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可以有不同的组合状态,各种不同的组合 状态所引起的经济后果是极不相同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国民经济运行正常,经济发展稳定;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国民经济运行不稳,经济增长波动。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通常又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在这种状态下,轻则出现经济萎缩,重则出现经济危机;一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在这种状态下,轻则出现物资供应紧张,重则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与否,是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可观测变量,关系国民经济运行稳定与否,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首先就在于不断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均衡,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 问题的提出 一个国家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是一个重要条件;同时后者又是前者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各国的经济发展史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始终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综合性经济参数。 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及其平衡问题上的认识是不足的,在某些年份和某些时期,对社会总需求或总供给几乎是毫无管理,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研究中发生的一些理论争论,有时症结往往并不在问题本身,而在于对整个经济学理论的系统理解,在于对各种经济问题相互关系及其在理论体系中所处地位的理解。比如,经常发生争论的一个问题是:总供求缺口(也可称“总量短缺”)究竟原因何在?是由“需求过大”决定的,还是由“供给不足”决定的?由于超额总需求或总供求缺口=总需求-总供给,因此两种观点似乎都符合基本变化关系并似乎都能对问题作出一定的解释。这一争论的主要症结就在于理论逻辑和概念体系方面的问题。就现实中存在的经济弊病而论,既有国民收入超分配、货币供给失控的问题(从而引起总需求膨胀),又有生产效率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之类的问题(从而引起总供给水平低下,或称“总供给不足”)。但问题在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理论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是凯恩斯在三十年代所建立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中提出来的两个基本概念,目的在于考察一国就业水平如何决定和国民经济如何获得稳定发展。在他看来,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都是一定就业量的函数。他说:“令Z为雇佣N人所产产品之总供给价格,Z与N之关系可写作Z=Φ(N),称之为总供给函数,同样令D为雇主们预期由雇佣N人所能获得之收益,D与N之关系可写作:D=f(N),称之为总需求函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与掌握、运用货币形式进行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财政、银行密切相关.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明显的问题,如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发生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等。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财政、银行调控能力相对减弱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总供给划分为全总供给、意愿总供给、现实总供给和闲置(过剩)总供给;将总需求划分为全总需求、意愿总需求、现实总需求和闲置(过剩)总需求。论述了各类总供给与各类总需求的相互关系,认为现实总供给恒等于现实总需求,其他类型的总供给与其他类型的总需求则经常不相等。认为应以现实总供给与现实总需求的量,作为判断一国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的标准。各国在任何时期里的总供求都是均衡的,但是,存在着高质量均衡与低质量均衡的区别。具体地讨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总供求是否达到高质量均衡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孙文学  张黎 《理论界》2004,(4):53-54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三次较大的调整。这三次调整的基本动因不外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但是引起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矛盾的具体原因,却各不相同。1979年至1983年的调整源于“洋跃进”,1988年9月开始的调整源于“双膨胀”,1998年迄今的调整源于“内需不足”。分析诱发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矛盾的具体原因,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既可使我们避免重蹈覆辙,又可以使我们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以免引起社会经济的激烈振荡。  相似文献   

8.
治理总需求膨胀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应很好地完成。由于总需求是国民收入分配过程的直接结果,其现实承担者是货币,并且同财政活动及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有着内在的联系。总需求膨胀的形成往往是因为国民收入分配失误、通货膨胀、财政活动失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等因素激发起了总需求的盲目增长,使得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在总需求的过猛增长下形成了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的膨胀性总量失衡。因此,就总需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通货膨胀.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供给过多,?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大于有效总供给.我们认为,国民收入分配及其使用结构不合理是更深层的原因.本文拟就此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哈罗德 -多玛投资理论讨论了投资在形成供给和需求方面的非对称性 ,并依此深入阐述了供需差额形成的机制 ,进而揭示了经济非平衡增长的根源 ,认为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大多数年份 ,GDP实际增长率会小于其平衡增长率 ,其根本原因是投资增量不足 ,难以充分吸收社会需求 ;相反 ,在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大多数年份 ,GDP的实际增长率会大于平衡增长率 ,其根本原因是过大的投资增量对社会需求产生了超量吸收。  相似文献   

11.
王海丰在《广东农村金融研究》1988年第三期撰文认为,当前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当然可以归结为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但货币发行过多应视为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物价上涨率以今年涨幅最大,除今年的因素外,同前历年货币供应过多所积累的压力总爆发有关。货币供应过多的原因,可以从这三年中国民收入的超分配数字里得出答案。从1984年到1986年积累和消费基金之和超过国民收入是国民收  相似文献   

