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将佛教和道教视同如先秦时期的墨家,都是一种异端,它们与儒家的伦理观念是相悖的。到了民国时期,随着墨学研究的兴盛,成达师范学生王国华在比较了儒家、基督教和墨家的人生哲学之后,肯定墨家,认为墨家与伊斯兰教有一些契合之处。对墨家的否定与肯定,反映了回族知识分子能够因时而变,既能尊崇宗教信仰,又能够适应社会思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试析墨子的理想人格设计崔永东中国传统哲学的重心是在人生哲学这方面,而人生哲学的重心则是理想人格论。什么样的人格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怎样成就理想的人格?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了历代哲学家热心关注的焦点所在。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也提出了他的理想人格设计,...  相似文献   

3.
1.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家入生哲学的整体性退潮先秦诸子异彩纷呈的人生哲学主张,经过两汉时期的整合,初步确立了与主流政治指向相适应的以儒学为中心,或兼综儒道或兼综王霸(儒法)的人生哲学体系。这些综合性的学说体系,各都包含内在的矛盾;不同的人,不同的著作,统摄诸家学理时,立论自有不同的关注面。大致说来,主导倾向属法家一派的人生哲学,以人的政治关系为伦理本位,重君国大义;主导倾向属儒家一派的人生哲学,以人的社会关系为伦理本位,重德性修养;主导倾向属道家一派的人生哲学,以人的身心关系为伦理本位,重个体逍…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委顺任化的人生哲学,与其独特性情气质、生理素质、生活经历、学养构成、人生经历和仕途遭遇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融合了儒、释、道各家的思想,而且融合了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生存智慧,后来不断发展成为白居易人生哲学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5.
李贽思想的组成是多元的,传统儒、墨、道、法等家思想都是其思想的来源,而墨家思想是其重要的来源之一.我们认为,李贽极力推崇墨子学说,其思想中部分吸收了墨家"兼爱"、"尚贤"、"尚同"、强力进取、"节用"等学说.进而提出了其"人道之爱"、男女平等、个性自由、"趋利避害"的人性论及重商等思想,所以墨家思想对李贽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墨、道三家的死亡观对当时及后世都有重大影响,但又各具特色。在死亡的态度上,儒家既信天命,又强调对死亡的超越,墨家通过"非命"实现对死亡的超越,道家持一种生死自然观;在对安葬的态度上,儒家主张厚葬,墨家主张节葬,道家持一种高度达观的态度;在鬼神观上,儒家持模糊立场,最终否定鬼神,墨家明鬼,道家持一种自然主义的立场;在祭祀观上,儒家重视祭祀,是一种理性和情感的结合,墨家也重视祭祀,出于一种功利主义的态度,道家认为信道胜于信鬼,故不必祭祀鬼神。  相似文献   

7.
“小人儒”是与“君子儒”相对的概念。儒的阶层中有“小人儒”,他们忽视仁义原则,仅仅注重个人的实际利益,满足口腹之乐,强调衣冠外表,子夏、子张、子游就是突出的代表。孔子界定小人儒有六点依据:注重外在事务,忽视内在修养;深入微观,宏观把握不够;注重功利需要,轻视或者忽视道义主张;对儒家实质认识和行为上有偏差;没有实行好“中庸之道”;加剧儒家分化,使道家、墨家、法家发展。俗儒、贱儒、假冒儒、衣冠儒、士君子就是历史上比较常见的小人儒。  相似文献   

