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代赋汇》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赋文学总集 ,也是汉赋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辑录汉赋多达 5 5家 ,计 1 92篇 (含建安赋 ) ,超过清以前所有的赋文学总集。编者将这 1 92篇赋作分为 32类进行编录 ,既展示了汉赋文学题材的多样性 ,又便于后人的仿作和研究。其分类思想多源于《艺文类聚》、《初学记》、《文苑英华》等书 ,而又根据赋文学创作的实际进行了一些归并、拆分和调整。尽管《历代赋汇》在辑录汉赋时尚有漏收、误收、重收、不标出处等缺点 ,但它仍堪称是我国古代汉赋编录与分类史上的殿军之作 ,至今仍无一部书可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2.
<正> 《文选》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文总集,也是集部中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一部总集,“词章中一书而得为‘学’,堪比经之有‘易学’、‘诗学’等或《说文解字》之蔚成‘许学’者,唯‘选学’与‘红学’  相似文献   

3.
《昭明文选》是南北朝时期梁朝太子萧统编选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文学总集。共收录了周代至梁代七、八百年间一百三十位知名作者的七百余篇作品。这部总集内容宏富,风格多样,文体完备,辞采绚丽,是一部文学的选萃,曾被誉为“总集之弁冕”、“文章之渊薮”,为后世保存了先秦至齐梁时期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各类作品。这部总集为历代文人所重视,有过多种注本和  相似文献   

4.
唐普 《重庆师院学报》2011,(6):42-49,102
《文选》是在总集的基础上再次选编作品的总集,其赋篇的来源当是以《历代赋》为蓝本。其一,从其选文的下限来看,《文选》赋类的选文范围与《历代赋》相符合;其二,奉敕注《历代赋》的周舍为昭明太子东宫高层官员,他在东宫任职的时间恰恰是昭明太子开始从事总集编纂的时期,其对太子的影响不小;其三,从《文选》未收陶渊明《闲情赋》和张融《海赋》来看,恐怕也与《历代赋》的选赋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5.
(一) 《隋书·经籍志·集部》论到总集成立的背景时,特别提到建安以来“辞赋转繁”的情况。这对于总集的编制来说,就有必要根据形式或其它标准立出纲目。萧统《文选》将赋析为十五子目的方法,表明他对“辞赋转繁”的创作实况的辨析已深入到更为内在的方面,不应简单斥为“分体碎杂”。  相似文献   

6.
1975年余撰《选堂赋话》,何沛雄博士刊于《赋话六种》中,拙作小引指出: 赋学之衰,无如今日。文学史家直以塚中枯骨目之,非持平之论也。自此以后,海内外学人,不断对《文选》及辞赋加以钻研,现在对于辞赋的研究不仅有一批专著出版,而且还有《全汉赋》、《历代赋汇》的校勘整理,以及辞赋选本都有了。可以说,时  相似文献   

7.
论《玉台新咏》的编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又一部诗歌总集,这部书的价值和历史地位,已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我们如果没有对这部书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不可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我国中古时期的文学历史。既然如此,那么研究此书的编纂诸问题,当是我们必做的第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8.
《诗经》物象作为一种自然的和人文的文化符号,为《诗经》铸造出了文学的形象。考古学的不断深入和大量地下文物的发现,让我们进一步认知《诗经》的文学性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学与历史的碰撞说明,《诗经》是一部写实主义的诗歌总集。  相似文献   

9.
<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后人对它的阐释也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差异。我们选择孔子与鲁迅论《诗》的理由是:孔子对《诗经》的阐释在中国古代具有开创范式的意义,自汉代之后,《诗》被尊为《诗经》,是不能被随便解释的,因而在近现代之前,历代对《诗经》的阐释并没有打破孔子论《诗》的范式。而鲁迅论《诗》则打破了孔子论《诗》的范式,而开创了现代的新范式。当然,这并不是说孔子论《诗》对于现代就没有意义了,相反,孔子论《诗》即使对于“反孔”的鲁迅,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研究,相对于楚辞汉赋的研究来说,历来就显得薄弱。近十年的有情况所改变,研究论文,论著的数量比以前有较大的增加,无论是注意面还是研究深度都有所拓展。例如马积高的《赋史》就专以两章六节的篇幅探讨了这一阶段的赋作特点、作家、作品的详细情况;高光复撰有《建安辞赋述略》、《建安时期赋风的转变》、《晋代辞赋述略》、《南北朝辞赋述略》等文,对这一阶段辞赋的情况作了钩稽和概述;曹道衡的《试论汉赋和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指出了魏晋后抒情小赋较之汉赋在抒情、风格、声律对偶等方面的进步;刘树清的《我国古代文苑中的珍珠玫瑰——试论汉魏六朝抒情小赋的艺术特色》掼出了汉魏六朝抒情小赋的四大艺术特色等等,这些都体现  相似文献   

11.
有关记载我国古代人物生卒年代的工具书,有钱大昕诸人的《疑年录》、吴荣光的《历代名人年谱》、梁廷燦的《历代名人生卒年表》、姜亮夫的《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等通行。这些著作都各有特色和成就,尤其是《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收录较广,并注明资料来源,给我们很大的方便和帮助,但其中也有一些疏漏的地方,因为涉及的范围过于广泛,这是难免的。我们近来参加《辞海》的编写工作,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所讨论的,只是古典作家中的一部分。我们因限于学力,所得出来的结论,不一定都很正确,提出来请大家指正。其中个别作家如晋代的孙绰、元代的(?)(?),考订的资料来自王运熙、章培恒同志。又《辞海试行本》为未定稿,不是一部正式出版的辞书,故文中不加引用。我们主要用姜亮夫的《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以及刘大杰著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来作比较。上列三书,下面简称姜表、文研所文学史、文学发展史。  相似文献   

