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志菲 《老年人》2007,(12):20-21
2007年10月24日18时,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天,随后,卫星进入环月轨道,成为了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说起我国的“探月工程”,不能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地球和天体化学家、“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因为他和许多像他一样的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炎黄子孙数千年来的探月梦想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我想告诉你,我是一个“卫星人”——不是外星人,我是一个居住在“卫星城”里的年轻地球人,一个幸福得有些自我陶醉的小女子。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美国海军用改装过的“标准Ⅱ”防空导弹,一举击毁一枚即将坠毁的报废卫星,这一行为本来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是一个可能引发“对太空军事化”广泛担忧的危险行径,但美国政府和军方事前做足了功夫,一方面把击毁卫星的行为包装为“保护地球环境”的正义之举,另一方面做出信息透明、情报公开的姿态,努力表现出一副问心无愧、欢迎监督的坦然,这件事的实质和美方的真正动机且不去评说,就事论事,  相似文献   

4.
飞机和宇宙飞船、地球卫星一般都装有一种叫作黑匣子的东西,它由特殊金属制成,即使整个飞机全部都炸毁,这个黑匣子也完好无损。黑匣子可以记录飞行物的运行速度、区间公里、外部空气压力等重要数据,可以提供失事前的一些变化,帮助人们查找出失事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谁能诉说远去的历史 地球从诞生之日到现在大约已有46亿年,而人类的历史不过300万年左右。达尔文对此有过形象的比喻:“如果用现在的1年代表5000万年,地球已经相当于92岁。最早的植物和动物是在地球84岁时才出现的,人类的出现不过是8小时之前的事情。而人类却在不到2小时前便开始了农业活动,如此推算,工业革命经历的时间还不到5分钟。”但仅仅在这5分钟里,人类的文明进程却大大改变了地球本来的面貌,当然也改变了地球气候系统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6.
地球大灾难与彗星 当地球受到彗星或小行星袭击时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计算表明,如果彗星碎片总质量为350万吨,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003克,以每秒40千米的速度和30°的入射角进入地球大气层,那就可以引起大规模的爆炸。据科学家们估计:每经过1亿年左右,就会有大批彗星天体进入太阳系的范围,其中最大的彗核直径超过10千米,撞击速度可达30千米每秒。要是有这么一颗彗星到达地球,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普遍感到地球有点不对劲了:气温连年升高,而且高温持续的时间增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不过,科学家们关心这个问题,还有更为严峻的意义。世界气象组织的戈德温·奥巴西教授在20世纪就预测,21世纪将是地球5万年来最热的一个世纪,到2025年,地球表面气温将升高1℃,到21世纪末,将升温3℃。他警告世人说,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地球将不再适宜于人类居住。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1997,(4)
百公斤龙虾王澳大利亚的业余潜海家捕获了一只重达106千克的龙虾。它的浑身甲壳钢铁一般坚硬,褐色的壳上布满着红绿斑点,犹如镶嵌的宝石;竹节形的触须长达2米,两只螯足尤如大铁钳。这是至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龙虾百公斤龙虾王...  相似文献   

9.
嫦娥三号技术已用于北京地铁 中国已研制了2000多种新材料,其中80%出自航天部门。比如,我国太阳能企业率先用航天绝热原理,成功推出“绝热舱”技术,大大提高了热水器的保温时效;近年兴起的卫星影院可装200英寸幕布,它是通过卫星传送方式打造的电影点播系统,每部电影的容量高达2—4万兆,  相似文献   

10.
赵华堂 《老年世界》2008,(24):18-19
每有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东风航天城振奋人心的消息,我总是联想到神奇的额济纳旗。50年来,这里所造就的无数次航天奇迹令世界震撼,让中国骄傲,也使额济纳旗各族人民感到光荣和自豪。因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就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额旗为基地提供了5万平方公里用地,为基地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时付出了一定代价。  相似文献   

11.
国外资讯     
《金色年华》2013,(7):6-6
美国女宇航员在空间站拍摄美丽地球 英国《每同电讯报》近日刊登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女宇航员克伦-尼伯格(KarenL·Nyberg)从国际空间站传回的一组地球肮拍照片。克伦·尼伯格在社交网站“推特”(Twitter)上有5万粉丝。她追随前加拿大著名宇航员、素有“星光侠”之称的克里斯·哈德菲尔德(Chris·Hadfield)的脚步,与粉丝们分享从国际空间站传回来的地球美丽照片。  相似文献   

12.
考古学家发现,4万前年左右住在西伯利亚(Siberia)南部的一种人科动物(hoid),可能是人类家谱另一新分支。这项发现恐将重写人类祖先走出非洲并且征服地球的历史。科学家在阿尔泰山脉的丹尼索瓦洞(Denisova Cave)中找到疑似孩童的小指骨骸,经地层碳定年法测定可追溯至3万至4万8000年前之间,并于其粒线体中分离出基因组。  相似文献   

13.
科技巨头Google公司日前推出了一款名为Google Earth的新产品。这款使用3D技术的地图程序可以让使用者通过点击鼠标看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通过卫星图片,Google Earth不仅可以作为教育工具,而且也可以用于交流,尤其是能够通过其“连接”功能  相似文献   

14.
昆虫是地球上非常古老的动物,早在3.45亿年前就出现了。全世界约有800万-1000万种昆虫在人类还没有诞生的7100万年前,就已经进入了兴旺发达的繁荣时期。亿万年的进化,让昆虫有了数不清的奇迹。人们每一步研究都会有新的惊奇发现。  相似文献   

15.
别样的纪念     
法兰克福的卫星城市曼茵茨,是一座风光旖鹿的小城镇,有居民2万余人,不少以养奶牛供应法兰克福牛奶市场为生。镇上居民十分珍惜有限的土地资源。如该镇的一位牧场主,当地颇有声望的老人,他家族的墓地,仅三、四十米见方,前后左右,相当紧凑地安葬着六位亡故者,墓碑雕琢精致,祭坛上花朵艳丽,  相似文献   

16.
黄治琼 《老年世界》2010,(15):39-39
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声势壮观的气象现象是雷电。地球上每天约发生800万次云对地的闪电,平均每秒近百次。  相似文献   

17.
数字     
“这段时间至少下了64亿吨雪。” ——气象专家毛奇浩计算雪灾的积雪数量:1月28日从中国气象局卫星检测图象来看.积雪面积达1.28万平方公里.一平方米上面如果有5千克的积雪,如果按5千克计算就是64亿吨。  相似文献   

18.
全世界有超过25万种的开花植物妆点着地球,其中六成以上集中在热带雨林。可是,热带雨林却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摧残,我们很难遏阻这个趋势。有一批学者专家正在努力收藏各种植物和种子,目的是保存地球上濒临灭绝的植物。  相似文献   

19.
《上海科学生活》2003,(7):40-41
今年6月3日,欧洲宇航局研制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空间探测器,由俄罗斯“联盟-FG”号运载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克努尔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目前正以每小时1万多英里的速度开始它的星际旅行。  相似文献   

20.
人类至少已经存在10万年了。但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上看,人类还是个年轻的“种族”。当三到四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迅速扩张时,与人类非常接近的“种族”尼安德特人灭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