8.
儒家的“仁爱”思想与墨家的“兼爱”主张,都是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失范而提出的救世方略,其宗旨是实现社会和谐。但儒、墨两家的和谐思想内涵和实质是不相同的。儒家以“仁爱”为宗旨的和谐思想是“尚礼和谐”,是以“周礼”规范的有序和谐,不具有公平正义的思想价值。墨家以“兼爱”为宗旨的和谐思想是“尚义和谐”,是以“义”规范社会秩序的平等和谐,具有公平正义的思想价值。相比而言,墨家的和谐思想更能贴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出佛入儒、出道入儒、由"治国"转向"治心"为周敦颐学术思想的三个基本特色.他出佛入儒的思想轨迹,在<爱莲说>中得到集中的展现.他出道入儒的思想轨迹,在<太极图说>中得到集中的展现.他突破了经学家讲儒学的政治哲学话语,讲出了儒家的人生哲学,以"孔颜之乐"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墨辩》是先秦哲学中最具逻辑性反思性格的哲学文献.在现代学术形成和奠基的阶段,关于《墨辩》的研究一时蔚为显学.《墨辩》中"纯客观"的物观的出现,是春秋末年礼序崩坏的结果.墨家以激进的"理性主义"态度,消解了礼序赋予物的价值属性.而更为抽象的几何意义的物观,则源自墨家对辩论的庄重态度,以及随名辩之学的兴起而来的形式性论证和辩护的需要.辩者之学是在儒、墨之间以及墨家内部各派之间的持续论辩中产生的,随之而来的普遍的质疑和辩护的思想氛围,对"子学时代"的各家哲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儒家和墨家都主张爱人,儒家主张“仁爱”,墨家主张“兼爱”,二者有着质的不同。儒家“仁爱”强调“差等”,而墨家“兼爱”则强调“平等”。“差等”说顺遂人之常情,切合以家族为本位的血缘宗法制社会的实际,也利于封建大一统社会的父权、君权统治,因而逐渐被一般民众所接受,也为封建统治阶级所认同和尊崇;而“平等”说不合人之常情,不切合以家族为本位的血缘宗法制社会的实际,也不利于封建大一统社会的父权、君权统治,因而难以见容于后世。“差等”和“平等”这两种不同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儒、墨整个伦理学说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著名喜剧作家哥尔多尼曾说:“喜剧在各个时代里,都是文明民族所珍爱的娱乐”,历史悠久时中华民族尤其如此。由于儒、道、佛三教合流而形成的庞大思想体系对中国人民的长期统治和影响,“乐天知命”、“恶生乐死”、“修心养性”等人生哲学深入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心理,使中国人民在思想方式、道德情操和艺术趣味各方面都充满着一种以“达  相似文献   

13.
语言问题是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就非常重视语言问题。一方面,先秦儒、墨、道诸家都肯定语言的媒介作用和工具价值,都重视语言对于现实的依赖关系;另一方面,儒、墨、道诸家因各自思想旨趣的殊异,在语言观上又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儒家的语言观是伦理学、政治学意义上的语言观,墨家的语言观则具有功利主义和语言学的意义,而道家的语言观则是一种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语言观,具有超语言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墨家被韩非子称为“世之显学”,与儒家形成两雄并立之势,儒、墨相非也成旷日持久之战。但墨家的法律思想还是同儒家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呈现出其创立者墨翟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明显的特征。这个特征在于,墨子发展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并使之成为贯穿于其整个法律思想的基本精神和这个思想体系的核  相似文献   

15.
ml 目录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院士讲思政”是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卓有成效的举措。院士讲思政,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是以亲身经历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因为,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在青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真学好和用好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人人都能挖掘可以被利用的巨大潜能。基于此,作者特倡议广大院士以亲身经历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为推动广大院士以亲身经历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作者介绍了自己在探索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学习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基本要求,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种类、体系和规则,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中的系统化工作程序,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应用中可采用的智能化方法,运用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成效,等。院士积极参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必将有力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6.
墨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如果中国也有天使的话,那么一个真正的墨家人物就应该是天使,虽然他们没有翅膀、没有娇好的面容,而且大多并非美女而只是男子。他们和我们想象中的天使外形上的相象之处,只是他们都是身着白衣。只不过墨家之所以穿白衣,并非为了显得纯洁或者美丽,而只是为了节约,毕竟古代的染料还是蛮贵的。  相似文献   

17.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1]先秦时与儒家学派分庭抗争,号称“显学”的墨家,在中国文化上具有突出的地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2],墨子“尚俭”的伦理道德思想,在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一、墨  相似文献   

18.
隐逸思想通常被认为源于儒、道两家,孔孟和老庄通常被奉为隐逸思想的开创者,这是一种误读。隐逸源于《易经》,可从《易经》中的阴阳五行观念、刚柔共济思想以及《易经》中的"贤人"与"隐士"进行考辨。《易经》把人天性中的刚柔与外界环境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人生哲学,无论是在现实人生中的积极进取,还是退让隐忍,儒、道两家都可以从《易经》中寻觅到为之所用的文化因子。因此,《易经》应是隐逸思想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凝聚了他的哲学和他的灵魂 ,在小说中他褒扬了一种儒道掺和 ,更确切地说是内道外儒的人生哲学 ,通过作品主人公姚木兰等人物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种儒道交融、寓道于儒的人生哲学 ,是和他的人性主义哲学观相一致的 ,这也是他在中西文化价值冲突中 ,从中西文化互融的角度来思考人类文化命运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睿智”是宋代文学精神的精髓与灵魂,在它的统摄下,宋代文学精神呈现出继承与独立、理性与情欲、悲观与达观等多元化矛盾的和谐统一。生发“睿智”这一精神核心的根本原因是宋人能将儒、道、释三种思想实现内在融合,从而生发的睿智的人生哲学: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治世哲学,以道家思想为主的养生哲学,以佛家思想为主的修身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