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萨满神话是通古斯一满语族传统文化深层的历史沉积和文化痕迹,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它从古至今一直口头传承于该语族萨满之间,直到当代经一些学者采录、翻译、整理,才公诸于世。萨满神话的传承者和保存者是该语族的萨满。传承特点有二:第一是属于秘密传,上一代萨满传给下一代萨满。如满族萨满神话带有浓重的宗教气息,“只有德高望重的萨满或氏族。部落首领方可传讲,其在严感与神秘性一直保留到近世……以原始文化为基础的萨满教最忌泄漏萨满自身的秘密。”①因此,这些在氏族部落内单传、秘传的萨满神话,在过去一些史书文献中根…  相似文献   

2.
对于赫哲族口头说唱文学伊玛堪的文化构成,学术界有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伊玛堪是巫术时代的赫哲先民求救于伊尔木汗(阎王爷),并从这种宗教情绪中创造出来的萨满教文化。 另一种看法认为:伊玛堪从整体上来说并不是萨满文化的一部分,而是赫哲文化的一部分。 笔者赞同萨满文化对伊玛堪的影响和渗透,在某种意义上说,伊玛堪早期是以歌颂萨满  相似文献   

3.
赫哲族的萨满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哲族的萨满歌孟慧英萨满歌又称神歌。同我国境内的通古斯各民族相比,赫哲族的神歌资料显然十分缺少。在《赫哲族社会历史凋查》、《赫哲族文学》及《赫哲歌的萨满、萨满教和萨满崇信》①等著作和论文中,共同引述了一段萨满请神词,此外,《赫哲族文学》在萨滴歌一节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鄂温克族萨满神话与传说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阐释了以萨满为中心的神话与传说蕴涵的思想价值,着重分析了神话与传说的故事结构、主人公形象的发展变化,从而指出萨满教信仰对鄂温克族民间文学在诸多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巫和医之所以能够在赫哲地区发生、发展,大体是建立在宗教迷信、传统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不断传承、不断取舍基础之上的。透过对萨满巫医职能演变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巫和医分离、分立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古称“肃慎”、“黑水殊困”,几千年来一直繁衍生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一带,以捕鱼、狩猎为生。信奉“萨满”,崇拜太阳向往光明,自称是生活在东方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除生活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称“那乃”的赫哲人外,我国境内的赫哲人大多都生活在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等边境市县)。赫哲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凭着他们的勇敢和勤劳,在漫长而艰辛的历史长河中,在他们特有的渔猎生活中创造并发展了本民族丰富的物质文化和多彩的精神文化,赫哲民歌(赫哲语为嫁令阔)就是其中瑰…  相似文献   

7.
常人灵魂称谓的溯原与辨异尽管赫哲—那乃族的灵魂观念已得到较为深入的探讨,①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比较关键的便有:赫哲—那乃族“灵魂”称谓的词源与演变、灵魂与灵魂显现形态、萨满灵魂称谓含义等。目前国内对赫哲—那乃族灵魂称谓的认识可分为三说:一...  相似文献   

8.
满族传说《尼山萨满》,广为流传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满、赫哲、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锡伯等民族中,历史悠久。传说篇幅虽不长,但内容却很丰富。仅就宗教文化而言,它不仅反映了同一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内容,而且还反映了不同种类的宗教文化。纵观中国历史上所信仰的主要宗教,有释、道、儒三种。本文仅就《尼山萨满》中所反  相似文献   

