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利是法律价值的承载者,是人类的价值追寻在法律世界中的法律语言表达方式。自由和秩序无疑在人类最重要的价值目标之列,那么权利是如何与自由、秩序勾连在一起的,便是本文所试图探讨的问题所在。一、权利与自由的内在统一性权利与自由有着天然的必然联系。在权利学说史上,最早对权利进行分析的是霍布斯、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他们将权利界说为“自由”或“免受干扰的条件”,“权利者,能为与不能为之自由也。”现代权利理论也充分肯定了权利与自由的关系,“权利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利益、主张、资格、权能、自由,这些要素中的任何…  相似文献   

2.
汪冰 《学术界》2006,(6):291-296
哈耶克曾经说过,他一生学术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捍卫个人自由。在哈耶克看来,当今社会中,对个人自由构成最严重威胁的就是对社会正义的信奉与追求,如对集体主义的信仰,对人造秩序的偏好,对国家干预的诉求,对宏观调控经济、社会保障、教育补贴的需求,等等。《自由秩序原理》是哈耶克关于自由问题的最重要的论著之一,了解《自由秩序原理》,对于了解哈耶克的自由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自由的基本涵义哈耶克对自由的解释基本坚持了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但是他对自由的证明或关于自由的理由的论述则颇有新意。他认为,所谓自由,指的是“一个人不…  相似文献   

3.
杜晓成  刘诚 《江汉论坛》2005,(7):139-141
近代以来,自由成为西方社会的主导理念,各国都通过立法对个体自由予以确认,并通过抽象的法律为自由的实现提供制度上的保障。然而,自18世纪以来法治秩序下的个体自由也遭到了不同学派的批评,他们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人尽管在法律的照看下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但同时现代社会制度又造成了人的全面异化。现代社会的法律与自由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尝试从伯林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之划分这一角度来梳理自由与法律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4.
审美道德论与自由秩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自由秩序由心态自由秩序与法律自由秩序共同构成,审美道德论构建的是心态自由秩序,政治正义构建的是法律自由秩序,两者缺一不可。在中国文化中,人们过于重视心态自由秩序的建立,并将审美道德论的作用进行了不适当的夸大;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重视法律自由秩序的建立,或者说,法律自由秩序必须优先于心态自由秩序的建立。基于此,才能构建社会的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5.
安继民 《中州学刊》2006,(5):175-179
秩序是文化的界限,自由是文化的动力。没有秩序和没有自由的文化都是不可设想的。中国农耕文化和从地中海文化丛中发展出来的商业文化在生态学意义上具有着质的不同,由此说明,秩序和自由并非欧美文化特别是它在近现代突出发展了商业文化的专有观念;中国传统中仍然有自己独特形态的秩序和自由。中西文化的差别是形态上的差别,即使商业充分发达了的中国仍然会顽强地保有自己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6.
哈耶克认为,自由是对人的状态的探求,在此状态下,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所施以的强制在社会中被减至最小,自由是一切价值的条件和渊源。他提出了自生自发的概念,论述了自生自发秩序与组织秩序的不同。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的划分,指出了内部规则与自生自发秩序相对应,就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相区别,凸现其所具有的否定性、目的独立性和抽象性。这样,哈耶克就完成了从秩序向规则的研究,最终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自由主义法律观。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康德伦理思想的核心 ,他的整个伦理体系就是顺着自由之思建构起来的。首先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自由的可能性 ;其次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通过与道德法则的相互印证说明了自由的实在性 ,从而揭示出自由即自律这一核心 ,进而构建起他的道德自由理论  相似文献   

8.
以自由与秩序的政治理念考察汉代政治文化,其呈现道治自由与礼法秩序构建的理论体系.首先汉初道治自由和自然秩序确立理想的皇权与皇权自由,然后礼法秩序和孝治自由确定规范的体系和臣民自由,推进皇权大一统形成政治伦理一体化的政治文化框架,融铸其生活情感、理论认识和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9.
理性和自由是近代西方社会理论与时代的精神精华,康德作为一代哲人构筑了自己庞大的批判哲学体系,用理性的力量为人类的自由找到了根基。本文将着重从康德的道德哲学角度分析他对理性与自由的阐发,揭示他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资本主义的合法性辩护中,自由是其核心价值,即使自由主义承认资本主义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但无论如何都主张它是一个自由社会。然而,著名分析马克思主义者G. A.科恩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个非自由的社会。与其他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不同,科恩不否认消极自由概念,通过分析哲学方法,他分别从“私有制与消极自由的关系”“金钱导致不自由”与“无产阶级的集体不自由”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由社会的命题进行批判。这一批判不仅对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揭露和批判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5):39-48
米塞斯一方面通过阐发他在行为逻辑学方面的某些原创性洞见,在实然性的维度上为他认同的自由意志主义提供了自发的观念支撑,另一方面又在西方主流学界固守的自由与必然二元对立架构的积淀性影响下,断然否定了"自由意志"这个先决前提的存在,结果掏空了他认同的自由意志主义得以立足的自觉理论根基,最终在深度悖论中陷入了自败的泥潭。  相似文献   

