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舒骏 《理论界》2020,(6):26-33
崇高判断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占据了一个显著的位置,虽然康德同时却宣称它是不重要的,并且也根本没有给出关于崇高的分析论。但是崇高判断是为了弥合体系的巨大鸿沟的重要理论。康德在三大批判中对这同一个问题作出了三种理论设想,但是最终在第三批判中选择了崇高理论。在这个最终的方案中,美和崇高的判断不仅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且是感觉和评价方式的转变。因而不仅是在理智上,而且使整个心灵得以转向更高的目的。可以说,康德至此才真正找到了道德法则在这个世界之中作为"立意和实行的动机"首次展现给我们的经验的可能性。借助于对崇高的审美在文明中的发展,一个虽然不能被认识但是却必须为了人类自身的自由而设想的超感性的基底的世界从而必然地被意识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自然的数学崇高和自然的力学崇高进行分析,以及对人与自然进行相互比较,康德最终解构了自然崇高,而建构起道德崇高。崇高从根本上象征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彰显了人相对于自然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田英华 《兰州学刊》2007,(6):157-159
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结合产生了崇高思想.通过对崇高概念逻辑发展的考察,认识到古典意义的崇高可以被表述为神人合一的表现形态,它显示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性以及人的理性力量和道德精神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对康德而言,崇高意指人同无形式的自然表象进行较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超越的生命形式,其最终在人就是创造的最后目的的意味上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在人类的天性中为崇高寻找先验的原理,这是康德在西方崇高学说史上独树一帜的魅力所在。可以说,这一运思智慧与康德所建构的先验哲学的根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它不仅使康德对崇高与优美的异同作出了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分辨,而且最终把康德与曾经影响过他的经验主义美学家柏克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5.
张涪云 《理论界》2013,(2):134-136
本文试图依据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关于的"先验演绎"的论述,结合新近研究成果对其中认识活动中的想象力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出康德想象理论的特点,并认为康德的想象力理论不但"承前",并且对而后西方认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后"作用,从而挖掘康德哲学中想象力理论与现代哲学尤其是现象学之间的深刻关联。  相似文献   

6.
席勒把美分为刚毅的美和柔软的美(阳刚的美和阴柔的美),实际上就是西方美学史上所谓的优美和崇高。席勒把优美和崇高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由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来看,美是现象中的自由,可是,优美和崇高所表现的自由是不同的,优美是在感性与理性的协调与和谐之中表现的自由,而崇高是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和冲突之中表现出来的自由,席勒还根据感性与理性的矛盾性质把崇高划分为理论的崇高和实践的崇高。席勒总结了西方美学史上的崇高理论,把美与崇高的共同本质和各自特征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7.
反思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价值论基础相同与差异是一种尝试.两种价值论都是建立于理性之上的,据此,以理性为最终根据的行动本身就值得欲求,人们应当把这种行为本身(而不是活动的结果)作为最终目的.然而,两人的伦理学的理论背景是不同的.以理性为根据的行为分别体现于亚里士多德的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和康德的依据善良意志的行为,而两者都意味着在能力范围内尽力符合理性的要求;两者是相互一致的,因为两人有比较相似的德性理论,尽管其中又存在一定差异.理性要求生命的崇高性,作为最高目的的这种崇高性并非仅指个人的崇高性,而是自我与他人共同具有的崇高性,尽管具有崇高性的人的范围对两人而言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奥塔从宇宙的角度分析了人类的有限性,认识到工具理性不过是物质复杂化的转换器和动力。科技和资本的合谋使人处于非人化境地。从人的感觉角度来说,崇高是对不可呈现的东西的呈现。崇高感是震惊,在震惊的瞬间摆脱非人化状态恢复自我感觉。它显示了在机械化的宇宙复杂化过程中人生存在的奥义。  相似文献   

9.
在康德美学里,所谓"审美如何可能",根本上就是指对美和崇高的感知是如何具有普遍必然有效性。康德对此问题的主体性探索呈现出了一个从经验层面而至纯粹层面,最后进至先验层面的多层次的,然而却是整体性的复杂过程。此一探索提示了一个重要意蕴,即与美和崇高概念深切关联的"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可以直接激发而生成,也可以间接转化而生成,由此便可看出审美对象多样性、多元性的可能维度。  相似文献   