9.
通古斯满语族诸民族的射日神话比较黄任远(一)射日神话的情节母题比较在北方通古斯——满语族的满、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诸民族中,流传着情节结构大同小异的射日神话。这些神话的情节母题可归纳为:①多日并出带来灾难。②英雄出世超凡脱俗。③英雄遭难神灵相救...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重庆彭水厚重的盐丹文化、神秘的巫觋文化、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独特的乡村聚落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评估,提出"以鞍子苗族文化为抓手,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生态博物馆’,竭力打造‘乌江苗都’品牌;以盐丹文化为核心,精心筹建‘中国·盐丹文化博物馆’,推动郁山古镇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传媒中心’,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创建彭水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既促进彭水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产业化发展,又带动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重庆彭水厚重的盐丹文化、神秘的巫觋文化、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独特的乡村聚落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评估,提出"以鞍子苗族文化为抓手,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生态博物馆’,竭力打造‘乌江苗都’品牌;以盐丹文化为核心,精心筹建‘中国·盐丹文化博物馆’,推动郁山古镇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传媒中心’,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创建彭水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既促进彭水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产业化发展,又带动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萨满文化是人类童年时代遗留下来的活的文化层,吉林省满族萨满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萨满文化对满族先民及后代影响深远,体现在饮食、居住、生产生活、信仰与崇拜等多个方面;突出白山黑水的地域文化。吸收国内外发展萨满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与其他旅游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强化市场宣传,满族萨满文化在吉林旅游活动中必将得到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首发媒介的文学作品。与传统作家文学相比,其创作主体、题材、主题、接受与反馈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受众群体和传播形式来看,具有当代民间文学的属性。在海量网络文学作品中,传统神话题材一直是热点,网络文学对神话的利用与转化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情况:第一类是镜像化的投射,重点在于传承中国古代神话的精神结构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国族认同和文化自觉意识;第二类是补白,以情节和人物填充神话时代的上古史,追求一种类似历史小说的效果;第三类则重在探奇求异,借助架空、穿越、重述等写作手法,将神话世界建构为一个与现实对照的异界。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神话在网络文学中的转化规律:神话结构长盛不衰但信仰功能弱化,神话符号活跃但内涵更具流动性;神话从原来具有神圣性的公共文本逐渐过渡为个体化的创作舞台,从一种信仰现象蜕变为心理现象。传统神话从封闭固定的体系,转变为一种精神生产机制,在与其他文化体系的交流互鉴中进一步被激活。驱动古老神话变化的是当代社会信仰、观念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神话的创造性转化不仅与创作主体的知识背景相关,也是资本和意识形态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民族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满族语言与萨满文化的关系及其特征进行探讨分析,揭示出满语中蕴含的萨满文化因素,进一步印证满语语义与萨满文化的内在联系,深入认识满语独特的文化意义,并为民族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客观例证,以推进深层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试析萨满癫狂术的心理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的神灵附体现象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迷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萨满的发明专利,萨满只不过对这一古老的致幻术掌握的比较熟练罢了.萨满神灵附体和一般人神灵附体的区别在于一般人的神灵附体现象是偶发性的,萨满的神灵附体现象则是经常性的,它是萨满巫术所不能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神灵附体现象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生理、心理、文化现象,所以有必要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萨满面具造型艺术为启示,深入分析萨满面具独特艺术风格,综合运用设计基因提取的研究方法,论述萨满面具核心视觉元素的提取思路,将提取的设计因子按照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应用在文化创意产品中,形成产品视觉特有风格,更好地传播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西伯利亚萨满服饰根据S·沙什科夫近一个世纪前的研究,每一位西伯利亚萨满都必须有:1.上面悬挂着圆铁盘和神话动物形象的卡夫坦式长袍;2.一副面具(在塔迪贝-萨莫耶德人那里是一块手帕,萨满用它蒙上眼睛,这样可以借助自己的灵光进入神灵世界);3.一副铁制的或铜制的胸饰;4.一顶帽子,作者认为它是萨满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雅库特人的长袍的背部中央,有代表“太阳”的圆盘,其中有一个穿  相似文献   

18.
以萨满面具造型艺术为启示,深入分析萨满面具独特艺术风格,综合运用设计基因提取的研究方法,论述萨满面具核心视觉元素的提取思路,将提取的设计因子按照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应用在文化创意产品中,形成产品视觉特有风格,更好的传播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民族研究所郭淑云女士撰著的《原始活态文化》一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郭淑云女士多年耕耘的硕果。拜读后确实感到耳目一新。《原始活态文化》是一部北方萨满文库,是一部原始文化集成,也是一部多学科文化会典。它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萨满文化作出了科学的诠释,它用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肯定了萨满文化的历史价值,它用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萨满文化的内涵,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崭新的力作。《原始活态文化》从萨满教思想观念与哲学思想、萨满教与北方自然科学的萌芽、萨满教预测、萨满的心理与药物治疗的结合、萨…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凌纯声同商章孙二位先生,在松花江下游自依兰以至抚远一带.调查了依兰、蒙古力、苏苏屯、桦川、富克锦、同江、齐齐咪、莫红阔、街津口等赫哲村屯。回来后,又用2年时间.参考了当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写成一部《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该书是研究赫哲文化最基本的参考书。赫哲自来无文字,曾刻木裂革以记事。他们古代的文化,除在汉文献中司找到片断的记载外,仅存留在他们的故事中。正如凌氏自己所说.当时因为参考材料不足,未能作详细考证。那么,在他们收集的19将伊玛堆放事中.可得到哪些材料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