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马国权 《兰州学刊》2003,(4):202-202
一般 ,大家都觉得会议新闻好写 ,又不好写。好写是因为会议都有材料 ,拿份材料回来改编一下 ,发稿不成问题 ;而不好写是因为会议新闻一般都很生硬 ,空话套话多 ,很难写出好稿 ,想要出彩 ,就需要记者多动点脑筋。领导人的活动本身就是新闻 ,而会议是领导人活动的一部分 ,所以 ,会议新闻不仅出在会议上 ,而且会前会后也是新闻源 ,这就要求我们记者在认真参加会议的基础上 ,留心会前会后的每一个细节 ,从这些“边角料”中去挖掘新闻。在 2 0 0 2年兰洽会前夕 ,按每年的惯例 ,省市领导都要前往兰洽会展馆视察布展情况。 8月 2 4日下午 6点多 ,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以来 ,中央对新闻媒体的报道工作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总体要求 ,地方各级党委宣传部也作出了改进领导人活动和会议报道的决定 ,对新闻媒体做好主流新闻 ,增强新闻的感染力、社会影响力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一、有悖于“三贴近”的表现地市党报作为地方党委的机关报 ,会议报道任务多 ,会议消息所占比例较大 ,将一些重要会议精神及时准确地传达下去 ,这是地市党报的职责。但一些地市党报没能把握好报道尺度和角度 ,报道形式单一 ,程序性报道过多 ,许多指导性和可读性强、读者非常关注的内容却没能得到充分反…  相似文献   

3.
谭筱 《南方论刊》2001,(9):45-45
作为党报的一名记者,采写会议新闻是重要任务之一。而会议活动稿的写作有一定的模式,不能随意发挥,往往给人干巴呆板的感觉。如何写好会议活动稿件呢?经过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我有了写好会议活动稿件的体会,这就是:扣紧会议活动要旨,在党委政府和读者之间找准一个结合点,把消息写活,把通讯写美,既使党委政府满意,又使读者满意。  相似文献   

4.
郝燕 《兰州学刊》2001,(4):80-80,F003
地市党报的一版要办得让读者爱看 ,实在很难 ,为什么难 ?因为地市党报的一版经常是一脸严肃 ,面孔太板 ,尤其是刊登的会议消息多、领导人的各种活动多、大块头的讲话和言论多 ,而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人和事少、鲜活新闻少、信息集纳量小 ,因此导致很多读者对一版失去兴趣 ,产生厌倦甚至抵触情绪。那么 ,怎样才能使地市党报的一版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呢 ?一、从会议报道中“跳”出来 ,挑取“最新鲜点”“要切实改进会议报道” ,这个口号在新闻界喊了多年 ,可是看一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机关报的版面 ,坦白地说 ,有关会议的报道确实改进不大…  相似文献   

5.
石晓姝 《理论界》2006,(5):99-100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时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实现新时期新闻工作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是新时期新闻工作实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本原则。新时期新阶段,新闻工作要实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必须坚持实践“三贴近”。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新闻执政”媒介,已经参与到政府的“新闻执政”战略中,提高了党和政府的执政水平和绩效.党和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推动了网络技术在我国“新闻执政”领域的应用,当前,应当在吸取国外利用网络进行“新闻执政”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以互联网为媒介的舆论引导模式、危机传播模式、舆情监管模式、政府公关模式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推进新时代的“新闻执政”工作.  相似文献   

7.
新闻,是报纸宣传的支柱。如何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新闻,准确地采出新闻,挖掘出能产生深刻社会影响的新闻,是摆在新闻记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新闻采访的份量 七分采,三分写。新闻是采出来的,不采就没有新闻,要有新  相似文献   

8.
会议报道的创新势在必行,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增加报道的信息量上下功夫。当代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获得简单的新闻事实。对于会议报道也一样,人们不仅想知道某某会议召开了,更想知道会议的宗旨、要解决什么问题,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对明天将产生什么样的意义等等。因此,记者在报道不同会议时,就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仔细寻找,发现亮点;认真归纳,深刻立意。进而扬弃其中程式化、重复化、低值的信息,传播人们最为关心的高值信息,增加报道中人们“未知因素的含量”,减少已知的“成分”。信息量…  相似文献   

9.
散文式新闻是目前新闻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的观点是:散文式新闻不是独立的文体,只是用散文手法来写新闻而已。新闻可以借鉴文学手法,但不可以用什么手法就冠以什么“式”。新闻为体,文学为用。新闻应固本强身,建立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系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16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在新闻大厦召开,自治区社科联委员、所属学会负责人160余人参加了会议。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社科联主席吴敦夫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杨乃初受自治区社科联常委会的委托,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创社科联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05年自治区社科联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于丹俪 《理论界》2010,(6):166-167
用故事写新闻作为新闻写作的一种思路,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所采用。这种写作方式采用描写的手法细致入微地展示事件中的故事情节,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可读性。平民化的视角更是体现了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更新了传统的倒金字塔式新闻写作观念,改变了我国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枯燥乏味、单调的状态,这种新闻报道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深入解读"用故事写新闻"的内涵,剖析这种写作思路在实践中应用的意义,将对新闻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进入到所谓信息共享、“同题竞争”时代以后,新闻策划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我们也经常能从报纸上享受到精彩策划带来的阅读快感。“新闻策划”的本质,是在新闻媒体实际运作之前及运作过程中,根据对相关信息的占有与分析,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周密地设计与修正报道方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揭示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以求得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本文旨在探讨新闻策划中应当把握的四大关系,以求教于同仁。一、取与舍“取与舍”即策划的选题问题。新闻策划的目的决定了不是任何新闻事实都能进入我们的策划视野。那么,取舍策划选题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新闻最根本的特点在于“新”.有人把抓新闻比作抓“活鱼”,要像处理“活鱼”一样,力求“保鲜”.这个比喻极为贴切生动地说明了新闻这个“易碎品”的属性,如果反映迟缓,不讲时效,没有新鲜事实,新闻就不成其为新闻了.我们当前新闻工作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报道迟缓,新闻不新.翻开报纸,很少看到“昨天”如何,许多国内新闻都冠之以“最近”,其中一部分非事件性新闻用“最近”是适当的,问题是许多应该而且可以当天报道的事件性新闻却未能及时报道,时间耽搁久了,就用个“最近”来掩盖.“最近”成了遮羞布.有家大报报道某大桥“最近建成通车”,结果读者来信反映,那座大桥已建成通车五个多月了.这样的“最近新闻”非但没有任何价值,简直是愚弄读者.因此,这要求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更加注重新闻的时效性,使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时效性新闻的根本特征新闻时效性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时间上的“新”,是今天或昨天发生的事,起码是近些日子而不是写历史.其二是指新闻产生社会效果的时间限度,即它的时宜性.这两层含义合起来,即通常所说的新闻时效性.新闻体裁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主要特征,是它有极强的时效性.昨天发生的事情,甚至几小时前发生的事情,今天或几小时后即可与读者见面,其速度之快,是其他任何文体所望尘  相似文献   

