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藻海无边》是20世纪英国女作家简·里斯的代表作之一。里斯在这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这一独特的女权主义者代表形象。里斯在《藻海无边》中通过安托瓦内特这一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父权制下西印度群岛殖民地中女性、自然、男性三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借以表达她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女性与殖民地的自然环境一样,同样处于被压迫的地位,都是父权制下的悲剧受害者。  相似文献   

2.
夏·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首开女性文学的先河,奉献给读者一个追求独立、平等的新女性简·爱。她一无美貌,二无财产,但却有自尊和反抗精神,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幸福。一百年以后,英国现代作家简·里斯写成了《藻海无边》。这部作品将夏·勃朗特未能刻画出的另一个女性——《简·爱》中的疯妻子——悲惨的一生丰满而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两部作品在内容上互补,艺术上各有千秋,都成功地描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的追求,简·里斯还将女性受压迫的问题引向更广阔的社会,揭示出只有进行社会变革,才能让女性获得真正的独立和平等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英籍女作家简·里斯以经典名著《简·爱》的故事情节为背景,再现了被关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的一生。通过对经典的解构与颠覆,表达出男权意识和女性意识间的对抗、冲突和消解,并对父权制以及男性中心观念在社会生活、两性关系和文学创作中的表现提出质疑与颠覆,强调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简爱》自1847前出版以来,关于如何解读这部小说的讨论与尝试一直没有间断.其中就包括加勒比女作家简·里斯于1966年出版的小说《藻海无边》.在对《简爱》的改写中,简·里斯把目光投向原作中阁楼上的疯女人,由此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一场著名的争论.在本文中,作者从女性主义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角度,对比分析《藻海无边》与原著《简爱》,进而探讨《藻海无边》中的主要人物与象征.  相似文献   

5.
加勒比海作家简·里斯在其著作《藻海无边》中利用各种意象来诠释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的身份危机,其中,镜子意象的运用尤为突出。笔者从安托瓦内特与母亲和奶妈、其他黑人、丈夫、镜子四重关系来探讨小说中频繁出现的镜像/映射在安托瓦内特身份建构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借助福柯的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对比夏洛蒂·伯朗特的小说<简爱>和简·里斯的小说<藻海无边>.<简爱>中体现的是理性话语,而<藻海无边>中体现的是疯狂话语,两个文本揭示了一个故事的几个侧面,也发映了文化话语对于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简单介绍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丁自身的一些情况、写作手法及其在文坛上的地位,再加之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婚姻家事的描写,展现简·奥斯丁的婚姻观--爱情、伦理和道德兼顾;要明确婚姻的优劣标准;对待关系到终身幸福的婚姻,一定要严肃而谨慎,切不可当作儿戏,也不能为表面上的光鲜美丽所迷惑;恋爱、婚姻都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家庭问题,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简·里斯在其代表作<藻海无边>中解构了他者人物的失语状态,使其重获话语权.其中,黑人奶妈克里斯托芬在身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双重压迫下敢于发出令权威心虚的声音.帮助受难的女主人公母女,还不遗余力地为追求自我解放而斗争.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克里斯托芬反殖民反父权压迫的斗士形象进行文本分析,能给予这位处于双重文化边缘的次要人物一个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藻海无边》是简.里斯为《简.爱》里面罗切斯特的被关在阁楼上的疯妻子所写的故事。小说中充满了对各种死亡的描写,有人或动物的形形色色的死亡,也有人物精神的崩溃,也就是疯癫———就是已经到场的死亡,以及最后女主人公必然的死亡。在这一系列死亡的意象背后表现的是一个阶级的没落和帝国主义强势话语下一个女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0.
简·里斯在《藻海无边》中对帝国主义殖民话语进行了系统的颠覆,并采取多种文本策略试图重塑边缘人物"主体"身份。以后殖民身份建构为视角,探索作家超越边缘人物的"他者"身份对自我"主体"身份的正面建构和对帝国殖民主义的解构。虽然小说从叙事策略、人物形象及话语策略入手,严重挑战了帝国主义殖民话语并对传统欧洲主、奴二元对立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但由于作者本人身份困境及帝国主义框架的共同制约,后殖民地"主体"身份建构难以取得最终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简·里斯1939年出版的小说《早安,午夜》中街道、酒店和咖啡馆等“非场所”为研究线索,以西美尔和本雅明等思想家关于城市文化的重要理论和空间理论为依据,分析作者及其女主人公萨沙从伦敦到巴黎穿梭于记忆和现实之间的城市漫步;探讨作家带有自传性质又同现实保持距离的城市叙事,进一步说明作家通过建立主人公的自我感知、非意愿性记忆与城市空间体验的关系,揭示身处社会边缘和作为他者的女性在等级制和消费社会中的生存困境以及由此产生的幻灭感.  相似文献   