12.
投资需求是构成社会总需求的重要宏观经济变量。投资需求虽然在数量上小于消费需求,但它却是总需求中最易变动并且波动很大的部分,它的波动会通过乘数过程而引起总需求乃至总需求与总供给关系的巨大波动。因此,作为调节投资需求的投资政策,是稳定总需求增长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投资政策通过对投资总量的约束和调整,可以有效地保持总需求稳定增长,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一般来说,总需求的过大波动如果没有投资政策的作用,是很难稳定下来的。因此,为了稳定总需求增长和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必须要制定和使用科学的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一、外汇平衡与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平衡之间的矛盾在开放条件下,净出口、净资金流入、净侨汇收入、净入境者支出,可以列入总需求一方。它们如果是正值,表明社会总需求增加。从收入流量的角度来分析,如果国内需求和国内供给已经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只要存在着正值的净出口、净资金流入、净侨汇收入、净入境者支出,在同一时期内,国内供给并不因此而增大,但对消费品的需求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却会增大,其结果必定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再生产中,社会资金、社会劳动的运动过程,同时就是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过程,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实物形式的运动最后形成总供给,而它的价值形式的运动最后形成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从核算原则来说,收入,分配和使用三者是相等的;从计划安排来说,只要在财政上不打赤字,在实物上不留缺口,三者也是相等的。然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供给与需求总是不相等,不是供给大于需求,就是需求大于供给。即不断出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本文将从理论上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中经常发生的一个现象就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出现总供求缺口或“总量短缺”,而在经济理论界迄今为止经常发生争论的一个问题是,总供求缺口或短缺究竟是如何和因何发生的?有人说是因为“总需求过大”,有人则说是“总供给不足”,并将短缺的原因归于经济中存在的的各种无效率情况,这种表面上近乎于“同义反复”的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之所以长期存在,表明了理论概念的混淆,因此需要在此作一些理论澄清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1979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步走出了过去传统的模式,将有计划置于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使得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这就是在改革过程中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消费和积累同时膨胀。中央把“总需求与总供给必须平衡”作为制订“七五”计划的重要原则之一,这是最大的宏观管理,也是目前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问题。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不同,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情况下,结构性的不平衡也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危害。结构性的不平衡,表现在不适当的扩大  相似文献   

17.
通货膨胀是一种病态经济的反映,它不仅会给经济发展造成危害,影响经济的正常增长,降低社会经济效益,对投资和经济造成长期损害,而且会带来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通货膨胀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经济现象,在经济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为了制定适当的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首先应对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认真分析。 一、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认为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由于需求的变动而引起的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统称为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又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需求牵动的通货膨胀,另一种是需求移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牵动的通货膨胀论认为,物价上升的原因是由于商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所造成的。这一理论具有两种形态,其一是凯恩斯学派的过度需求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由于总支出(即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的总和)大于国民生产总量所造成的通货膨胀缺口,即指商品市场上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现象或劳动力市场上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现象所造成的通货膨胀缺口(即“商品缺口”和“要素缺口”)。  相似文献   

18.
对一国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总需求和总供给状况的判断,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依据。所以,考察我国现实条件下需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可以认识我国现实经济状况,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建议。 我国社会总需求的状况及其成因 我们首先考察社会需求总量的主要特点。一般而言,总需求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种状况,一种是总需求膨胀,即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另一种是总需求不足,即总需求严重小于总供给。从理论上说,由于总需求的膨胀与不足反映着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总需求的状况可以用供需差额或供需差率来表示。但事实上,供需差额或供需差率作为经济运行过程中多种矛盾互相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但是,过去我们在理论上仅重视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平衡研究,在实践上对供求平衡的宏观控制也只是偏重于总量平衡控制。其实,要真正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仅在数量上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供求结构上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总量平衡分析和控制,还必须对结构平衡进行分析和控制。 一、供求结构平衡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宏观控制的根本目标 国民经济活动的本质是一个再生产过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也是在这个再生产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对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控制的根本目标,应该从再生产过程中去认识。 社会再生产中的供给,是指在既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可供销售的物质产品及劳务技术的数量;而在社会再生产中的需求,则是指社会对物资、劳务及技术等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由于商品的二重性,产品一经生产出来,便形成社会再生产中和供给与需求相适应的对立统一的两种运动。一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生产性劳动创造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角度出发,对社会主义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公式进行表述。这里,我们把非生产性劳务的收入视为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取得的收入,即派生的收入,而不列入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