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汉语的"文""化"或西方语言的"文化"(culture)出发,文化可以定义为:关系向人的生成。文化主要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精神三重关系,而如何在当代生成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精神的关系成为当代文化问题的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性为文化规定,其意义在于所聚集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精神等关系的当下呈现。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有关"精神"的阐释告诉我们,精神是绝对对立的统一,是个体性与实体性的统一,其本质是自由。伦理精神实质上指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由的概念。但在中西方文化语境中的自由却有着不同的含义,而此种对自由的理解偏差就是由于中西方伦理精神在文化传统与文化设计上的殊异而导致的。由血缘与情感、地缘与理性构成的中西方文化殊异也直接影响了中西方不同的伦理精神文化走向———一个创制了民主、自由与法制的理性王国,而另一个则致力于建构和谐的伦理社会实体。  相似文献   

3.
“中和”是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核心范畴,铸就了中华民族乐感文化精神。“中和”作为哲学范畴,与西方现代理性的发展殊途同归,二者都强调多元主体性及其间的平等存在样态,都强调主体间的对话交流与共在关系。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共同性与共在关系,打破了西方理性史书写的欧洲中心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与男性中心主义。因此,中国文化自身具备的现代化质素,可以而且应该与西方文化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对话与交流,从而对全球化时代各民族及其文化存在的应然状态提供学理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由于产生的历史不同,精神不同,中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着差异。只有认识并理解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才能促进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体育文化,并以体育文化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阎孟伟 《学术研究》2013,(1):6-12,159
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论断内在地包含着对社会生活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属性的确认.社会文化具有多种存在形态,但其实质则是内舍于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并通过社会交往而被社会化和客观化了的普遍精神.社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而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则是人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自主性和自由性.社会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它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文化机制,社会历史的进步趋势也必然包含历史主体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6.
法治文化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就其本体而言,法治文化强调的是以法治为重要因素的生存方式或社会运行方式。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或社会运行方式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满足人的物质、精神的丰富和心灵的慰藉,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现代西方法治,其纯粹依赖以人性恶为基础产生的法律只是以一种外在强制力实现对人的约束,缺乏对人的一种内心塑造,难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应传承儒家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的精髓部分,强化道德教化,促进良法的制定和法律的自觉遵守。同时,结合我国伦理社会的特点及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文明要求,吸取西方法治中的“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的先进文化,实现我国的法治理想。  相似文献   

7.
庭审是通过语言为媒介的交流过程,交流的方式和规则可以体现庭审的法律背景,甚至是社会文化背景,不仅如此,庭审的对话还体现了法律对人及人性的关怀程度。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的法治传统的诸多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庭审过程中对话模式的不同反映出来,这对中国的法治进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史进 《东岳论丛》2003,24(6):106-110
东南亚华文文学强调自己并非中国文学、华侨文学的居住国文学身份,而欧美华文文学始终有着强烈的寻根意识。上述差异的产生,正反映了东西方华文文学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东西方华文文学正是以其不同的"他者"姿态,表现出跟居住国主流文化的相互撞击,从而呈现出本民族文化生命机制的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9.
“自我”的界定与文化形态是一个双向建构的有机体。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中,自我的界定是不同的,同样,自我界定也影响着其文化形态。西方文化中的“自我”强调“人”的客观实在性,以及个人所拥有的法权关系;东方文化中的“自我”,则强调了人的关系,凸显着人的关系属性,以及人所处的社会等级位次。另一方面,不同的文化形态也决定了“自我”的本质与界定——对“自我”的界定和设计构成了文化的结果,并反映着一定文化的价值取向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由于所处地理与社会环境的差异而具有较大的不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是一种以儒家政治思想为源头,以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以宗法等级制及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以家—乡—国三位一体为社会秩序格局的政治文化。西方政治文化则建立在商品经济逐步发展的西式民主社会基础上,是一种独具资本主义特色的民主文化。科学理性认识两者之间的差异以及与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的关系,做到科学辩证批判、否认,科学借鉴和吸收,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为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文化对于科学发展乃至对整个社会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因此它应当作为科学思想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考察。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科学文化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文化,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管理文化与文化管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管理文化是世界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演变 ,管理模式和内容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本文粗略地考察了东西方管理文化的演变过程 ,从管理对象———人的属性假定出发 ,提出现代管理应将“经济人”和“社会人”上升到“文化人”高度。相应地 ,提出了文化管理的模式 ,并考察了它的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先进文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江明 《学术研究》2001,2(1):25-30
搞好民族文化建设,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理论高度去审视民族文化,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先进文化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本身、民族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化、政治与文化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文化的政治”和“文化政治”两个概念为分析线索,讨论西方文化与政治的内在关系及其演变逻辑。首先分析文化现代性的政治含义,进而分析政治如何取得文化形式,最后评论“后现代”的文化政治观。本文认为,“文化政治”回应了西方社会的当代变化,在法律和经济模式之外对权力和斗争作了新的思考,在政治思想上强调了重建社会、文化、主体和理论的必要性,为社会改造提供了新的主体、运动和策略,但文化政治只是当代政治的一种形式,而不可能是政治的全部领域。  相似文献   

15.
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不但使得文化、中国文化、审美文化和中国审美文化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暧昧不清,而且因为其自身所带有的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导致了对中国美学研究本身的学术性消解。其实,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是一个现代性建构,而不是天经地义的。这种建构是所有现代化后来者的共同策略,也是文化与民族主义联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罗超 《殷都学刊》2006,(3):88-101
文化视野的困惑突出说明对文化本质认识的模糊。广义文化视野也是文明视野,在人为性这一最基层涵义上文化与文明的概念是重合的。主体性文化视野也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视野,从广义文化视野的现象描述到主体文化视野对文化本体的把握,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实文化的研究视野。象征文化视野也是文化通观的研究视野,文化通观的视野着眼于社会文化整体结构的动态把握,文明视野着眼于社会文化成果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阐述在乡村都市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在发展中造成文化变迁二者所产生的矛盾,探讨了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文化自觉是文化保护的思想基础,以及文化人类学者在民族文化变迁中责任的命题。  相似文献   

18.
韩锋 《齐鲁学刊》2007,(3):25-27
吐蕃文化是集多种文化于一身的文化体系,儒家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吐蕃统治者派子弟入国学受教育、和亲、使者往来等途径,儒学传入吐蕃,并对其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化     
《优雅》2007,(9)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文化市场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代文化市场发展和文化产业形成的历史文化条件进行一定的分析 ,并从社会文化深层变迁的层面阐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