12.
理性和自由是近代西方社会理论与时代的精神精华,康德作为一代哲人构筑了自己庞大的批判哲学体系,用理性的力量为人类的自由找到了根基.本文将着重从康德的道德哲学角度分析他对理性与自由的阐发,揭示他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革命导师列宁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中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自由。其中他从哲学的高度对自由这个概念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在哲学发展史上,最早触及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的是洛克。后来斯宾诺莎较为深入地论证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为自由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刻地阐发的则是黑格尔。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叙地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黑格尔不仅正确地表述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而且他还把自由对必然的认识视为一个过程。但是,  相似文献   

14.
人类得到的自由愈多,他也就在更多地追寻自由;人类在一些领域的自由与他在另一些领域的不自由往往是同步的.这一二律背反说明,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实现是一个无穷递进、上升的过程,哲学必须不断地跟随时代的脚步追寻人类所盼望的更高层次的自由.人类当代所盼望的自由究竟是什么呢?本文认为这就是心理本体论自由.这里就它的理论内容、逻辑依据及其现实意义作一初步探讨.(一)心理本体论自由即人类实现其终极关切的自由.人类终极关切的自由是确认个体存在的自由,是超越个体有限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十分崇尚自由,他对以前的自由理论进行了重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由谱系。他认为,国家的发展历程是由家庭到市民社会再到国家,而国家的具体实存是个人、家庭和市民社会。家庭与市民社会中的个人都是不自由的,国家则是个人自由的实现与保障。黑格尔的自由观、国家观对自由与国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人类的自由问题始终是各个时代的哲学家无法回避的问题,与以往的哲学家们讨论自由的方式不同,柏格森从他的绵延理论出发,认为自由是一种既定的事实,自由逐渐演变为精神对物质的突破,并随着突破的程度不同而表现出自由的不同等级。通过柏格森对自由与绵延的探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和自由带来了启示性意义,并鼓励着我们不断地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7.
自文艺复兴以后,自由问题成为西方哲学的一大主题.而黑格尔,对自由理论的研究尤为深入.《精神现象学》、《逻辑学》等一系列代表作,处处都闪耀着自由理论的光彩.黑格尔对自由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他解决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进而对自由行程作了总体概括,以唯心主义方式确立了辩证的一元论自由观.  相似文献   

18.
<正> 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类的自由,建立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全部理论活动的中心.因此,自由问题是马克思毕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主题.认真挖掘这一理论宝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其不同时期的革命生涯和理论研究的不同阶段中,他对自由问题的探讨有着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不同的特点和收获,既反映了他的自由观形成和发展的轨迹,又反映了他的自由观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性.那么,如何把马克思自由观发展的历史与自由观的内在逻辑结合起来,从而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9.
紧急状态下的自由与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急状态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的人权和自由,紧急权力行使要有必要的界限,否则公民自由和权利将会遭到任意侵害。但是,在紧急状态下国家和政府也要拥有法定的紧急状态权力以恢复秩序,国家不采取紧急措施,则正常秩序无法维持,秩序不恢复,自由无保障。公民自由与国家秩序价值的协调要求《紧急状态法》确立比例原则、区分原则、程序原则、救济原则。  相似文献   

20.
《紧急状态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的人权和自由 ,紧急权力行使要有必要的界限 ,否则公民自由和权利将会遭到任意侵害。但是 ,在紧急状态下国家和政府也要拥有法定的紧急状态权力以恢复秩序 ,国家不采取紧急措施 ,则正常秩序无法维持 ,秩序不恢复 ,自由无保障。公民自由与国家秩序价值的协调要求《紧急状态法》确立比例原则、区分原则、程序原则、救济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