10.
崇高的位置──徘徊于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的精神坐标上,崇高与渺小一向是对立的两极。崇高表征着真善美,渺少则意味着假恶丑。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它一向是以阐扬崇高和贬抑渺小作为自已的追求目标和理论使命。然而,20世纪的哲学理性却在反省崇高及其种种对象化存在的百年来的精神历程中,既消解着种种被异化了的崇高,又承受着失落了崇高的种种精神困倦。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正徘徊于对崇高的沉思之中。  相似文献   

11.
先验思路在西方哲学上清晰可辨.巴门尼德对"是"的追问、柏拉图对"相"的纯粹推演便是先验思路的最初形态.康德对主体自身的认知能力及界限的探究、胡塞尔对意识行为本身的探求则为先验思路较为成熟的形态.先验思路的基本特征是以独立于事实和历史起源的方式为认识寻求先验的根据.其基本态度是以哲学之思的方式趋向哲学最终的绝对自明的根据.先验思路是一条通达"纯粹存在"之路,它代表哲学研究本身.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马克思的人化自然学说和其他众多论者的合理意见,对《李尔王》中的崇高与悲剧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指出在《李尔王》中充满着无与伦比的崇高感与悲剧性,但崇高因素是次,悲剧因素是主。全剧通过主人翁遭受的巨大灾难,强烈控诉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不公,初步完成了对经典的崇高和悲剧观念的一次解构。由李尔清醒中的疯狂、疯狂中的清醒和新生后的毁灭构筑的悲剧历程,使《李尔王》成了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高兵 《河北学刊》2001,21(6):69-73
崇高既是一种美学形态,又是文学追求的一种境界.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崇高"的美学意蕴在新时期文学中逐渐消隐了.消解崇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学精神的萎顿.新时期文学崇高的消解有其深刻的历史动因.21世纪的文学精神应秉持崇高的品质,有作为的中国作家应树立政治良知,崇尚道德操守,肩负历史理性,在对历史、文化、社会的深刻洞察的基础上,塑造出崇高的文学艺术形象来.  相似文献   

14.
自从朗吉弩斯将崇高引入审美范畴之后 ,人们便开始了对于“崇高”的不断关注。西方美学史上 ,从朗吉弩斯、伯克、康德 ,到黑格尔 ,以至后来更多的美学家 ,他们对于“崇高”的看法不断翻新 ,同时也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本文试图找出这个相承脉络 ,并提出个人的一点观念。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虽未曾直接用崇高一词谈论美 ,但是 ,他对变与动、破坏与建设的倡导 ,对英雄、豪杰、大丈夫的呼唤 ,对大鹏、蛟龙、江汉赴海、火山喷发等意象的描绘 ,对大多数人焕发昂奋、进取激情的期待 ,都表明他在高扬崇高美。这种从思想启蒙、社会改革的角度对崇高的倡扬 ,在当时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梁启超对崇高的倡扬 ,在任何时候都有激励人的作用 ,这也许是从纯学理的角度对崇高进行研究所无法企及的  相似文献   

16.
康德以道义论为基础的善良意志,抛弃了人类的实践经验,从责任出发,经一系列概念的逻辑演化,以定言命令的形式,形成了彻底的善,从而奠定了其在道德哲学领域中的地位。但康德善良意志在主观思维领域中的至上性,却难以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神秘的信仰往往把人引向偏执;邪恶的信仰往往使人走向堕落毁灭,狂热的信仰往往导致历史悲剧,而崇高的信仰指引人追求真善美.崇高的信仰具有为人们提供美好精神家园的功能,具有道德提升的功能,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功能,具有聚群众精神力的功能,具有对行动正确导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自我意识发展到理性阶段,行动的理性通过直向运动造就伦理世界和反向运动造就道德世界来说明普遍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在行动的理性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快乐和必然性、心的规律和自大狂、德行和世界进程,体现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来说明个体如何获得德行和什么是善。自我意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扬弃个体性而达到与普遍性的统一,道德正是普遍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它是普遍性的现实性表征。  相似文献   

19.
康德批判哲学的真正出发点是对自由问题的思考。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对自由构成的潜在威胁 ,是引发康德批判哲学及其自由理论产生的契机。休谟和卢梭的学说对康德在重新理解理性的基础上重构理性自由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美学中,自朗吉弩斯开始对崇高美学关注开始,至近代博克、康德等思想家的理论中,崇高得到全面论述并成为一个完善的美学范畴;在现代艺术的洪流中,崇高的内涵发生了位移,实现了它的现代转向,并成为后现代理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利奥塔德的崇高美学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构成。本文将从利奥塔德的独特的后现代理论入手,分析其以崇高为核心的美学理论,以及对后现代的人的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