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培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3-96
明嘉靖、隆庆时,吴中形成了以归有光为代表的经世之学.归有光不仅关心东南民生利病,而且提出发展三吴水利和西北水利的思想,这比徐贞明、徐光启早;他对吏治风俗变迁的考察,对科举日弊、讲学空疏的批评以及经学思想,对明清之际江南经世之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石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1):12-16
戴孚的《广异记》是唐代中叶的一部文言小说集 ,其中约有 45篇传奇作品 ,内容涉及到豪侠、法术、公案、异遇、情缘、世态、因果、士流等诸多方面。这些作品大多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或人物性格鲜明 ,或情节曲折多变 ,或场景描写细腻 ,或语言风趣幽默 ,总之 ,作者堪称传奇志异的高手。《广异记》的出现 ,为唐人传奇小说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4.
邬国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
归有光散文有两个突出的主题,一是抒写亲情,二是批判社会.这两类文章是他散文佳作的渊薮,精彩最多.他之所以集中写这两个主题且佳篇迭出,是个人的遭遇和经历使然,与他精神和心理的剧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林如敏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4):32-35
归有光以一系列抒写自己的身世和家人、朋友的生活琐事的散文而闻名于世。深得情理之间的中庸性是这些散文的突出特征,而这种中和之美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心性特征以及散文这种文体发展的历史趋势等诸因素都有莫大的联系。这种中庸性也赋予了归有光散文在散文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6.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4):57-62
英语phaticcommunion有"应酬语"、"寒暄语"、"客套话"等译名,即所言所语并非为了提供某种重要信息,而意在建立或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应酬语"的文化共性是指任何民族文化缺之不可;"应酬语"的文化差异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情感.我们认为汉语"应酬语"的口译原则,在现阶段仍应以照顾"老外"的情感为好,即要跨越其字面"语言意义"而译出其"情感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永萍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37-40
归有光所提出的"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是天下之至情"的"至情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创精神.正是基于对人间至情的珍视,归有光才能毫不吝惜地将"至情"延伸至人性中的各类情感,并真诚地加以赞美,从而创作出大量感人至深的散文作品,具体体现在家庭亲情、乡曲应酬、经世致用三类作品之中,而以家庭亲情散文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谢雪花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06-107
不论是从年龄还是从文风上来看,汪曾祺都是20世纪80年代文坛的一个特例,是一个有意思而且有意味的个案。鉴于此,通过分析其在80年代的创作中与传统方面的衔接,发现汪曾祺的创作在单纯的文化品格、服务于"今世"的现实意义、"常有隐于民间"、真诚朴素而有回味的艺术美等四个方面受到传统文人归有光显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谢雪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不论是从年龄还是从文风上来看,汪曾祺都是20世纪80年代文坛的一个特例,是一个有意思而且有意味的个案。鉴于此,通过分析其在80年代的创作中与传统方面的衔接,发现汪曾祺的创作在单纯的文化品格、服务于"今世"的现实意义、"常有隐于民间"、真诚朴素而有回味的艺术美等四个方面受到传统文人归有光显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贝京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3):38-42
就明清人对归有光的评价作了全面的梳理和阐述,展现了归有光的文学成就逐步得到合理定位的过程,以及由于评价者文学趣味、学术眼光的差异,而导致对归有光古文、时文、史记评点价值大小、学术品格高低的评判因人而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贺国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0):26-29
归有光的散文中赠序文长期不受人重视,事实上他的赠序文反映了明代科举考试的弊端,揭露了明代腐败的政治体制,在艺术手法上继承了唐宋散文的传统,有其独到之处.对归有光的散文进行探讨,有利于全面认识归有光的散文艺术. 相似文献
12.
周玉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55-60
归有光是明中期的大散文家,他的贞节观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程朱理学观念,又有不同于传统的比较开明的一面,这与当时的王学思潮、节烈风气、个人经历和性格关系密切.归庄是归有光的曾孙,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他不但坚持传统贞节观念,而且对女子贞节的要求更加苛刻,这与当时的忠烈语境、为激励士人的目的、贞节风气、个人经历和性格有关.分析和比较他们的贞节观念,可以窥见明中期的阳明心学影响下和明清易代之际苛求忠烈的社会思潮影响下的社会变化对士人贞节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傅晓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5):77-81
应对大学科研不端行为不只是法律和技术问题。也是道德问题,而且归根到底是一个道德问题。法律和技术在应对大学科研不端行为上的不足与不及也深刻表明道德介入科研不端行为的必要性。公正实施科研课题评审、务实开展具体科学研究、审慎作出科研成果评价是牵引大学科研人和大学科研辅佐人有效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重要道德手段。 相似文献
14.
黄少安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2):81-82
阻碍中国农村城市化的三大制度因素有现行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和落后的“城市”观念 ,关键在于配套的制度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5.
曹伟晨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6):35-37
作为一种自发式的融资方式,民间金融在规范化、公开化过程中,其风险灾害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金融体系的安全以及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产生负面影响;民间金融发展中的主要风险及权重排序依次为内在制度风险、借贷利率风险、借贷“条件风险”和国家“政策风险”,必须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采用风险回避、降低、转移、留存等不同策略来加强风险应对。以促进民间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的鼎力扶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给“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三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调查,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周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28-1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实行“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但现实中劳动就业区别城镇与农村居民的二元化政策,使得各地在劳动法颁布施行后制定的旨在限制农村居民进入城镇就业的立法例阻碍了劳动法的贯彻实施。虽然2004年以来相继废止,但对其合法性以及形成的社会背景进行研究,可以看到中国城镇与农村人口二元化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政策改革的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18.
吕茕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52-5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丰富的农村共同富裕思想,认为只有实现社会主义才能彻底解决农民的穷困问题、生产事业的发展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全体人民包括广大农民一切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的基础、集体经济使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并在分配上要反对两极分化。但由于毛泽东对共同富裕认识上的失误,所采取的做法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结果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并未能使农民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