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面对来自社会和自身内部的压力 ,澳大利亚人文科学研究应该处于什么地位 ?在这个问题上 ,相当一部分澳大利亚人文学者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有的甚至至今都缺乏一种明确的认识。让人文科学服务于公共文化 ,让人文科学走向国际舞台 ,这正是澳大利亚人文学者经历了种种困惑之后而得到的一种清醒的、现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社会人文科学发展的特点是快速的变化与捍卫自己科学地位的矛盾。1 9世纪中叶开始的自然科学认识方法论和社会人文科学认识方法论的争论又增添了社会人文科学“家族”内部表现出的矛盾。学者们研究了社会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差别、具体学科方法与一般科学方法的相互联系问题 ,研究了诸如“科学认识方法论”、“科学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心理学 )、“社会人文科学哲学”等单个学科的相互关系。正是这些科学的方法论“暴动”(методологический“бунт”)和要求考虑社会人文认识客体、方法和原则的特点 ,改变了…  相似文献   

3.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都是人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包括思想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决策咨询功能。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主要标准是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除了要接受学术界的评议外,最终要接受实践检验和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展望”研讨会于2000年11月2日至3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这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有来自15个国家的知名学者和学术机构的代表出席。大会在11月2日上午9点正式开始。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洛林主持。李铁映院长作了题为“携手合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变革世界和完善自身的一种强大思想武器,它和自然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是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无尽的资源。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新世纪又向人文社会科学研…  相似文献   

5.
人文科学作为关于人的价值及其精神表现的学科是正确反映了人文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具有科学的一般属性.肯定和维护人文科学的科学地位和科学称号,符合人们的认识习惯和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体化趋势,也便于对科学系统的统一管理.但由于人文客体具有不同于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的诸多特点,使得人文科学包含了若干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与品格,因而也具有了自身相对独立的和不可取代的科学地位.  相似文献   

6.
谢进东 《求是学刊》2014,(2):153-159
由"以士释史"所体现出来的钱穆之文化历史观,不仅源于他所持守的"士""是社会的主要中心"、领导"中国史之演进"以及"历史即文化"等观念,还缘起于他对晚清民国史学界"考订派"与"革新派"之弊端的批评与纠偏。钱穆"以士释史"的文化历史观的价值与意义在于,通过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士"来说明中国历史道路、社会性质和文化精神的独特性,以破除那些基于西方观念生硬解释本国历史的不当做法。但钱穆在"以士释史"时,简化了中国历史演进中事实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把"士"作为一个终极因素,夸大了"士",尤其是"士"的精神在国史演进中的解释力。以钱穆为代表的"文化史学"是20世纪中国"新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何中华 《创新》2015,9(1):5-10,2,126
人文研究的困境与其说是来自外部,倒不如说是来自内部更恰当。重新反思人文研究,就不能不直面几个带有前提性的问题:一是人文研究中的"人"的自我缠绕问题;二是"人文学科"还是"人文科学";三是"知"与"信"的关系在人文研究中的纠结;四是文化承诺与跨文化通约问题;五是中国思想的西方化:幸抑或不幸?  相似文献   

8.
<正> 民族性、历史性、延续性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属性。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就要研究、分析中国文化思想的民族性、历史性和延续性。目前,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已经从表层文化思想进入深层文化思想。所谓表层文化思想是指形成文字并系统化的思想意识;换言之,是指历史上的思想家、哲学家的言论。所谓深层文化思想是指一代代人积淀下来的、未系统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换言  相似文献   

9.
中西符号学对话不仅对于中国和西方的符号学研究 ,而且对于中国和西方的一般人文科学研究都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符号学的身份问题、人文学术、中国传统人文学术、中国符号学、中国符号学和西方符号学的交流 5个方面阐释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0.
胡艳曦 《探求》2001,(4):75
人文教育是指通过传授人文科学知识而培养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以及修养等的内在品格。人文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人文教育注重感性的教育方式,体现了特殊的教育规律,所以能够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塑造健全的人格,促使人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 ,人文教育在现代教育学上的导入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育史上,对人文教育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误区。一是“唯科学主义”。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 ,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但同时削弱了文艺复兴时代兴起的人文教育 ,崇尚科学至上。二是现代西方人…  相似文献   

