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棕色姑娘,棕色砖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波.马歇尔的第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它以黑人和白人两种文化与价值观的冲突为背景,描述了一位巴巴多斯黑人女孩塞丽娜.博依斯在美国异质文化中成长的迷茫、痛苦与无奈,以及她力争改变自我命运的努力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冀。女主人公在逆境中通过不断地与外界抗争以及深刻内省,找寻自我身份与位置,建构了一个满足个体自由、跨越种族与性别限制的新型的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
《紫色》是一部黑人女性主义作品,同时包含典型的边疆小说元素。女主人公西莉的成长过程是西部小说中亚当式人物的翻版。她从对自我价值的无知到觉醒到冲破重重监禁最终成长为精神和经济独立的女性,完成了对自我精神边疆的开拓和自我价值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寡妇赞歌》是葆拉·马歇尔的第三部小说,也是她自传型小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为加勒比裔移民后代的美国黑人妇女,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下面临着文化选择困境与身份认同危机.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女主人公艾维丢失文化身份的原因和寻找文化身份的过程,指出只有尊重过去,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及其传统仪式,才能成功建构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4.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是一部书写美国黑人女性的不朽之作。书中不再反映种族歧视和压迫的主题,而是通过主人公珍妮最初对于新形象的认识到之后的追寻新形象,以至最终实现了新的自我而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黑人女性形象,为黑人女性寻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黑人不再为种族歧视而抗争,而是以"人"的身份过着自由的生活,这对今后的黑人女性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心理成长历程的分析,探讨并阐述了青年在战争中成长,获得男子气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982年,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发表了具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小说<紫色>,黑人女性话语权问题得到充分重视.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在黑人妇女摆脱他们的父兄、丈夫或情人所加给他们的伤害,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女性间的相互支持求得自我解放上,做了至今为止最为大胆的探索.她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黑人妇女茜莉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摆脱神权话语,探索自我和积极构建自我身份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代表作。作品主要从一个辛苦为生计奔波的美国黑人青年真实的社会感受出发,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对黑人的压迫与藐视,使得处于各种不同地位的黑人们为融入白人社会而有意无意地丧失了身份。从美国黑人的身份迷失入手,对主人公丧失身份、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艰难心路历程进行分析,从而揭露了美国工业社会中,人为的精神歧视会导致黑人失去自我。  相似文献   

8.
以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为文本,运用成长小说相关理论,通过分析这三部作品中女主人公认识自我,寻找和建构个人身份的历程,解读了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成长,并进一步分析了莫里森对美国黑人女性成长所作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学界一般认为"交流障碍"和工业化造成的"异化"是安德森短篇小说《手》的两个重要主题,也是造成作品中主人公悲剧的两个主要因素. 在上述社会心理分析和经济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若从文化因素的角度看,父权文化是小说主人公悲剧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此种文化突出表现在对男子气概的放大与推崇,进而把与"双性同体"相悖的男子气概认同为一种美德. 主人公在这种被推崇至扭曲的文化中被迫屈尊与退变:手退变为机械,人退变为畸人.  相似文献   

10.
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小说《梅丽迪恩》中再现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原貌,在反映社会变革的同时记述了主人公梅丽迪恩的成长经历。从一个普通的黑人女孩到勇敢的妇女主义战士的成长过程中,小说不断体现着作者后期所提出的妇女主义主张:反种族主义、反性别主义、非洲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毫无疑问,《梅丽迪恩》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妇女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