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彦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5-15
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达到一定的认识目标和发展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首先考虑到学生,要从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全过程参与。对中学生来说,认识能力处在中等的层次上,他们习惯于具体地分析问题,单一理解问题;在具体方法的获得上,更是依靠对教师的模仿。根据这些特点、设计时应精心推敲。首先是注重具体的分析,加强示范,“教师应该经常通过良好的示范演奏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丰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增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在教学《快乐的女战士》中,我设计… 相似文献
2.
王熙梅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
从几点疑问说起“文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文艺与社会的关系”。这种相当流行的说法,颇令人迷惑不解。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课题,正如哲学上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样。历来的哲学家、美学家、文艺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求和论述。有的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有的从文艺发生学的角度,有的从文艺社会功能的角度,有的从美学的角度,于是产生了许许多多、五花八门的学说,诸如“摹仿”说、“影子”说、“表现”说、“神话”说、“宗教”说、“情欲”说、“游戏”说、“劳动”说、 相似文献
3.
溥启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0(3):34-36
本文从电视文艺的特征分析 ,论证了电视文艺的重要特性 ,其中把娱乐因素注入电视文艺的概念之中 ,对中国当代电视与国际电视的视角的统一 ,以及对电视文艺实践的指导 ,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柏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2):55-59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民族化和大众化的重大成果,不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艺运动的指针,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文艺运动的指针,特别是当下我国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继续坚持从生活到艺术、强调生活是艺术的根创作观,提倡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这对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仍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曾奕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1)
真实性是文艺的生命。坚持文艺的真实性,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文艺思想体系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马克思思格斯坚持这条原则,是和他们对于文艺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和强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重新学习马恩关于文艺的真实性和文艺的社会作用的论述,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发展和繁荣文艺创作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高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99-103
所谓审美理想 ,就是一种能充分肯定和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生活观念和人的观念的形象形式。其精神实质 ,亦可说是一种指向人的本质力量全面展开的未来生活的创造性理想。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美学思想 ,审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与一种特殊的精神方式的审美理想的中介作用对文艺作为意识形态发生流向的本质规定。由此观照社会主义文艺审美理想的发生与发展 ,考察其整体特征及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体现 ,引导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并把握社会主义文艺审美理想的本质特征及现实呈现。 相似文献
8.
徐明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9,(1)
本文从徐渭的思想基础出发,对其文艺以情为本质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徐渭赋予“情”以新的深刻的内涵,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文艺理论,在文艺思想史上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景隆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从古希腊先哲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命题开始,对主体性的探究就没有停止过。人的一切实际活动,本质上都是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构成了不同的主客体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看来,艺术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形态,它是建筑于主体对客体的审美关系基础上的。“处于审美领域的人—不论是创作者或感受者—对种类的属性作出反映,它既关系到对象,也关系到主体。”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审美活动主要包括了创作过程和欣赏过程,其主体性也着重体现在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两方面。对此,毛泽东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刘振芳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8,(1)
“To de or not to be”这一古老的命题,在繁衍至今的人类社会,总是个不解之谜.文艺是否属于上层建筑?这也是一个是非命题,历来有争论.广袤无垠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人类社会则更是纷繁复杂,错综莫辨.马克思主义则首先立足于唯物观的基点,拨开技蔓,抽刀断木,一侧为物质,一侧为精神.物质的社会为社会存在,精神的社会为社会意识.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存在.存在为实,意识为虚,意识是存在的投影,二者外延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1.
论文艺民俗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德利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1):41-48
文艺与民俗具有远古孪生、现代同构的特质.文艺对民俗的审美化,使民俗事象所特有的人类历史的活化石意蕴和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特点得以强化与张扬,并使文艺民俗作品显示出独特的社会批判力量.本文从文艺民俗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社会批判性三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2.
