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氏父子》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作品运用独特而鲜明的讽刺艺术,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轻妙的世态速写画,塑造出一对超越时空穿透力的父子形象。文章试图从素描、意识流式幻想、国民性等三个方面对其讽刺特色所体现的现代意义进行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在领导工农红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提出了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的《赤色游击战术》(下简称《战术》)一书,是1929年编著印发的一本介绍井冈山根据地军事斗争经验的专著。它依据红军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实战经验,全面具体地阐述了红军在游击战争中应采用的战略战术及有关的军事规则,特别是在游击战术的运用方面作了详尽的分析说明。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最早编著印发的军事理论著  相似文献   

3.
王元湖在《广西古代教育初探》(见1987年第一期《广西教育史志通讯》)一文中认为,广西的学校教育起始于汉代的陈钦、陈元父子时期(约公元前10年至公元60年)。王元湖说,陈钦,陈元生活在苍梧,他们研究《左传》获得很大的成就,能与当时的《左氏》大师刘歆齐名,“陈氏父子的成就,必然是青少年时代就受了良好的教育”,而陈氏父子青少年时代受到良好教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年,是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蓬勃向前发展的一年,也是革命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齐心协力,准备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的一年。为要深刻了解我国的国情,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引导革命逐步走向胜利,毛泽东同志在这一年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写下了许多农村调查著作。笔者现要学习与研究的是,正处于第一次反“围剿”前夕,红军“诱敌深入”途中,毛泽东同志在吉水等地所作的《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以及《赣西土地分配情形》等几个小型农村调查著作。一二浅见,献与同志们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红军长征入黔和贵州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红军长征过贵州所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并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然而,就在我们放眼遵义会议之于中国革命重大影响的全景画面时,却往往忽略了红军长征入黔对于贵州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及十分深远的影响.而当我们具体论析与此有关的历史事实时,便会清楚地看到,自从1935年红军长征入黔开始,贵州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程度,为贵州辛亥革命所不及;而最有意义的是,它完成了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贵州社会并未完成的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过程.正如我省许多学者已经达成的共识:贵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应由此而开始.下面具体对此论点试加阐述:  相似文献   

6.
严嵩父子作为明代权奸人物的典型代表,在史传和明传奇中都有刻画。明传奇为了突出某一主旨或舞台效果,常常对一些人物形象进行渲染、夸张和变形,这种现象在严嵩父子身上尤为突出。在《鸣凤记》、《飞丸记》和《一捧雪》等传奇作品中的严嵩父子的刻画,虽然大都以史传记载为基础,但是为了渲染人物特点、突出舞台演出效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夸张、变形和虚构。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国画家、雕塑家袁晓岑先生的作品《金沙水暧》,表现了红军长征胜利渡过金沙江之后,老船工与红军指挥员道别时依恋不舍之情和对红军胜利的渴望心情,也表现了红军的必胜信念。  相似文献   

8.
《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一文,是周恩来同志为专门论述抗日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撰写的理论著作。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党杰出的领袖之一周恩来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他早期从事我党军事领导工作时,就是革命军队政治工作最早的领导者和论述者。周恩来同志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这篇文章里提出:只有建立和加强革命的政治工作,才能改造抗战军队,完成抗日任务。这不仅是对我党大革命时期和红军时期领导军队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周恩来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生动记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西少数民族干部分别在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组织农民运动,筹建广西党组织;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积极执行革命任务,参加红军长征;积极奔赴前线,并坚守本土阵地;坚持游击战,迎接大军南下解放广西.他们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一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为传唱的经典的湘西土家族红色歌谣,也是一首中外驰名的民歌,它折射了土地革命时期湘西儿女踊跃参加红军的历史,凸显出边区民众坚定的革命信念,既是一首表达忠贞爱情的情歌,又是一首令人激情澎湃,荡气回肠的革命之歌.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历史发展的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绳同志在1954年发表的《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一文(《历史研究》1954年第一期)中提出了三个革命高潮的概念;在1981年出版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又重申了这个概念,说:“第一次革命高潮时期是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革命高潮时期是中日甲午战争后的几年,这几年中发生了1898年的戊戌维新运动和1900年的义  相似文献   

