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丘(逢甲)黄(遵宪)交谊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丘逢甲诞辰130周年。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丘逢甲及其同乡黄遵宪在政治上对国家民族都有过杰出贡献。作为有成就的诗人,又均有诗集传世。鉴于二人在诗作上有可比性,故学术界往往将丘黄并称。本文拟通过二人的文字因缘与生前交往,探讨其政治态度与爱国情操的共性,并以此概见前贤交友之道。  相似文献   

2.
丘逢甲的诗歌以“雄直”著称。所谓“雄”,主要是指其诗歌气势的雄放、题材的广阔、意象的壮美;“直”则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平畅、表达的真实等方面。丘逢甲诗歌的“雄”和“直”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的,平直的语言中蕴含着雄迈的气势,雄迈的气势下又体现着真挚感人的力量,这正是其“雄直”诗风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说晚清诗     
晚清诗由龚自珍首开风气 ,之后出现了一批具有爱国精神的诗人 ,成为晚清诗坛的革新派。革新派之外另有一个宋诗派 ,但成就不大。戊戌变法前后适应时代的需要 ,产生了诗界革命。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和丘逢甲是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 ,梁启超则是诗界革命的理论家。同光时代另有湖湘派、唐宋派和阵容甚大的“同光体”派。到清朝的结束 ,秋瑾和南社诗人 ,以他们的革命诗歌成为清诗的奠后。  相似文献   

4.
丘逢甲身遭乡土沦丧、报国无门的不幸,寄意于诗以自哀其志,其七律诗歌反映了一代世事沧桑巨变及个人坎坷的心路历程,有“诗史”之风。丘逢甲内渡后的七律之作悲愤凄凉,动人哀魄;诗中意象充满忧郁的情调,带有浓厚的悲观色彩;其诗多用典故,常化用前人之句,内涵深厚。  相似文献   

5.
丘逢甲是近代台湾杰出的爱国诗人 ,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其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的巨大悲痛发生的激烈碰撞 ,产生了其诗歌的悲剧思想美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形成了他苍凉悲慨、凌厉雄迈的悲剧意象美  相似文献   

6.
<正> 丘逢甲是甲午战争后台湾抗日保台运动的重要领导者。我在《丘逢甲乙未保台事迹考》一文中曾提到,关于丘逢甲在保台运动时期的任职,历来说法不一,将于另文详之。因有此篇之作。一、丘逢甲在台湾任职诸说质疑关于丘逢甲在台任职的问题,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如果认真辨析一下,不难看到,在现存的六种说法中,有五种是值得商榷的。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丘逢甲诗歌英气豪迈、慷慨悲壮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诗中英雄意象群的密集呈现,这些意象主要有英雄人物、战争、剑、木棉等,丘诗在意象意义上有新的拓展,他将其人生经历、政治理想和时代背景相互观照,打并入这些意象中,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丘逢甲乙未抗日护台斗争失败之后内渡的问题,历来评价颇多贬词。这是在丘逢甲生前就开始了的。“人间成败论英雄,野史荒唐恐未公。”对这一点,内渡后的丘逢甲就有过不少的感慨。在《答台中友人》中,他说:“渡江文士成伧父,归国降人谤义师。”又在《次韵答韫伯》中说:“千秋定论删芜史(自注云:近人书台事者多失实”)……。”还在《题凌孟徵天空海阔簃诗钞并答所问台湾事》中也说:“牙旗獵獵捲东风,旧事真成一梦中。自有千秋诗史在,任人成败论英雄。”丘逢甲之子丘琮追述说:“乙未事败后,讥先父者,或称其挟巨饷逃,或称其不死台事。”丘菽园也说:“君(指丘逢甲——笔者)曾语余以  相似文献   

9.
黄遵宪评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评传邱菊贤近10年来,对黄遵宪的研究逐渐活跃起来,但见诸于报刊的,多着眼于诗歌方面的评述。纵观黄遵宪的一生,其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惜未能全面介绍。笔者怀着十分崇敬和敬仰之情,特撰此文简述其文学、外交、民俗、史学、民族、维新实践、发扬爱国主义思...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清末爱国志士丘逢甲参与庚子两广武装“勤王”密谋这一鲜为人知的史事进行了考证,并进而分析了丘逢甲这一时期的思想倾向、政治态度及与康梁保皇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邺嗣是明末清初浙东学派的重要人物和著名遗民诗人,与黄宗羲亦师亦友,交往密切。特殊的时代和丰富的诗歌唱和活动,使李邺嗣对唱和诗的功能有深刻的认识,他强调诗歌唱和的重要性,以“由是知古今诗家,故未有单行者也”为立足点,使诗歌唱和成为甬上遗民诗人构建自我生存空间和获得精神欢娱的独特方式。他提倡的“群”与“和”的诗歌理念,不仅是其唱和诗创作实践的心灵指导,也是他作为遗民诗人社会生存方式的文学表现  相似文献   

12.
广东籍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和参赞黄遵宪出使日本期间, 与明治汉诗诗人, 如龟谷省轩、宫岛诚一郎和胜海舟等, 有着密切的诗文切磋交流, 对此, 大量的明治文献都有相关记载。明治诗坛崇尚和学习清诗, 然而, 经过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之后, 日本对清诗的认识和接触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以黄遵宪、何如璋等为代表的清代政治家、诗人的赴日之行, 以及两国诗坛的交流, 就成了清诗东渐和明治新风西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新诗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是以小说、散文名世的,诗论是他作为编辑、读者的副业,却体现了独特的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沈从文的诗论注重对文本的解读,注重对人的关怀,注重诗人的人格修养;可以概括为本体论、创作论、诗史诗人论三个主要方面,每个方面都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到思考和独特的诗学品格.  相似文献   

14.
李东阳诗歌创作既有台阁体面貌,也展现出其诗歌创作的转向,其诗风渐趋沉郁、硬瘦,宗杜是他重要的诗歌主张。李东阳诗歌创作中还有一种倾向,即欣赏、学习宋代诗人,其诗学主张兼顾宋诗,他作于不同年代的两批集句诗则印证了其宗宋的诗学观念,说明其诗歌创作转向宗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写作”是20世纪中国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其群体中的诗人有着自己的美学观念和诗歌追求,但从诗歌发展的事实看,他们无可争议地呈现出相似的诗学立场。本文从诗人主体、诗歌与现实、诗歌本体和诗人与读者四个方面阐述“知识分子写作”群体的精神向度和诗学立场。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17.
马致远在创作《汉宫秋》时,对古今诗人的咏史诗有所袭用、借用、化用,从而受到咏史诗创作技巧、创作思路的影响。《汉宫秋》将诗歌与戏剧两种文体打通,使之互融,而《汉宫秋》至可视为以戏剧之框架写就的长篇咏史诗。  相似文献   

18.
琉球诗散论     
追溯中国古典诗歌载述和反映琉球的历史 ,重点论述明清中国诗人所写琉球诗发达的原因和主要内容 ,可以看出琉球诗具有浓厚的海洋气息和魅力 ,它拓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 ,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诗人们的创作水平。琉球纪事诗不仅可与史籍相发明 ,而且有时可补史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20.
何泽棠  吴晓蔓 《东方论坛》2012,(4):116-120,126
宋代诗歌注释者任渊有较高的文学创作才能,并曾亲身跟随黄庭坚学习诗歌创作。他注释了黄庭坚平生最得意的《内集》,对黄诗中许多含蓄未尽的言外之意作了发挥补充,评论了其中一些精妙的对偶和用典,还总结了黄诗"有为而作"的立意特点及"有味"的风格,并对"点铁成金"等创作方法做了细致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