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宗教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它叫人们相信并崇拜一种超自然的神灵。从最初的“泛神论”或“拜物”的自然宗教,到阶级社会系统的宗教形式,有其深刻的阶级和社会根源。在世界林林总总的宗教体系中,一神教是最具形式和最严密的宗教,它不仅有繁锁的崇拜仪式和规定的经文祷辞,而且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和人数众多的信徒。宗教与教徒的社会生活紧紧相连结,甚至教徒的衣食住行和全部的社会活动,都受到宗教律例的影响和支配。所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居住于滇南山区的哈尼族所信奉的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其迷蒙、杂芜的神灵观念,除天上至高无上的天神“摩米”之外还可分作三个层次:一是卫护躯体的神灵;二是无恶不作的鬼;三是善恶兼施的自然神。文章通过对哈尼族原始宗教观念中的魂、鬼、神文化内涵的探析,揭示了山居农耕民族社会文化走势和观念形态衍异规律。  相似文献   

3.
“宗教现象学”一词在学界的使用相当混乱,这种状况跟作为区域现象学的宗教〖HTH〗现象学〖HTSS〗与作为区域宗教学的〖HTH〗宗教〖HTSS〗现象学这两种背景的交织分不开,胡塞尔现象学与范德流宗教现象学之关联即反映出这种情形。宗教现象学属于家族类似概念,在其名下,有几条基本的方法论原则被交叠分享着,但反化约主义、捍卫宗教现象的自主性、尊重宗教现象则是不容否认的方法论“底线”,违背之,纵然其研究是所谓的“本质研究”、“意义理解”,亦不应被归属于宗教现象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宗教是个复杂的东西,作为一种世界观,它反映着人们对自身、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着特定的心态、特定的思维方式。因而,把它简单的界定为“精神的鸦片”、“颠倒的世界观”,恐怕不一定很客观,正如恩格思在《布鲁诺.鲍威尔和早  相似文献   

5.
宗教信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和文化现象,同时又是心理现象。现实生活中的宗教是用“超越”现实和人的信仰的形式反映着对社会和自然的扭曲的认识。因此,人们对宗教这个特殊现象或从哲学世界观和认识论分析;或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角度观察和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宗教信仰的心理特点和活动法则就是宗教心理学的任务。那么,我国朝鲜族的宗教信仰有什么心理特点?宗教心理发展的趋势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根据党的宗教政策自觉对待我们民族的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6.
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新宗教”是西方流行的一种思潮。一些西方学者在“比较研究”的外衣下,从四个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等同起来:把马克思与犹太先知作比较,得出马克思是宗教预言家的结论;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基督教世界观作比较,得出二者“共有一种世界观”的结论;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宗教末世论作比较,得出马克思主义是宗教宿命论的结论;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作用与宗教作比较,得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宗教功效的结论。他们诉诸抽象类比和所谓的共同感情基础,把科学信仰和宗教信仰混为一谈,其目的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诋毁社会主义现实。  相似文献   

7.
从日常生活事象看金平白傣的神灵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傣是云南省金平县自称“傣端”的一个傣族族群。该族群不信仰小乘佛教 ,而笃信传统的原始宗教。神灵观念在白傣中普遍存在 ,并深刻地影响其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本文从人生礼仪、农祭习俗、节日活动等方面对该族群的神灵观念及其崇拜对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什么?——关于“宗教概念”的方法论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一词是宗教学的基本概念,此概念旨在界说“宗教是什么”。从国内外研究近况来看,在此基础理论问题上现存两种值得深思的理论倾向:一为“宗教概念的简单化倾向”,主要见于国内宗教学界;二是“宗教概念的复杂化倾向”,长期困惑着欧美宗教学界。本文着眼于宗教学的百余年学术史,通过回顾其学科奠基人(F.Max Müller)、三大理论分支的开创者(Edward B.Typlor,Emile Durkheim,William James)以及多位著名学者(Bronislaw K.Malinowski,Wilfred C.Smith,Ninian Smart,William Alston,Paul Tillich,John Hick)探究宗教概念的学术历程,以阐发此研究课题的重要方法论意义。作者的结论如下:从宗教研究的全过程来看,“宗教是什么”,不但是宗教学所要深究的“基础概念”,而且是这门学科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这个基础概念暨基本问题之所以关乎研究全局,就是因为它关涉“广义上的方法论观念”,即从学术视野、问题意识、探讨角度一直关系到理论思路及其目标等等。正因如此,在百余年的宗教学史上,这个基本概念暨基本问题历来就是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制高点,以至我们可以说,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其实浓缩着宗教学方法论与观念史的发展线索,一部宗教学术史就是一个不断更新宗教概念的探索过程;而我们中国学者要想为化解国际冲突、构建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无疑需要从基础理论建设抓起,一方面批判地借鉴宗教概念研究上的新近成果,另一方面深入地发掘华夏文化的丰厚思想资源,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宗教观及其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最新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的哲学基础、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这一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两个结合”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的显著特点和鲜明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0.
当代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方法论问题,巴伯最大的贡献正是在重新梳理传统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过程中引入了批判实在论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把科学与宗教作为两种社会建制进行类比研究。批判实在论类比模式也是巴伯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四分说”(冲突、无关、对话、整合)的思想来源。巴伯对批判实在论的新突破在于尝试运用过程范畴思想对类比模式的融合进行新型本体论上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上层建筑。宗教和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一样,不但受到物质生活方式的制约,而且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改变而改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的基本特征有过精辟的论断,马克思的两个著名论断是:“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宗教是人民的鸦片”。(1)恩格斯  相似文献   