11.
试评吕坤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坤是明代商丘著名的思想家,一生独立治学,以理学著当世。其哲学思想兼容并蓄,又学有所宗,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理气关系这一本体论问题上,他在主张“气本论”的同时,又提出“理”本论,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性。他关于自然、当然和偶然、“续”与“恒”、“常”与“变”、“渐”与“顿”关系的论述,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受其世界观矛盾的影响,其认识论存在着反映论与先验论的矛盾。他坚持可知论,认为人是可以通过向外格物来正确认识天地万物的客观世界的。但是,当面对外在的客观世界时,他主张向外格物穷理,是一个反映论者,当涉及到道德认知和修养时,主张向内反求,又成了一个先验论者。在知行问题上坚持“知先行后”、“知行并进”和“行重于知”等观点,强调知行的辩证关系,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充满了辩证法的卓识。在历史观上主张以民为本,十分重视民的作用,并认为社会历史本身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主张“因时顺势,皆可变通”。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扬弃了洋务派的器物科学观,对科学的本质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科学方法和精神也有所认识,并以之为武器对中国古代科学观中的一些消极倾向进行了批判。康有为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政治变革主张,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和支持。他对科学和民主进行了探讨,成为五四科学观的先声。康有为的科学观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衍发 《唐都学刊》2013,29(1):110-116
唐君毅主张以道德自我为中心,从形而上出发,从哲学的高度探索考察中国历史文化,以重建和发展中国传统之人文精神。他将道德自我与文化相联系,强调人类一切文化活动,均统属于一道德自我,且为其分殊表现。道德自我构成种种文化意识的灵魂,成为唐君毅文化哲学的理论基础和中心观念,贯穿于唐君毅的道德哲学、人文精神论、宗教观和人生论等整个文化活动之中,从而使得他的文化哲学体系涵摄了更为深广的内容。唐君毅的文化哲学观是一种超越的唯心主义哲学观,具有统摄中、西、印三系思想中唯心主义哲学,特别是西方近现代唯心主义哲学的性质,从而把中国儒家传统的心性之学发展到现代阶段。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他在认识论上所实施的哥白尼革命,而更重要地体现在他的神学思想当中,他提供了"真实的神义论",结束了人类思想历史中各种神义论版本及其实践.它要求心灵的坦直、诚实,并清除自己没有感悟到的虚假信念.它要求人们时刻关注并审理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现在的欲望,使之成为检省和批判的对象.康德最终成就的乃是把约伯的问题进行了哲学上的转化,这个转化也延伸到了国家和法律的事务当中.  相似文献   

15.
张润静 《学术交流》2002,(6):131-133
指陈利病 ,议论纵横 ,是杜牧咏史怀古诗最突出的特色 ,也是他对唐代咏史怀古诗的重要发展。他的议论超越了传统的以讽喻为目的的道德定性与伦理评价 ,而以思辨的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态势分析 ,具有兵家战略眼光和纵横家的意气。其立论颖异 ,表达俊快 ,于晚唐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王萍  李凌雁 《学术交流》2005,1(4):32-36
康德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作用,这种启发较为明显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研究上:即弘扬人的理性权威,确立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实践研究上:丰富实践内容、促使实践合理化和推动实践回归现实生活;认识论研究上:认识是在实践观念指导下的以“先验范畴”对经验材料的整理为基础的能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周文玖 《求是学刊》2000,6(4):97-103
何炳松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版家和教育家。他较早引进西洋史学,并注意将西洋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对比和贯通,对历史学中的许多概念作了科学的解释。他较早将中国史学史看成专史,对于其渊源、分期等多有探讨,是中国史学史早期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8.
怀疑主义是一种独特而久远的哲学学说 ,人们对它的传统批判使得它蒙上了一层不白之冤。事实上 ,正是怀疑主义哲学家们以其虽苦涩却警醒的论析迫使人们反思 ,从而拓展了认识论问题的研究 ,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增长。因此它对认识论的积极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并且 ,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构合理的怀疑思维具有深刻的现实作用。它既是认识发展的内驱 ,也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 ,更是现代化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的总体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春时 《求是学刊》2003,30(1):44-47
现代性有感性、理性和反思—超越等三个层面。感性现代性是被解放的享乐欲望 ,理性现代性是理性精神 ,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反思—超越层面的现代性包括艺术、哲学以及宗教等 ,是对感性现代性和理性现代性的批判。中国现代性的历史 ,存在着感性现代性没有充分发育、理性现代性缺乏科学精神和对个体价值的肯定 ,以及反思—超越的现代性即哲学、审美以及宗教的缺失等根本性的缺陷。这些问题 ,在当前的改革开放中必须解决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翠 《学术交流》2002,(6):95-99
知识分子是谁 ?他们该去扮演什么角色 ?这是知识分子研究当中的核心问题。知识分子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 ,同时深切关怀国家乃至全人类 ,永远保有一种对于生命意义、终极价值和跟宇宙世界接触的追求 ,承担文化使命的特殊阶层。在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方面 ,现代知识分子应当不怕闯入思想禁区 ,亦不再在学术—人文理想、道德—历史尺度的二维空间内逡巡 ,而是勇于直面知识分子“智慧的痛苦” ,高于浪漫 ,超于现实 ,超越传统的认知模式 ,自觉地将社会理想与专业理想结合起来 ,这也才是知识分子的本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