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对如何处理周边国家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求同存异,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耐心释疑解惑,传递睦邻友好诚意;倡导和平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坚持正义事业,支持邻国民族解放运动,倡导平等原则,与周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供无私援助,与邻国共同发展。其周边外交实践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相互尊重的理念、和平协商的方式、互利合作的形式、包容谅解的态度等方面。毛泽东的周边外交实践不仅开创了中国周边和平外交的新局面,而且明确了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展方向,为中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周边公共外交承担着增进周边国家公众对中国认知、理解和信任的重要任务,肩负着消除周边国家公众对华认知赤字、信任赤字和认同赤字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公共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但中国周边公共外交顶层设计与能力建设的局限、周边国家政治社会环境的多变与民粹主义的抬头、亚洲地区治理的滞后与内部分化倾向的强化、大国地缘政治博弈和价值观博弈的加剧、西方媒体对中国内政外交的歪曲抹黑也制约着新时代中国周边公共外交的效果。基于此,推进新时代中国周边公共外交需要构建政治支撑与资源保障体系、深化人文交流合作与地区人文治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周边话语体系建设、强化公众间交流交往与沟通互动、建立舆论危机预警与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自新世纪以来,周边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布局中被赋予首要地位,而首脑外交是这一地位的具体体现.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中国的"首脑"是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体成员,首脑出访也就是"九大常委"的出访活动.从2003年至2009年七年间,与受访的其它国家相比,中国首脑出访周边国家呈现了出访次数多,出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强,出访安排上具有优先性,参加周边地区多边国际会议和重点庆典活动多等特征.通过首脑的出访,可以看出当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特点:地缘政治的特殊考量决定了周边外交在当代中国首脑出访中的特殊地位;坚持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并重,全面、深入、广泛地开展全方位周边外交;首脑出访务实高效,经济外交空前活跃;致力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与和平稳定,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周边仅有的地理态势使它在远东国际关系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周边经略具有丰富的经济动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强度降低传统政治安全的重要性,是中国周边经略的核心.中国正面临着从传统政治安全朝向经济全球化时代调整自己的国家周边外交的重大转变.中国的周边经略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梯阶,它涉及到中国战略选择的以下几对相互关系的精准把握.一是挑战者与追随者的关系;二是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关系;三是外交与内政的关系;四是全方位外交与大国外交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是外交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准绳。通过探讨影响国家利益的基本因素,分析新时期中国国家利益的层次特征,进而把握中国外交战略的定位,做出周边战略和全球战略的规划,勾画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6.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我国国际战略方针的核心原则。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国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新变化都要求我们长期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原则,长期坚持该战略原则也是对冲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压力的战略需要,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应继续坚持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原则统领我国的外交工作,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全面推进周边外交,同时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角度看 ,良好的国际环境与周边环境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世纪外交中 ,积极融入国际社会 ,正确对待自我身份 ,重点开展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 ,妥当处理中美关系 ,将有助于中国紧紧抓住战略机遇 ,实现大有所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角色转变将引起国际关系结构性的变化,中国外交进展的程度和影响力,是影响中国外交战略构建的主要因素.中国外交战略筹划的基本思路是战略观念和思维方法的不断创新,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安全与主权利益的有效维护,营造稳定的大国关系和周边关系,充分利用现有的或未来可能拥有的外交资源和国际机制,有效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宋雪梅 《理论界》2012,(8):145-146
印度作为一个与中国一样正在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又是与中国为邻的南亚强国,在其有声有色的大国外交及周边外交中,经常体现出对中国因素的潜心关注和巧妙运用。本文从地缘政治、历史、现实、中巴友好以及印度国内因素等方面探析印度对外关系中中国因素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三个世界”理论是中国外交理念的重大转折 ,也是中国外交政策转型的开始。邓小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从而实现了中国外交的彻底转型。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交3.0版: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国际安全压力和国内发展压力均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对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战略原则和思维形成了严峻挑战,要求推动中国外交转型,在更宽视野和更高平台上把握中国和平发展的方向。中共十八大对中国外交进行了重新规划,中国外交在心态、姿态、理念及行为上,正从"被动应对内外挑战"的压力型外交向"主动进行布局谋势"的动力型外交转变。十八大以后的中国外交将呈现为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革命外交、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外交的3.0版外交,步入了负责任大国外交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它是对中国的现状和当今世界各种矛盾分析的产物,是实事求是原则在外交领域的有效延伸,是维护中国国家权益的生动体现。本文从邓小平外交思想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特征和时代意义四个方面,综合探讨了邓小平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3.
张郁慧 《兰州学刊》2006,2(4):102-105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一原则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表现为对国际主义强调过多,对国家利益重视不够。“文革”时期国际主义甚至取代其他原则而成为中国外交的最高准则。改革开放后,国际主义在中国外交中被逐渐淡化,对国际主义的认识要与时俱进。国际主义精神在中国外交中应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印关系构建和谐周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要实现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外交理念,就必须从参与构建和谐周边开始.而中国和印度互为重要邻国,发展友好关系无疑对构建和谐周边、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发展中印关系、构建和谐周边,既有有利因素,又有不利因素.但两国要采取有效措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和谐周边的持续构建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毛泽东根据20世纪中叶国际形势和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和变化,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确立的外交战略的基本原则是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外交实践活动的立足点按照这一原则,我们打破了外交封锁与孤立积极主动地活跃于国际舞台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独立自主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约干涉南联盟后,"新干涉主义"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其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表现为对中国传统外交思想构成冲击,阻碍中国实现国际战略目标,干扰中国处理内部事务和破坏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干涉主义"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其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中国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新世纪中国外交的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地区长期的稳定与繁荣是一种复杂均势的结果,在这种条件下,东盟国家推行的“大国平衡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东南亚地区成了新世纪中国外交的前沿。  相似文献   

18.
政党外交是指主权国家合法政党的对外交往活动.它既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党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特性要求政党外交既要遵循国家外交的基本准则,又要体现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政党外交应遵循四大原则,即尊重并遵守当代国家外交的基本原则、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超越意识形态的原则和互利共赢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底以来,中国外交的行为方式及其内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为全球问题积极应对、地区问题合作协调、多边外交直率担当、双边关系自主果断、海洋维权强化实效、军事战略主动公开。中国外交变化的特点表现为自信的大国心态、负责的对外行为和理性的指导原则。借鉴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主流理论分析中国外交变化的原因,自信来自综合国力的提升,负责源于积极参与国际体系,理性依赖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是对中国的现状和当今世界各种矛盾分析的产物,是实事求是原则在外交领域的有效延伸,是维护中国国家权益的生动表现.新世纪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外交思想,对于深刻领会十六大报告关于"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的论述,开创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