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丘逢甲是近代台湾杰出的爱国诗人 ,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其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的巨大悲痛发生的激烈碰撞 ,产生了其诗歌的悲剧思想美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形成了他苍凉悲慨、凌厉雄迈的悲剧意象美  相似文献   

2.
丘逢甲的诗学观,可以概括为求真、重志、尚雄和求新等几个基本方面,而其中"诗贵真面"、"以经世为心",即求真和重志是他论诗的要旨。他的诗学观融入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想的主要潮流,在社会转型时期体现出它的进步性和时代性。本文将力求从时代精神和文学审美需求的角度,及以求真、求新为旨意,去探讨丘逢甲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3.
丘逢甲身遭乡土沦丧、报国无门的不幸,寄意于诗以自哀其志,其七律诗歌反映了一代世事沧桑巨变及个人坎坷的心路历程,有“诗史”之风。丘逢甲内渡后的七律之作悲愤凄凉,动人哀魄;诗中意象充满忧郁的情调,带有浓厚的悲观色彩;其诗多用典故,常化用前人之句,内涵深厚。  相似文献   

4.
丘逢甲诗歌英气豪迈、慷慨悲壮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诗中英雄意象群的密集呈现,这些意象主要有英雄人物、战争、剑、木棉等,丘诗在意象意义上有新的拓展,他将其人生经历、政治理想和时代背景相互观照,打并入这些意象中,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丘逢甲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出培养兴国有用之才的教育改革目的;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多样性和实践性;倡导和采用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选择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代著名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在潮汕曾经生活过七、八年,其生平事迹虽经现当代学人的详细爬梳考证,大部分都已很清楚,但也有一些具体细节注意不够,造成许多观点陈陈相因,以致误导了后人.本篇小文即是对其中几个问题的考证.  相似文献   

7.
丘逢甲的诗歌以“雄直”著称。所谓“雄”,主要是指其诗歌气势的雄放、题材的广阔、意象的壮美;“直”则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平畅、表达的真实等方面。丘逢甲诗歌的“雄”和“直”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的,平直的语言中蕴含着雄迈的气势,雄迈的气势下又体现着真挚感人的力量,这正是其“雄直”诗风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丘(逢甲)黄(遵宪)交谊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丘逢甲诞辰130周年。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丘逢甲及其同乡黄遵宪在政治上对国家民族都有过杰出贡献。作为有成就的诗人,又均有诗集传世。鉴于二人在诗作上有可比性,故学术界往往将丘黄并称。本文拟通过二人的文字因缘与生前交往,探讨其政治态度与爱国情操的共性,并以此概见前贤交友之道。  相似文献   

9.
丘逢甲的一生可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熠熠生辉.甲午战争前的丘逢甲是个忧国忧民、淡泊仕途、鄙弃功名利禄积极寻求富民强国道路的知识分子;甲午中日战争起,他散家资筹建义军,首倡自主,临危受命担任义军统领和民主国副总统,与强敌浴血苦战;内渡后,投身教育,为国育才,同情维新派进而转变成一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可谓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清末爱国志士丘逢甲参与庚子两广武装“勤王”密谋这一鲜为人知的史事进行了考证,并进而分析了丘逢甲这一时期的思想倾向、政治态度及与康梁保皇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岭东同文学堂是由当时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爱国志士丘逢甲,在汕头创办的一所著名的民办学校。它所推行的新学虽存在一些局限性,但从学堂创办的动机、教习的聘用,到对学生的要求乃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学堂的创办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废除,并领导了时代潮流,在转移风气、启发民智、传播西方先进文化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开创了潮学的先声,并培养了一大批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12.
秋瑾被害后,各种不同背景的报纸竞相报道,形成了新闻传播意义上的议程设置。连续不断的报道使得该议程由媒介议程逐步转化为公众议程,由"秋瑾案"演化为"绍兴冤狱",并在新政、立宪的语境下,进而演化为政策议程,亦即在舆论的压力下,涉案人员或罢职,或自杀,或他杀,或蹭蹬终身。该议题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朝野的震动反映了媒介议程设置的效果与作用。但是在社会失范的状态下,媒体的舆论监督虽然有效,但力量还有限。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上海《万国公报》的研究,台湾比大陆起步早,20世纪60年代华文书局就出版了该报的影印本.而大陆近年来《万国公报》研究虽然极为兴盛,却一直未出版影印本以供研究参考.黄遵宪故居人境庐藏有4册《万国公报》原刊,尽管数量微少,但有其价值在:一是可确证在甲午之前黄遵宪就已经是《万国公报》的读者.二是此4册原刊可补华文书局影印本的几处缺失,给学界提供可资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在清初学术发展中,黄宗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以往学界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对其思想家身份的研究,而对于其复兴经学、修正王学的学术思想则关注不够,故学问家的黄宗羲面目稍显薄弱。黄宗羲不仅是深刻的思想家,也是扎实的学问家,其学术影响主要体现在:主张复兴经学,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修正王学,建立基于气本论的人性论;开启清代浙东史学学风,创设学术史著述体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公布了新近发现的晚清政治家、诗人黄遵宪、丁日昌集外佚诗,包括黄遵宪七律二首,丁日昌七律二十首,并对有关史实进行了考订辨析,提供了新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6.
黄式三、黄以周成为学界公认的“东南经学大师”、“浙东学派殿军”,得益于社会、家族及家庭的共同努力,家族教育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文章以家族教育为视角,从黄氏家族教育之渊源与发展、家族教育之内容与特色及家族教育之成就与影响三方面探讨定海黄氏家族成为经学名门、簪缨望族的秘诀。  相似文献   

17.
诗歌创作具有一家之言的特质,臧否时事、訾议人物比以历史事实为中心的书写更加灵活。恰逢明亡清兴之际,处于其间的浙东诗家,因循王阳明、刘宗周心学一脉,提倡诗道性情、诗以传史,以经世致用为核心,矫七子诗文之弊,由唐入宋,完成清初浙东诗歌群体审美风格的转变与延续。  相似文献   

18.
清代的女性诗歌批评家们按自己的性别立场对清代女性写作展开评论,通过强化女性的文学成就改变女性缺失的社会价值,在代表父权社会的象征界中寻求女性自我的身份与认同,表现出较为自觉的诗学意识和女性意识.但是,清代的女性诗歌批评家们一方面在努力表达着属于女性自己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却还是没能逃脱女性边缘化的命运,主流意识形态的操纵使她们的主体性话语表达陷入矛盾困境.  相似文献   

19.
明弘治以后,西南一隅的巴蜀诗人却勇于逆潮流而上,冷静观察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围绕诗歌本质论、诗歌创作观以及诗歌审美观上三个方面指出了前后七子复古诗论中的弊端,表达了自己坚持传统诗学的理论主张,表现出与文学反复古团体诗学观点不完全一致的特点,在明中后期诗坛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明清对湟水流域土司的管理方略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明清政府对湟水流域土官土司的改革方略,对了解明清两代统治西北地区的军政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湟水流域土司制度始于元代,明代臻于完善,清代虽然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实施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但并未根本动摇湟水流域土司制度的根基,可是清代对土司制度的调整和改革,使河湟地区的土司制度逐渐衰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