12.
邹容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一位杰出的宣传鼓动家。他的革命功绩不仅表现在他的伟大著作《革命军》所产生的巨大作用,而且还表现在他为实现《革命军》的理想英勇地献出了青春和生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部武装斗争的历史,也是一部军民团结、战斗、胜利的历史。革命样板戏所描绘的那种“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打敌人”的壮丽画面,就是发扬拥军爱民光荣传统的极其生动形象的教材。从以十年内战为背景的《杜鹃山》、《红色娘子军》到取材于伟大抗日战争的《平原作战》、《沙家浜》、《白毛女》;从表现解放战争的《智取威虎山》、《沂蒙颂》,到反映抗美援朝时期的《奇袭白虎团》,都艺术地再现了当时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场面,歌颂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红心相依、骨肉相连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4.
根据遵义会议的决议,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区创建并留下的川滇黔边区游击队,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他们用自己的流血牺牲,保护了红军长征在云贵川三省人民中播下的革命火种,而他们血战到底、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将激励我们去克服困难。今天,在缅怀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的同时,回顾这一段川黔滇边区的游击斗争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通过的《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中明确指出:“广泛的发展游击战争是党目前最中心任务之一”二月八日,扎西会议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粉碎五次“围剿”战争经验教训决议大纲》里进一步说明,“目前最中心的问题”,是扩大红军,发展与组织广大的群众斗争,创造新苏区。二月十六日发表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各地红军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万里转战,最后云集于陕甘革命根据地,在这里站稳了脚根。陕甘根据地之所以能够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它在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等方面具备了红军落脚的条件,分析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英明的战略决策、卓越的指挥艺术,都有一定帮助。 一、陕甘根据地本身的存在和国内形势的发展,为红军长征落脚提供了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在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到现在,已整整五十年了。回顾这段历史,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不能不想到苏区文艺。它是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年代里诞生的革命化、大众化的战斗文艺。 文艺为革命战争服务 苏区文艺最可贵的革命精神是自觉地为革命战争服务,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服务。一九二九年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由这个宣传任务之实现,才可以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所以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瞿秋白同志来到苏区之后,在他主持制订的《俱乐部纲要》、《苏维埃剧  相似文献   

17.
《山阳公载记》是已失传的魏晋时期优秀文史作品。裴注所引《山阳公载记》之处,对于《三国志》原书所录史实有所补正。据裴注所引该书资料可知:《山阳公载记》10卷,晋著作郎乐资撰;记事多发生在东汉灵、献二帝时期,内容涉及军事、政治以及历史人物的逸闻,且语言优美。  相似文献   

18.
一、高度重视反腐斗争最毛泽东的一贯思想 早在中国革命的初期,毛泽东在亲自主持制定和颁发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中就严肃指出,在艰苦的国内战争环境中而有贪污浪费现象发生,完全是一种犯罪,反贪污斗争是执行苏维埃战斗任务不可分离的部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要经得起执政的严峻考验,要保持艰苦争斗的精神。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读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文章之后,意识到“李自成打江山十八年,坐江山十八天”的沉痛教训,是值得我们永远警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名作家哈里森·索尔伯兹里撰写的系统反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新书《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讴歌长征“是一次充满了集体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和希望的举世无双的行动。”作者在这本书中,有二十八处[1]提到了王稼祥的名字,展现了王稼祥在红军长征胜利中的作用和他的革命风貌。现根据我所掌握的史实,对长征途中的王稼祥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20.
高学栋 《东岳论丛》2000,21(3):78-82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农红军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扩大红军的路线,即“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这是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实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原则的切实可行的正确的扩军路线,贯彻实施它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扩大主力红军与武装地方、扩大地方武装力量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左”倾错误的一再干扰,正确扩军路线的贯彻执行经历过严重挫折,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