12.
简·奥斯丁反讽成因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讽是简·奥斯丁创作的一大艺术特色.从历史文化语境下进行观照,18世纪女性写作被主流文化所排斥,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这一文学历史事件更使女性作家的创作背景雪上加霜.所有这些促成了置身其中的简·奥斯丁选择了反讽的创作策略,从而使其既间接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又有效地回避了由于文本的开放性而招来的抵制和攻击.  相似文献   

13.
《藻海无边》是英国女作家琼·里斯的代表作,在这部经典作品中作者通过别具一格的写作技巧和构思生动描写了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和人生经历,表达了对帝国主义、文化压迫和社会等级制度的强烈不满。在这部作品中,镜像技巧是尤其值得注意研究的,作者在对主人公的描写和介绍中,通过一系列的镜像来衬托和反观,大大加深了文本的思想深度,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文学写作形式,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将重点研究小说《藻海无边》中的镜像作用,深入剖析文本中的文学魅力及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疼痛里开花     
手语 《人生与伴侣》2008,(10):16-16
2008午7月4日,在英国德比郡的麦克沃斯市,一场婚礼即将举行。八岁的新郎里斯·弗莱明,手拿一枝红玫瑰,焦急地等待新娘艾琳娜的到来。 艾琳娜是他青梅竹马的好友,也刚刚八岁。这场婚礼整整提前了二十年,因为患白血病的里斯,只剩下两个月的生命了。  相似文献   

15.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认为是作者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作品。简·奥斯丁在其小说创作中着力描绘了她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和婚姻。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选择了既简单又复杂的故事,简单是因为小说只涉及了一个主题——爱情与婚姻;复杂是因为小说围绕着这个简单的主题刻画了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向读者展现了丰富的人类情感。本文旨在在赏析《傲慢与偏见》作品的同时,结合简·奥斯丁的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个人生活经历来分析简·奥斯丁所持有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写作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写作思维表现为四个特点:“简”表现在思维的感性化,简约化;“趣”表现在思维的简洁明快,诙谐幽默;“狂”表现在思维的天马行空,尽情挥洒个性;“真”表现在思维的多样率真和写作无功利本色带来的豁达精神。  相似文献   

17.
作为英国18世纪著名的婚恋题材小说家,简·奥斯丁以极为细腻的笔法刻画了同时代年轻女性的社会认知困境。在简·奥斯丁笔下,从《傲慢与偏见》到《诺桑觉寺》再到《劝导》,几乎所有女性人物在面临婚姻抉择时都会受到来自各方善意或恶意的劝导。其最后一部小说《劝导》更是直指这一现象,并以戏剧性的结局回应了关于是否应该听从他人对婚姻大事的劝导这一问题。从心智理论视角对该小说人物的心智关系进行剖析,可以发现简·奥斯丁作品中的"劝导"情节背后所蕴含的主题意义。可以说,"劝导"既是简·奥斯丁情感生涯的关键词也是贯穿其文学创作始终的一个重要"母题"。  相似文献   

18.
走不出男性传统的藩篱--解读《简·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虽然书写了女性的真实体验,弘扬了女性追求自由、反叛夫权的独立意识,但仍在对"性"的理解、对"话语"的把握、以及对"体验"的表述方面明显地流露出对男性话语的心悦诚服,不自觉地认同了男性话语,因此,它始终走不出男性传统的藩篱,不可误读为纯女性主义文本.文章对<简·爱>写作的特点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简·奥斯丁在英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面探讨了妇女的处境和地位问题.其经典作品<傲慢与偏见>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描写了四桩不同的婚姻,表达了奥斯丁对婚姻意度的不同看法,彰显出其理想的婚姻观,反映出其强烈的女性意识,为建立一种女性写作传统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虽然张爱玲和简·奥斯丁是分属中西两个不同国度的著名女作家,并且生活的时代也不同,但是她们的文学作品在许多方面却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就这也相似之处展开论述,挖掘出简·奥斯丁与张爱玲的共通点,以便读者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视角赏析或评价简·奥斯丁与张爱玲本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