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消费时代的到来,传媒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学的兴起使得传统文学的当下处境和未来命运令人担忧。作为文学中心的文学经典在整个局势下自然难逃困境。传统文学中经典标准的权威性在不断消解;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得雅俗之争成为经典讨论的重要话题;网络文学中的经典问题更是众说纷纭。作家的人格精神,读者的阅读心态,文学批评的氛围是文学经典建构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学经典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建构,在社会引力作用下文学经典在不断地建构、解构与重构,在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经典成为中外文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文学经典在消费文化机制中的祛魅化倾向和各种文化权力对文学经典秩序的确定;精英文化层在消费文化背景下面临文学经典缺失的焦虑。  相似文献   

3.
文学经典的建构及其在当下的命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学经典的建构是一种选取性、排他性的文学价值评价行为,由于主体前理解的差异,究竟哪些文本进入经典序列,往往争论不休。个体审美评价要求普遍性认同的心理需要是文学经典建构的原动力。推动文本进入经典序列的方式主要有:政治权力的推行、知识精英的遴选和大众舆论的评判等。当下社会,图象作为与语言相对的一种表述力量异军突起,语言的中心地位遭到挤压,文学经典的中心地位相应遭到了放逐。消费文化思潮使文学经典成了所指空洞的纯粹消费品,成了消费、戏仿、聊侃的对象。后现代文化对“中心”合法性的质疑,消解了文学经典存在的根基,为文学经典唱起了挽歌。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红色经典”普遍受到冷落,不少当下青少年人群对这时期的作家作品比较排斥,难以认同,甚至存在逆反心理。直面作品,采取文本细读的方法,是拂去蒙尘,消除对“红色经典”的隔膜和疏离感,真正回到文学接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文学经典阅读在中文系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强调文学文本原作阅读、提倡文学文本阅读与影视欣赏对读、以问题为引导的探究式阅读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在当今社会迅速蔓延,似有经久不息之势。大众文化在广泛流行普及,体现时代特色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在大众文化背景下,认清文学经典的重要地位,明确阅读文学经典的必要性,倡导和深化文学经典的阅读,是当前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学经典既是一个民族、时代的文化标高,又引导着民族、时代文学发展的方向.而文学经典的形成,除了其自身的客观价值之外,与文学史和文学接受中的对其建构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建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需要从三个维度的辩证统一中去把握:既充分重视文学史撰写的作用,借"重写文学史"重建文学经典,同时破除文学史对于确立文学经典的话语霸权,使文学经典返回现场,从其与当时社会的密切联系中,认识其当代性.而对当代文学经典的指认,还需要从当代社会文学生产与消费的现实关系中,从文学消费角度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的冲击,文学经典的处境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娱乐化倾向和离心倾向都为文学经典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走出当下困境,如何让人们重新认识经典的重要性,如何回应文学经典消亡论,这些都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关注经典、阅读经典已不是简单的个体问题,而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孟方  周艳青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113-116
经典文学文本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经典文学文本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目不定、师生阅读兴趣较低、解读方式一元化、阅读教学评价模糊化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的中学语文经典文学文本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在第八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行综合的改革,转化经典文学文本的价值、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现代视听媒体、激发师生阅读和学习经典文学文本的内在动力,是提高语文经典文学文本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学理论创新的根本在于阅读经典作品,包括阅读文学经典、文学理论经典和哲学、历史、政治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经典。阅读经典应该有一颗爱真理的心灵,能够学思并用,颐情志于经典、漱经典之芳润,在熔铸的基础上实现创新。阅读经典不是唯经典马首是瞻,而是通过吸收经典中蕴藏的宝贵财富滋养丰富而强大的主体,丰富而强大的主体是实现创新的关键。阅读经典必须积极介入当代文学创作实践,充分发挥文学理论的磨刀石作用,通过介入文学创作实践实现文学理论家介入现实生活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养生思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它是古代先哲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对于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认识和经验总结,又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在中国古代养生理论中,“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的哲学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文献、访谈、综述等方法,结合对中国古代养生思想整体观的探析,从“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的涵义及其发展等方面进行简要概括总结,探讨“天人合一”和“阴阳互换”思想的指导意义,为现代人们养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延安文学与中国古典戏曲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保持着与广大人民的精神联系,具有丰富积极的内容和精湛的技术。正确认识延安文学与中国古典戏曲传统的关系对于创建现代民族文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语种文学,就是使用某种语言和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学形态。为便于探讨,我们把用汉语和汉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学称为汉语种文学,而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学称为少数民族语种文学。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现出了多层次性。从语种文学出发探讨各民族文学关系,有助于开拓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各民族文学关系。  相似文献   

14.
跨学科比较虽属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但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中国古代的泛文学观念、文史哲不分的传统以及文学和艺术的密切关联,为跨学科比较提供了宽广的用武之地,故自2 0世纪80年代以来得以迅速发展,成为这一时期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现象。倘能结合古代文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对该方法加以变通灵活应用,相信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古代文学的整体特性和对具体文学现象作更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文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在现阶段的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中,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诸多制约因素中,教材建设的滞后和精品教材的匮乏是我们长期以来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就目前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今后留学生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理念、内容组织、研究视阈、形式设计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17年”中外文学关系是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互相对峙这一独特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的。特殊的国际关系赋予中外文学交往以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特征,使之成为一种非文学性的社会政治行为。择译文学的标准高度政治化,致使“17年”主要翻译了那些言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作品,以及那些能被有效地阐释进新中国社会主义话语系统内的作品。外国文学解读受政治思维制约,悬置了现代启蒙知识分子所热衷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主题。非文学意义上的对外文学关系,导致“17年”文学创作很少受除苏联文学之外其他国家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以新型电子媒介或数字媒介为载体的亚文学作品与大众文化产品逐渐成为人们阅读、欣赏、品评的主流内容,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面对经典文学作品遭迂的危机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学者展开了学术研讨和争鸣,力图唤醒人们对经典文学作品应有的重视和认知;通过对近年来学术界对经典文学作品认定标准的梳理,提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认定的六条标准,并从民族文化的视角辩证分析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独特品格特征及不足;指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传世智慧和厚重民族文化必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绽放的智慧光芒吸引人们重新回归经典。  相似文献   

18.
东方和西方古典文论中的美学理论,在世界美学思想史上竞放异彩,各有千秋。而两者在反映事物的方式、理论形态和审美价值等方面又各具其特征,这为人们互相学习和借鉴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怡、干天全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元典导读与本科人才培养"成果之一,其特色在于将"文学史究竟是什么史"的思考与大学文学教育现状的改革相结合。全书以前所未有的篇幅突出了文学原典与生命体验在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在文学史与文学原典、文学史与生命体验两个维度上给出了新的思考与启示。它以导读文本的形式,着重培养学生个人的文学感受力与鉴赏力,并由此加强学生个人人生体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契合。它已经超越了学科意义上的文学史"重写",通过还原历史现场、激发阅读体验的方法,为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具有"范式性"的思路,从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