12.
从北宋元祐年间开始,明、清各代都有收集严子陵钓台题咏的总集出现.对这些总集的版本进行梳理并探究“严陵钓台集”兴盛的原因,发现主要有三个较显著的因素:一是严子陵钓台题咏之多;二是有一批热心于编辑地方文献的地方官员;三是严州具有良好的刻书条件和刻书传统.“严陵钓台集”是中国地方性总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严陵集》为代表的宋代“严陵钓台集”更是较早的地方性总集的代表,保存了大量的地方性文献,对当下地域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总集鳊撰研究是中国书籍鳊撰史上的重要问题。自觉的总集编撰始于魏晋。“总集”是与“别集”相对而言的一种编撰体式,不以“文学”为域限。从《隋志》著录看,早期总集多按文体编排,大致分单体总集和多体总集两种。前者产生略早。其编撰出于各种实用的目的;后者的产生取资于前者尤多。二者均发生于文体辨析的大背景。《后汉书》著录文士各体著述的方式直接启发了单体总集的编撰。《文章流别集》是总集生成的一个范例。章学诚《文史通义&#183;文集》对“总集生成”问题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 “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文心雕龙·诠赋》)的赋体,极灿烂于西汉,八代唐宋也迭耀异采,降至元明而相形失色,于一般文学史中几乎无得而称。然而试检明人文集,大都仍列辞赋于显著地位,数量也不亚唐宋诸贤,极沙拣金,未尝没有瑰宝。我们常震眩于元明新兴戏曲小说的巨大成就,对其时传统形式的诗文已少注目,渊源于楚汉的辞赋更被忽视。《李东阳集》有辞赋18篇(《历代赋汇》另收有1篇),在明列集中并不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不朽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司马迁以其伟大而崇高的人格、宽广而博大的胸襟、坚强而超人的毅力、卓越而天才的史识与文才,在两千多年前,就写出了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和世界史性质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第一部传记文学作品,成为历代史学的楷模与文学的典范,对后世的史学、文学、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学科,皆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因此,自《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有不可胜计的中外学者阅读它、研究它,产生了数以万计的《史记》研究作品,从而使《史记》研究成为一门具…  相似文献   

16.
一、文献学视角四川大学的祝尚书先生继《宋人别集叙录》(中华书局,1999年)后,又推出其姊妹篇《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年),对宋代文学文献的历史遗存状况和现有的版本目录资源做了全面系统的清理,实在是厥功甚伟!这两部力作的出版,标志着宋代文学文献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世纪80年代初,中华书局出版的万曼先生所著《唐集叙录》,对唐代现存别集的版本源流做了全面清理。研究宋代文学的学者,一直期待着有同样的著作来董理宋代文学文献。如今有了祝先生这两部书,至少在文献的版本目录研究方面,宋代文学研究与唐代文学研究有了一比!…  相似文献   

17.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部属六所师范大学之一,“211”工程建设院校,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则是西北地区的一流学术研究基地。1981年,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该专业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94年,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据此申报,被国家教委评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0年,该基地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又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陕西普通高校名牌专业。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文艺理论家霍松林先生即担任陕西师范大学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带领全体教师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居于“在全国有发言权”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学科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学校在保留原古典文学教研室建制的同时,又新设专门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学研究所,从而使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该学科点共有教学科研人员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7人,教授14人,副教授4人,博士10人。多年来,该学科点的三个研究方向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并稳步发展。先秦汉魏六朝文学方向以研究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为主,考察唐以前各体文学发生、演变的轨迹,观照儒、释、道诸家思想对文学的巨大影响,深入探讨杰出作家的创作成果,研究当时的文学理论成就及其流变。唐宋文学方向以研究唐代诗文、唐代辞赋和宋代诗词、唐宋文论及金词等为主,全面研究唐宋各体文学的嬗变轨迹,探讨众多知名作家的创作成就,考察诗歌理论的承传演进,观照佛学对禅诗和具体作家创作的影响。元明清文学方向以研究元曲、明清诗歌、明清小说等为主,探究唐宋以后各体文学的嬗变轨迹和知名作家的创作成就。该学科点原学术带头人霍松林教授现为唐宋文学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他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委员会委员、日本明治大学客员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等;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香港学术评审局专家顾问,纽约四海诗社名誉社长等。已出版《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文艺散论》、《诗的形象及其他》、《白居易诗译析》、《唐宋诗文鉴赏举隅》、《西厢述评》、《唐宋名篇品鉴》、《历代好诗诠评》、《唐诗精选》、《唐音阁文集》(含《论文集》、《鉴赏集》、《译诗集》、《随笔集》等五种)等著作二十多部;主编《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辞赋辞典》、《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等四十余种;参编《唐诗鉴赏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等五十多种,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多篇。又由大陆和台湾分别出版其诗词创作集《唐音阁吟稿》、《唐音阁诗词集》。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1年荣获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8.
《楚辞》编纂者及其成书年代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总集之祖”。它对研究屈赋及屈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深远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传统的说法,都认为《楚辞》是汉代刘向编纂的。达个说法,是《楚辞章句》的著者东汉王逸首先提出的。他在《楚辞章句》的叙中说:“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自此以后,历代著录及《楚辞》传本,皆题为刘向所辑。清《四库全书提要》曾有下列一段总结性的叙述:“哀屈宋诸赋,定名《楚辞》,自刘向始也。  相似文献   

19.
《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继《诗经》、《楚辞》后的第三部诗歌总集。它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全部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收集有一定数量的女性作者的作品,男性作者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女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总集。它的时代和《诗经》平行而更早。它是我国古代散文的源头,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人们对它的文学价值至今很少作过认真的研究。本文试图就这一方面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