14.
陈静 《兰州学刊》2004,(5):264-264
在媒体的惨烈竞争中 ,“策划”无疑成为各媒体看家的“杀手锏” ,或称其为“重磅炸弹”。然而 ,眼下 (且不说电视、广播 )同城各家报纸的“策划”都不少 ,有策划活动的 ,有策划新闻的 ,也有新闻策划的 ,反正只要能压倒对手 ,什么招都能使出来。其实 ,从严格意义上讲 ,既然报纸的第一属性是传媒作用 ,是新闻纸 ,那么 ,得出的结论就应该是所有的策划都应围绕新闻来作 ,都应该向新闻看齐 ,这样的策划应该称其为“新闻策划” ,有新闻内涵的策划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策划” ,否则 ,路就走歪了。新闻策划应以新闻事实作为基点 ,同时 ,在新闻上要…  相似文献   

15.
“新闻”在本文中的涵义是新闻体裁与新闻报道的总称。它不仅仅是一种有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讯息” ,而且还必须是具有一定的外在形式和体裁并经过新闻媒介向公众传播物的“讯息”。新闻的这种涵义清晰地表明了侵害名誉权的新闻具备的两个要件 :其内容实际侵害了名誉权 ;具备一定的新闻体裁并经过新闻媒介向公众传播。本文将对新闻侵害名誉权认定中的侵权行为方式及其构成要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西方各种思潮对我国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其中消费主义思潮就是一例,它不仅影响了公众的意识形态,形成了消费社会,而且影响了大众传媒,媒体为了迎合受众出现了新闻消费主义现象.新闻消费主义是指传媒着眼于公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需求欲望的创造,对物的符号意义的强调及其所营造的“消费社会”的氛围.①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一种消费意识形态的控制,它通过自身特有的编码系统向受众传递一种符号化的生活方式,消解人的主体性,使人沦为“单向度的人”.西方的现代化是一部充满深刻冲突的历史,我国新闻媒体在接受外来思想的时候,应在结合本国实际的情况下有批评意识地借鉴并加以正确引导,不应盲目地全盘接受与一味的迎合受众.因此文章从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出发,结合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的著作《消费社会》中的思想观点,分析新闻消费主义这一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具体表现,从文化批判的角度来思考新闻消费主义,用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来唤醒大众传媒的良性回归.  相似文献   

17.
人常说,“吃柿子专捡软的捏”。其实,看报纸新闻也同样,读者多喜欢软新闻,疏远“硬”报道。什么是软新闻?顾名思义,是指经过细心软化处理,具实道来,可读性强的新闻。不过,有必要申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软新闻,是适于地市类综合性新闻,像中央大政方针的报道,自然还是丁是丁、卯是卯,不宜做软处理的。就目前而言,我们从报上看到的大而空、干瘪无味的“硬”新闻不在少数,读者对这种新闻的评价多是“一看就是假的”,其实这些新闻并未说谎,读者却感觉是假的,为什么?这就是虽然记者据实报道了,但面目生硬,从头到尾都是官话,让读者不舒服。所以读者常…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 ,“短”一直被当作新闻的基本要求之一。从新闻教科书到新闻工作实践 ,许多专家、学者和报纸的领导 ,都对短新闻十分推崇 ,而对那些篇幅较长、文字较多稿件总是持否定的态度。要评论一张报纸的好坏 ,总是把稿件“短小精悍”作为最为突出的优点 ,而评论某一天的报纸时 ,又往往把版面上稿件短、条数多作为首先肯定的长处 ,并据此称这张报纸信息量大。当然 ,就普遍意义而言 ,“短”依然是新闻采编的基本要求 ,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 ,这种普遍的基本要求并非是金科玉律、一成不变。在今天这个广播媒体不断创新、电视媒…  相似文献   

19.
叙事倾向是作者的主观意图,如何处理新闻的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关系是新闻叙事的重要方面,也是报道事实引导舆论的重要方法.唐湘岳的人物通讯将其叙事倾向从选择事实、设置框架、运用语言等方面“流露”出来,既真实地再现了事实,又艺术地体现了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就是选择的学问。一条新闻的“质地”优劣,分量大小,因选择而迥异。这个道理可谓媒体的“金科玉律”。在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就是选择,新闻学就是选择学。懂得选择和不懂选择,是否精于选择,其结果大不一样。媒体从业者就是在不断地选择中实现对新闻的报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