流。全球化将不同区域、种族、信仰、语言、文化形态、阶级的人联系在一起,世界上任何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国家,都必须迎接全球化的洗礼和挑战。全球化也必然要面对与本土化的冲突与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化是本土化的全球化。本土化则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对全球化的回应。没  相似文献   

6.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中最艰难的文化转型.新中国60年来,历史的发展赋予中国文化现代化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思考新中国60年来文化现代化,从文化与经济政治、时代性与民族性、本土化与全球化、一元与多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等六对矛盾着手,辨证把握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规律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的以个体创造、个性化为特征的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与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相结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这是实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双赢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是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不断展开的过程,在当代,文化的全球化更多地表现为文化的殖民化。文化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人文精神失落;社会生活方式,理论界、文艺界,"文化殖民主义"倾向严重;西方(特别是美国)文化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后,威胁着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全球化下的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应是:坚持"和而不同",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现象;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作为人类生存条件的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时代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首先从文化产业的传播特性、生产方式、全球扩张三个方面概括了当代文化的趋同性;然后具体分析了当代支持文化多样性的三种力量:国家化的政策保护、本土化的自我意识、个体化的自由选择;最后,从超越民族国家视界、解构极化思维模式、诠释文化传统三个方面,论证了文化多样性的合理蕴涵,强调只有经受了全球化时代的洗礼的多样性才是值得我们向往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之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进程中,是否存在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文化全球化是否意味着世界文化将走向“一体化”、同质化”?文化全球化是否等同于“西方化”或“美国化”?文化全球化是否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亡?文化本土化是否就是要拒绝抵制文化全球化浪潮?文化本土化是否就是追求“原汁原味”“、纯粹”的文化?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些文化领域中带有根本意义的问题一直牵动着学术界的神经,需要在学理上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球土化、体验经济与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土化"观念融合了"全球化"与"本土化"两个概念,而并非这两个概念所强调的一种冲突和矛盾关系。体验经济正在通过经济渠道和文化渲染不断扩张,合力将以体验为核心价值诉求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二者对于在努力推行"走出去"理念与强调民族产业振兴之间寻找张力空间的文化企业无疑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现实路径选择。此外,还应当思考的是,在"球土化"策略实践中,如何在对文化市场的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可或缺模块"的恪守与对"可选择模块"的创新,从而加快适应文化变迁的同时在探索、融合和创新中的拓展"共创型"市场与实现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后殖民理论的兴起为我们消解西方话语中心提供了理论基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英语的普及,尤其是英语热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引发了人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思考。化解“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冲突需要有一种正常的文化心态。面对全球化的浪潮,既不能一味迎合而丧失自我,也不能片面追求本土文化的“纯洁性”而孤立于世界之外。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与各种文化表现形态共同构成民族文化体系。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各种文化表现形态起到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文化表现形态作为民族精神的表象世界,反映和体现了民族精神。在全球化形势之下,既要弘扬民族精神,又要加强文化建设,由此实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文化与空间在中国的复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在扩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其经济文化渗透的策略来适应当地的需要,从而形成表面的地方化和文化多样性,但在这表面之下却隐蔽着一种同一性: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从文化和空间方面探讨全球化的本质,以中国的文化和空间变化为实例,我们发现不论全球化的外表显得多么具有民族性,实际上它仍然是资本主义文化与空间的复制。尽管全球化的力量巨大,但我们仍然存在着可选择的现代性的希望空间。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和趋势 ,它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 ,还具有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等多重意义 ,并凸现出文化在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要有敏锐的全球视野 ,正确处理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世界性的关系 ,切实加强文化系统中社会主义主文化及意识形态建设 ,形成文化创新体系 ,并构筑文化产业平台 ,推进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化也正在冲破国家的文化壁垒。全球化强化了民族文化的民族性,有助于一种开放的文化观的形成,促进了西方现代性文化的传播。同时强势文化的冲击也影响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其分化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应主动融入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加强文化安全意识,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7.
齐骥 《学术探索》2011,(5):106-111
我国文化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发展动画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时,全球一体化冲击下本土民族文化的式微、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在动画媒介的传播,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软实力建设形成威胁。在此背景下掌握和了解民族文化在动画中的应用现状、客观分析民族文化在动画应用中的困境并提出民族文化在动画应用中的建设性路径,是中国动画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玮 《学术探索》2003,(5):88-9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扩展 ,其内涵和外延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 ,而是渗透到科技信息、政治、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国要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占有一定优势 ,就要制定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现实国情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发展战略。对此 ,深入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或文化的全球化 ,主要是指在世界性的经济交往与交流的带动和影响下 ,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础上的较为广泛的跨国性的文学与文化的交流与共享。这已经成为世界形态的存在 ,体现为历史的必然性。文学或文化的全球化 ,在时间过程中有从无到有的程度 ,从少到多的程度 ,从交流到合作的程度 ,从被动接受到自觉拿来的程度 ,从接受别国到送去别国的程度。这种种不同的程度 ,就是文学和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限度。而文学或文化全球化问题的提出 ,就是要人在理性上认识这个限制 ,找到克服限度的方法和策略 ,求得用全人类创造的先进文化和文学来丰富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文化 ,扩大这种文化的共享 ,以更好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