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发展是人的劳动生存方式的本质规定,发展不仅要满足人的保存生命的需要,而且要满足人的表现生命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对于人的生命存在具有"同时性";人的保存生命需要的满足形成发展的伦理价值,人的表现生命需要的满足形成发展的审美价值,发展的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本源性的关联;发展的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本源性关联使发展伦理具有审美的规定性,美是构建发展伦理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2.
自主性是人的主体规定性之一 ,它说明人对于影响和制约自己存在与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独立与自决。爱情自主性则是指爱情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关系和实践中获得并表现出来的对爱情关系的自调、自控和自觉、自愿的能力 ,这种解释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爱情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3.
论儒家伦理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从人的成长与塑造、社会的安顿与治理方面凸显了伦理教育的地位、作用与价值,并从德教与文教的角度较好地论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行忠信”、“明人伦”、“隆礼贵义”等理论,主张从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和个人道德品质德性方面进行培育熏陶,通过“因材施教”、“教养结合”、“慎言敏行”、“寓情于理”等方法,以实现《大学》中所提出的“明明德”、“新民”和“止于至善”的目的。儒家关于伦理教育的理论,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是可以为当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和伦理教育服务的。  相似文献   

4.
发展伦理学:审视经济发展的伦理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舜 《江汉论坛》2001,1(3):72-76
经济发展不只是一种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研究的经济现象,也是一种需要从伦理学的角度加以审视的多因素、多层面的社会现象。经济发展作为人类有目的性的活动总是体现着这样或那样的价值取向 ,不管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多么复杂,规范伦理学对经济发展的审视必定要求它的总目标和最终是否合理的标准应是人类整体(个人的各个方面和人类社会中的不同群体)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4,(7):248-251
教育伦理价值以教育之"善"的实现为目标。从教育所求之"真"到教育伦理所求之"善",需要以教育伦理之"美"为途径。其中,人性之美是教育伦理价值的逻辑起点,育人之美是教育伦理价值的艺术呈现,认同之美是教育伦理价值的目标体现。教育伦理的意义在于,可以促使教育伦理的情感完善,培育教育伦理的个性特征,形成教育伦理的行为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的合理性,就在于与时偕行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以其伦理精神价值的具体合理性适应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的需要。中华伦理范畴在和合学"竖观"、"横观"、"合观"的视野下,其逻辑的结构性,思维的整体性,形态的动静性,历时同时态的融合性,内涵的生生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道德行为规范的价值合理性也得到了完善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血缘与中国伦理的价值本源预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理价值本源预设回答的是伦理价值合理性的来源问题,是伦理价值的最后根据。中国伦理把价值本源设定在家族血缘之上,不仅是因为血缘关系的非理性特征促成了它的神圣性,而且还因为血缘的无限传承还促成了它的不朽性。与西方伦理把价值本源设定于超越性的宗教上帝的文化设计相比,家庭血缘的本源设定,既使得中国伦理具有了与西方宗教伦理类似的神圣性质,又使得人伦关系与伦理生活具有了最现实的基础,避免了宗教的反伦理缺陷。神圣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使得血缘在担当伦理价值本源的重任上优越于宗教。在新时期,深入阐发血缘作为中国伦理价值本源的重要性有助于增强统一战线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耻感教育:伦理价值与困境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感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复合体,它有助于个体养成良好的道德人格,有助于过滤和净化社会不正之风,有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目前,耻感教育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利益中心"导向、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缺失和文化环境的多元复杂三方面的道德困境,但最根本的道德困境是道德教育自身的单一化和表层化。化解道德困境的关键在于阐明道德教育价值认知范畴和实践理性范畴的特性,并在德育过程中充分认识道德的层次性,关注德育的可接受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9.
伦理生态与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确定中国伦理精神合理性建构的标准 ,离不开对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实质的把握。即以“伦理精神”、“合理性”、“伦理生态”作为基本概念 ,确立“现代中国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 ,就是伦理生态的建构的命题。应在生态中尤其在伦理与经济、社会、文化的整合生态中建构、确证、把握伦理的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论传统伦理的网络价值合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雪枫 《社会科学》2002,20(9):53-57
本文认为 ,传统伦理实体的身、家、国、天下 ,分别对应于网络伦理实体的网络主体、网络计算机、民族伦理和网络社会 (世界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传统价值合理性 ,慎独、忠恕、民族性格、天下一家则体现了网络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价值个体主义与道德合理性基础的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个体主义”直接威胁着道德的合理性基础, 对当代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构成了重大挑战。“价值个体主义”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个重大后果, 它与现代道德论证基础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位移, 使得“个人自由”与“道德共识”之间的矛盾成为现代道德合理性的深层矛盾。以一种辩证的方式扬弃价值个体主义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这一问题上, 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有着重大原则差异的立场, 其中马克思从人的生存方式转换的角度出发, 坚持“实践性”、“辩证性”与“人文性”等基本原则,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野,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执政价值合理性是对执掌国家权力"何以必要"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追问,执政工具合理性是对执掌国家权力"何以可能"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追问。执政价值合理性与执政工具合理性相辅相成相互转化。执政伦理的基本问题是执政价值合理性与执政工具合理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和辶十伦理学的特征在于其人学基础,而"人间"与"间柄"二个概念则是其人学的基石。日语词汇"人间"既有"人"的含义,又有"人的关系"的含义;而"间柄"则更加明确了人存在的二重性,个人与全体性通过相互否定的"空的运动"实现善恶的转化;人伦组织构成和辶十伦理学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价值理性的重建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理性是人自身本质的导向;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整合的矛盾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人的精神属性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具有主导作用,并由此产生人头脑中的理想自我;价值理性就是通过调动理想自我潜移默化地体现对人自身本质的导向作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视野,站在哲学的高度,结合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不均衡的现实,重新来审视“价值理性”的重要作用,并重点分析“价值理性”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影响分配的若干重要因素的分析,指出初次分配是否合理才是当前各种分配理论争论的核心,而分配理论的基础是价值形成理论,正是由于对价值形成问题的认识误区,才使得要素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在分配问题上陷入困境,而只有从历史维度入手,从技术价值论的角度来解释价值的形成,才能为合理的分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医德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仁"的医德理念、"精"的医学思想和"诚"的医风品质。这些思想对促进现代中医发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学院校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台理性是指符合理性的行为或属性.从政策过程的角度可以把合理性分为政治的、行政的、社会的三种.政治合理性的判断标准有,政治主体所奉行的理念和所做出的行为是否符合时代及所代表的政治基体的利益要求,以及政权或权力地位.行政合理性的含义包括: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用尽量少的资源和时间解决好行政所面临的具体社会问题:符合法制规范.社会合理性是在具备有关政策意图和政策行为信息的条件下,在健全的沟通机制下获得的,又是大多数社会成员可接受的属性.而以上政策过程合理性的三种含义,就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责任所在,也是实现政府问责制的基本根据.  相似文献   

18.
公共管理模式嬗变中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管理的形成及其模式的嬗变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间对立、竞争、互动和融合的结果:“原始民主型”公共管理是公共性价值理性诉诸于工具理性的结果,工具理性的扩张与异化是“统治型”公共管理形成的原因,价值理性的复归和工具理性的反思及二者之间的竞争与互动催生了“管理型”公共管理的产生,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初步融合及和谐统一则是“服务型”公共管理初步形成及未来“民主专治型”公共管理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