朱鸿召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3):5-10
20世纪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五四、延安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三个重大历史拐点。五四发现了人,延安改造了人,新时期改善了人的生活。十年延安时期(1937-1947),不仅规范制约了此后半个多世纪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死浮沉与歌哭,而且重新阐释了此前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内的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文化史和艺术史,重新规划了中国古代社会史、文化史和艺术史,还重新描述了世界社会史、文化史、艺术史。从此,开始了现代汉语知识谱系中的延安时代,五四是延安的五四,中国是延安的中国,世界是延安的世界,历史也是延安的历史。处于战争环境下的延安文艺,从艺术审美上来说,其整体艺术价值未可高估;从艺术社会学上来说,其历史文化内涵却是丰富、深刻、复杂的,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胡山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一 考虑文艺的社会效果,作为一种理论主张和艺术家的自觉追求,贯穿于整个人类艺术的全过程,古今皆然,中外皆然,因此我们说这是人类艺术创造活动的悠久传统。正是这一传统,才使文艺在促进社会进步,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发挥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当然,也不应否认,艺术创作是一种最个人化的精神劳动,有些人写作是并不考虑“社会”和“效果”的。但是,“即使一首诗的作者可以不考虑读者就先写下那首诗来,但他也必定想知道,使他满意的那首诗会对别人说什么。……倘若诗专门为作者而写,那就会成为一种秘而不宣的、无人知晓的语言写的诗,而只… 相似文献
14.
刘圣效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Z2)
1 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是一个人们经常谈论的问题。对于文艺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是开阔、全面和辩证,还是狭隘、单一和静止孤立,不仅影响文艺的生产,而且影响着人们的精神需要,影响到整个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遇到两种要的观点:第一种是超功利主义。这种观点否认文艺的社会作用,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它只是作为一种光辉、一种固有的好东西而存在,讲功利就会玷污文艺这尊圣洁的女神。“为艺术而艺术”,或所谓“纯文艺”,就是一种典型的 相似文献
15.
甘世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笔者根据自己在两种课堂的亲身体验,结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对新加坡成功的双语教育和我国大学英语课堂状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我们存在的时弊和症结所在─—偏重于接受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创造技能的培养,把英语当作一门学科来学习,而不是当作一种实用工具来掌握。笔者对改进方法亦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陈维型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
如果说文艺的本质是创造,那么创造的本质则是创新。创新,可谓命运多蹇。她同我国文艺界一起经受着艰难的磨炼。胡风的文艺思想中,有一部分就涉及文艺的创新,却被视为异端邪说;瞿白咅《创新独白》,只不过提出了有关创新的常识性原则,却被诬之为“离经叛道”,文章同作者一起被打入冷宫。1958年以后,“创新”已经属于禁区内的问题,几乎没有人敢公开触及;即使谈到所谓的“创新”,那也是只剩下一个空壳。由于“创新”这一关系到文艺发展的重大理论原则被搁置,严重影响到我国文艺的健康发展,使文艺陷于停滞的僵化状态,乃至孕育了“三突 相似文献
17.
曹毓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文艺的描写对象是什么,美学家文艺家们都不能不作出自己的回答。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当然也涉及到了这个重要问题。但是我们在探讨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描写对象观时,也应如胡乔木所说,“决不能限于研究一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要包括研究毛泽东同志所创作的优美诗词和大量的优美散文,研究这些作品的美学观点和美学价值,以及他对历史上和现代一些作家和作品的评论、评价、鉴赏”(《当前思想战线的若干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描写对象观的全貌。 相似文献
18.
易明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4)
鲁迅的文艺思想,是高度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遗产重要的丰富的宝藏。鲁迅的文艺思想,继承和发扬了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优良传统,在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斗争实践过程中,在与各种反动和错误的文艺思想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鲁迅的文艺思想,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具体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尖锐复杂的文艺思想斗争的战斗经验的结晶。毫无疑问,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继承与发扬鲁迅的文艺理论遗产,不断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水平,对任何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展开坚决的斗争,大力发展和繁荣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 相似文献
19.
邱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
长期以来,我们对文艺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反复多次地进行过斗争。早在一九五三年召开的全国第二次文代大会上,曾把解决这种倾向列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过分析和批评。周扬同志也曾正确地指出:这种倾向之所以不容易克服,“还由于一种把艺术服从政治的关系简单化、庸俗化的总想作祟”。可是,当谈到如何克服这种倾 相似文献
20.
潘顺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1):11-14
文艺现象在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生活中,在诸多反映时代特征新思潮、新方法的透析下,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社会特征、文化特征和生命特征,因而,引发了愈益深化的文艺新观念、新方法、新学科的探索,使得文艺理论勃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文艺社会学的创立及发展,就是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