12.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以特定的社会文化观念和要求培养人的过程。党和国家一贯重视青少年的德育,始终把它摆在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首位。德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问题。那么所谓的“德育为首”就是指德育工作要摆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只有...  相似文献   

13.
藏戏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戏,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东方和世界戏剧艺苑中的一株奇葩。藏戏与宗教的关系,是藏戏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宗教是一种世界观,一种哲学,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与文学艺术有着密切的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的关系。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具有同样的性质。千百年来,佛教作为东方各民  相似文献   

14.
妈祖信仰是一种民间宗教信仰(或谓民俗信仰)。从宗教学来看,民间宗教虽有别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制度化宗教”,但不能否认它是一种宗教。中国民间宗教有其特点,它是多神的偶象崇拜和魂灵崇拜,人们不是依据经典所规定的教义、教规信仰某种神灵,而是信仰某种神灵具有给人带来幸福或灾祸的超自然力量,而把它当做求福禳灾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佛教从“心”开始,讲求的是一种方法论,构建一种心心相印的和谐理性模式。它强调的“同其心而和合为尚”的“价值关联模式”,能够为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宗教信徒,提供一个处理国家、社会、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基本理路。它能够从自心净化到心心相印,从心心相印到心系众生、回报社会。在此观念和信仰体系之中,既有本体观念,亦有公共逻辑,两者的整合,建构了从“心”开始、功德为本体的价值规范,构成了本文提出的“功德为本体的公共逻辑”。  相似文献   

16.
《南都学坛》2017,(2):108-110
宗教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复杂的认识论根源,宗教作为人类思维发展的产物,并没有离开人类认识的大道,而是植根于人类认识之树。在认识领域分析宗教的根源,有限与无限是一对不可回避的重要范畴。宗教无限观念产生的认识根源体现为:有限是一种依赖、一种恐惧、一种感恩、一种需求、一种孤独。人类的幻想和想象把人的本质异化为神的本质,按现实人的模样,塑造了神灵的形象,把现实世界的人情世故赋予神,并最终产生了彼岸世界。宗教的产生是人类抽象思维能力提高的结果,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自主性的提升,对神的依赖就会减少,人们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起正确的生死观,就不会从宗教中追求永恒。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对无限的追求就不会有任何宗教的信仰。如何辩证地把握有限与无限的关系,是我们理解宗教存在与发展的认识论根源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摘要]神灵与神灵概念本身,是神学和宗教的研究任务,而神灵意象是指人们内心中对于神灵的形象、特征及其与人的关系的观念与情绪体验。心理学使用神灵意象这一概念,将神灵或内在神性转化为心理现象或心理学变量而得以开展深入研究。本文分三个部分介绍了当前关于神灵意象的宗教心理学研究之进展,着重探讨了神灵意象的界定,神灵意象的内涵、测量工具,形成过程的心理动力学假设及其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观念艺术源于20世纪西方,迄今已发展成为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作为一种“讽喻”或“寓言”的新型艺术形态,观念艺术涉及到如何重审艺术自身以及艺术与哲学、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的艺术史哲学问题。在文化虚无主义盛行的当下,中国观念艺术呈现出鲜明的入文关怀与泛宗教倾向,是人们寻求精神皈依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是现实世界在人们主观意识里一种荒诞的、虚幻的和歪曲的反映,是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的。但是,由于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观念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仍然存在。因此,克服宗教偏见的斗争,仍然是长期的任务。为了加强与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和贯彻宗教政策,无论对于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还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都有其重要意义。一宗教与共产主义思想是截然对立的两种世界观。但是,从宗教产生的社会性,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民族性等方面来考虑,则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问题必须采取慎重从事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费尔巴哈“爱的宗教说”历来否定者多,本文辨析其思想内容、实质及其两重性,指出“爱的宗教”是无神论的同义语,它主张以文化代宗教,是人们维系情感需要的产物,它其实并不是宗教,而是人本主义哲学世界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它的批判是有分寸的。在现实社会中,它作为迷信的解毒剂、强权的缓解剂,作为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和宗教消亡的中介,仍能发挥出积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